-
5月1日,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在內蒙古的東部區烏蘭浩特宣告成立。
是日,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后,錫察后方醫院的主要干部隨烏蘭夫到烏蘭浩特接收1945年12月1日在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成立的東蒙醫學院附屬醫院,正式成立內蒙古醫院。胡爾欽畢力格同志擔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局局長,陳雪濤同志任內蒙古醫院第一任院長。
醫院初建時有床位20張,設內、外、婦、兒科、藥房、X光檢查等專業科室。
11月,衛生局決定解散醫學院,對學生進行清查,部分派往中國醫科大學學習;部分隨醫務人員防治鼠疫。
是年冬天,醫院開展整風三查運動。
是年,醫院建立團小組、成立兒科,有醫師3名,病床10張。
-
2月,內蒙古軍區衛生處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局合并,醫院改為內蒙古軍區第一后方醫院。陳雪濤、義樂圖先后任院長。
5月12日,內蒙古軍區衛生部成立,醫院歸內蒙古軍區衛生部領導,主要任務是接受部隊、機關干部及當地居民的傷病員。
是年,醫院設立政委制、工時核算制,制訂了加強黨的領導和政治思想教育,學習黨的方針政策等決定。
是年,醫院舉辦護訓班、檢驗班、助產士班,大力培訓新生力量。
是年,醫院工作人員增至100多人,房屋增加到100多間,病床發展到170余張。
是年,醫院分為一所、二所、住院部、門診部。增設完善了內、外、婦、兒、皮膚、五官、口腔科、檢驗科、藥房、X光室、手術室(有兩張手術臺)、繃帶交換室等科室。(照片19頁下)
是年,醫院在開展闌尾、疝氣外手術的基礎上,又開展了腹膜炎、四肢、痔核、白內障、青光眼、倒睫、腸梗阻和腸套疊等手術?;炇议_展四大常規和部分項目,護理開展皮下輸液和直接輸血等業務項目。
-
張魯任內蒙古軍區第一后方醫院政委、黨支部書記,醫院正式建立黨組織。團組織工作由青年干事張國昂負責。
5月,內蒙古軍區第一后方醫院對社會群眾開放,收費應診。
是年,醫院購置全區第一臺日本產100毫安X光機開展透視,因電力條件受限只能開展夜間透視,患者用藥匱乏。
9月19日,綏遠和平解放,中國共產黨接管綏遠省醫院,派周畫舫、戴世平、賈振英、陳燕、崔生甲到醫院工作,杜勤書任院長(原綏遠省立醫院院長),周畫舫、李匯文(原綏遠省立醫院副院長)任副院長,賈振英任黨小組組長。(19頁照片)
綏遠省醫院系1940年日本侵略時在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建立的醫院,原名厚和醫院,醫院有簡易大樓一幢,平房三排,院內設備簡陋。設內科、外科、婦科、皮花科及五官科(眼科),有醫護人員十余名。日門診量三、四十人,住院病人二十余名。一般市民有病無力就診。1945年9月,國民黨政府接管厚和醫院更名臨時陸軍醫院,杜勤書任醫院院長。1946年1月,臨時陸軍醫院正式更名綏遠省醫院。
-
4月,綏遠省人民醫院初步建立值班制度、會診制度等各項規章制度。(19頁上)
5月,綏遠省人民醫院成立第一屆醫務工會,繆國權兼工會主席。
6月,為支援抗美援朝運動,綏遠省人民醫院開展“慰問志愿軍和捐獻飛機大炮”活動,廣大職工紛紛為活動捐錢捐物,有的同志甚至連續捐獻了三、四個月的工資,其中李致一夫婦為前線捐獻了毛毯、梅花表等物品。
11月,內蒙古軍區第一后方醫院在完成解放戰爭收容傷員的任務后,為了加強地方建設,醫務人員集體轉業地方,改稱內蒙古醫院,歸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衛生部領導,地址烏蘭浩特。
-
3月,綏遠省人民醫院推行蘇聯的組織療法、無痛分娩法、手術后睡眠療法、奴夫卡因封閉療法、大蒜療法、酒精靜脈注射法及醫療保護制度等。
4月,內蒙古醫院分出部分同志(20人左右)由敖拉哈同志帶領隨自治區人民政府到張家口,成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機關衛生所,部分人員仍留守烏蘭浩特。
-
9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直屬機關衛生所隨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從張家口市遷至歸綏市(現呼和浩特市)。
是月,中央衛生部統一分配到衛生所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有20~30名,包括醫生、護士、助產士、藥劑師,藥劑士,其中有西田重利等5名日籍護士。全所有70余名工作人員,建立了內、外、婦、兒混合病房30張床位。(20頁右上)
是月,山東齊魯大學護理專修科畢業生李漢薌分配至衛生所工作。
10月,留守烏蘭浩特的內蒙古醫院的部分人員,歸新成立的內蒙古東部區行署直接領導,后成為呼倫貝爾盟醫院的前身。
-
3月,曲景榮(查檔案)被評為“全國衛生戰線模范護士”。(需核實)
7月,綏遠省人民醫院成立黨支部,賈振英任書記。
9月,內蒙古衛生部(衛生廳前身)在綏遠省人民醫院舉辦第一期護士訓練班。學制為兩年,培訓護理學員35名。
10月,內蒙古直屬機關衛生所留用的西田重利等5名日籍護士回國。
11月,從國內山東、山西和鎮江等地陸續分配王榮亭、王蕓、姜義媛等17名護士到直屬機關衛生所工作,護理隊伍得到加強,病房護理開始正常運轉。
是年,綏遠省人民醫院增設完善中醫科、中醫針灸室,藥房下設4個調劑室。增設心動電流圖機,眼科開展青光眼減壓術、翼狀胬肉切除術等業務。
-
1月,內蒙古直屬機關衛生所與綏遠省人民醫院合并為內蒙古人民醫院,直屬于內蒙古自治區衛生部。呼爾欽畢力格兼任院長,戴世平任副院長,賈振英任黨支部書記。周景春任團支部書記。內蒙直屬機關衛生所改為第三門診部,歸屬內蒙古人民醫院。(院長獻旗圖片衛生志1頁)(圖章)
2月,醫院設內科、外科、小兒科、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膚科(設真菌室)、放射科、檢驗科、門診部等業務科室。在新城、舊城、麻花板增設3個門診部。設病床200張,另在第三門診部設病床20張,全院工作人員360名。醫療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醫院規模得到發展。(圖片22頁)
5月,醫院成立中國共產黨分總支,賈振英任分支總書記。
6月, 醫院學習蘇聯先進的醫療制度暨保護性醫療制、科主任負責制 、計劃治療制。使全院工作有了中心內容 “一切為醫療服務”,保證了醫療任務的順利完成。(23頁照片)
7月1日,醫院制定各項工作制度并組織實施。
7月,希日泰、李致一開展自治區第一例開胸手術——肺葉切除術。
8月,杜真兼職醫院工會主席。
9月29日,醫院執行中央國務院“國慶節放假兩天”的決定,制定國慶放假期間的各項值班制度,實施總值班和勤務人員24小時保衛保密值班制。(制度的照片)
10月,醫院成立護理部,繆國權任第一屆護理部主任。
是月,醫院重設總務科,賀品祥任科長,李桂春任副科長。
10月12日,原在烏蘭浩特市的內蒙古醫院撤銷,部分人員調至呼和浩特市內蒙古人民醫院,部分人員遷至海拉爾,并入呼倫貝爾盟人民醫院。(分流照片)
11月,醫院購置英國牛頓220毫安X光機兩臺、東德SANITAS220毫安X光機一臺及部分化驗、理療設備。(23頁照片)
12月,醫院有9名醫師擔任教學工作,培養了18名化驗員、2名X光醫師、10名X光技術人員、1名牙科技術員。
是年,醫院兒科病床擴增為40張,有醫護人員28名。并開展用O2打蛔蟲法治療小兒腸道寄生蟲病。
是年,醫院完成門診量238511人次,收容住院病人4381名。
-
2月21日,醫院制定各級工作人員職責,并組織落實。
3月,醫院將《科主任負責制、計劃治療制和保護性醫療制度》翻譯成蒙文,為蒙胞住院患者帶來了便利。
4月,醫院在全區率先推行三級護理制度。(24左下)
5月,莎仁負責工會工作。
6月1日,醫院周景春、王守勤被評為自治區直屬機關首批優秀共青團員。
7月,醫院完成肺結核、白血球改變、糞結石致腸阻塞、傳染性肝炎、進行性肝萎縮、食道疾病、包囊蟲病等研究,并舉行了學術報告會。
8月,醫院成立理療科,隸屬于放射科管理。
9月,外科開展第一例大面積燒傷治療新業務。
10月,內蒙古人民醫院更名為內蒙古自治區醫院(以下簡稱醫院)。(圖片)
11月,醫院制定各科室疾病護理常規182項。
12月,醫院成立科學技術研究委員會,以多發病、地方病、稀有病、中醫中藥為主要研究內容,提出37項研究課題。
是月,醫院改進管理工作,首先實行了協定處方、系統檢驗、改進掛號辦法,克服病人掛號、候診、取藥時間長,看病時間短的三長一短的忙亂現象。
是年,總務科、藥局、供應室等輔助科室實行后方供應前方,一切藥品物資送上門的工作制度,使醫護人員把所有力量用到醫療工作中。(25頁左下1)
是年,醫院實行計劃診斷、治療、護理,進行整體療法以達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早日恢復健康為目的工作制度。
是年,醫院為進一步提高醫務人員的思想技術水平,樹立新的醫學觀點,在醫護人員中開展了系統的學習巴甫洛夫學說。
是年,內、外、婦、兒科分別在病房和門診,開展衛生宣傳教育工作,深受患者好評。
是年,醫院擴充設備修建房屋,先后在原址建平房六排,病房大樓一幢,開辟綠化區。
-
1月,醫院制定《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建設發展七年規劃》(1956年至1962年)。(照片)
2月,醫院全面修訂各科室工作常規及操作規程,建立《事故檢討和檢查制度》等52項工作制度。
5月,全院建筑面積達一萬余平方米,設有X光機七臺(包括第三門診部)、顯微鏡十一架、電器冰箱五臺、紫外線、超短波各四架、心動電流描寫機一架。
是月,由陳俊彥等成功完成自治區第一例食管癌根治術。(24頁照片)
7月,醫院成功開展肺葉切除手術、胸廓成形術、復雜的骨科手術。
8月1日,成立自治區干部保健所,設病床50張。對內稱自治區醫院高干病房,由自治區醫院管理。敖拉哈兼任干部保健所所長。周景春具體分管保健所工作。
是月,為照顧職工子女,醫院設有簡單小型托兒所,有保育員6名,炊事人員1名,經費不能承擔,依靠福利費津貼輔助。
9月15日,醫院執行自治區人民委員會降低原收費標準規定。
是月,醫院執行藥品總加成率不超過35%;手術費降低20%;眼科手術費降低50%,化驗費降低50%;免收注射費;取消住院預交金制度。
9月28日,醫院組建布氏桿菌病治療組,收容60名布氏桿菌病患,因藥品短缺,上級部門補充藥品,及時解決病人的救治。
10月3日,醫院舉辦半工半讀護理員訓練班,首次招收學生40名。學制兩年,授課時間共288小時,授課教員由科室大夫及護士長兼任。學生畢業后充實到各個護理崗位中。
11月,湯華兼任工會主席。
11月23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醫院總支委員會成立,下設內科、外科、婦產科、總務科、非臨床科、保健所六個黨支部,包文雅任黨總支書記,賈振英任黨總支副書記。
12月,來自全國各地支邊的護理人員90名,其他藥劑人員、技術人員、行政人員、總務處人員及工友119名。醫院另設三個門診部共有工作人員110名,補充了醫院專業技術人員。至此,全院共有職工359人,其中少數民族干部共有40名。
是年,針灸室用針灸休克療法治療30多例精神病,其間癔病治療效果良好,對早期的精神分裂癥和癲癇也有療效。
是年,全院開展無痛注射法。
是年,眼科醫護人員進入工廠學校調查900余名,為職業病防護提供了改進意見。(21頁下)
是年,賈振英、高冠華任醫院副院長。
是年,賈振英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生產勞動模范”,其間翻譯的俄文版《外科型布魯氏桿菌病》一書,由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在衛生技術人員職務評定晉升中,全院評出主任醫師7人,主治醫師2人,醫師56人,中醫師6人,醫士25人,護士92人,助產士53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19人。(這些人包括合并到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原在自治區婦產科醫院評出的主任醫師1人,醫師9人,醫士6人,護士5人,助產士53人,其他專業技術人員5人。)
是年,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總支委員會成立,周景春任團總支書記,馬秀仁任專職組織委員。
是年,周景春被評為“內蒙古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優秀醫務和團員工作者”。
-
5月,官布負責工會工作。
8月,醫院執行國務院《關于國家機關檔案材料保管期限暫行規定》,對建院以來所有積存檔案資料進行整理歸檔。
是年,陳俊彥等開展自治區首例“甲狀腺瘤切除術”、“脾破裂切除術”。
是年,李致一等完成自治區首例“狹窄性心包炎剝離術”。(25頁上)
是年,劉同舟任醫院黨總支書記。
是年,醫院編制《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建院10周年院史提綱》。
是年,醫院增設布氏桿菌病傳染病房、血庫,增加理療、生化等設備。
是年,門診實行混合處方、病案室做四角號碼、編號及初步病案索引,開展心電圖、胃鏡、椎間盤造影、氣腦造影檢查、睡眠療法,腸道、胃、脾臟手術。
-
1月24日,醫院建立冬季突擊月衛生工作組織,成立委員會,全面布置工作。要求做到二無、三潔、四凈、五滅、六不,包括突擊環境、科室、廁所、豬圈、病房、門診、室內、個人、家屬區衛生。
5月26日,醫院開始制定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醫師業務學習計劃,并組織實施。
6月,醫院門診取消了人數限額制度,實行24小時三班門診及簡易門診制,設立了快速發藥臺,并實行電話預約掛號,放射科開展快速透視照像、發報告等措施。
9月,1953年在歸綏市(今呼和浩特市)成立的內蒙古婦產科醫院并入內蒙古自治區醫院,職工增至430人。劉同舟任醫院黨總支書記兼院長,額德、賈振英、敖拉哈任副院長。賈振英同時兼任醫院黨總支副書記。
是月,醫院設立婦產科病房、產房和嬰兒室,有病床76張,隨之開展產科護理和新生兒護理等業務。(26頁照片)
是月,擴建干部保健病房樓一幢,增設病床30張。
10月,醫院購置400毫安X光機、法國產腦電圖機、意大利產多導電生理測定儀、法國產肌電圖機等設備。
11月,敖拉哈副院長、兒科主任額爾德木圖等醫護人員、受衛生廳派遣,前往錫林郭勒盟溫都爾廟參加對南方移入孤兒的醫療救護工作。
是年,醫院增設神經內科及??崎T診,對癲癇、血管性頭疼、腦血管病等進行診斷和治療。
是年,醫院設立神經外科、骨科等專業組。
是年,購置使用南京生產的100門人工電話交換機。
李漢薌被評為“全國建設社會主義婦女積極分子”,獲獎章。
蒙醫科敖連和等將藏文版的《四部醫典》譯成蒙文,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7頁照片)
是年、放射科在自治區率先開展白室透視。
是年,醫院分別在市區礦區、車馬大店、旅社建立家庭病床81張,在武川縣井爾溝鄉紅聯社開辦小醫院,向基層送醫送藥。
是年,小兒科獨立分設掛號、收費、發藥門診,由8小時三班制改為12小時2班工作制。護士換花色工作服,減少對患兒的不良刺激。
是年,國家投資擴增修建新門診樓,醫療使用面積達15600平方米。床位發展到322張。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62名,醫師40名,護理人員100名,其他技術人員39名,行政人員31名,工人47名。是年,醫院有X光機6臺(2臺治療),顯微鏡12架,行動電流測定機1臺,基礎代謝機1架。
-
9月,經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準,建立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附設衛生學校。學員半工半讀,先后舉辦四期護士培訓班,招收150名學員,畢業后充實到護理隊伍中。(27頁照片)
11月,經(查資料)批準,醫院成立育嬰院。(28頁照片)
是年,醫院呼吸專業從內科分出,成立呼吸科。
是年,李致一等成功開展全區首例開顱手術。(25頁照片)
是年,醫院購置了全區第一臺肌電圖機。
同年,醫院下放基層勞動鍛煉達116人,共4405人次。
是年,醫院在市內建立了四個地段保健站,21個保健點,完成了地段流動門診14353人。在市內進行性病、布病的普查工作。到林區、牧區、礦區開展對流行性出血熱、克山病、布氏桿菌病、傷寒等進行調查和防治。(25頁照片)
是年,醫院首次參加全國第一次高血壓調查及統計分析工作。
是年,醫院重新修訂《護理操作規程》30項,并組織全體護理人員分批訓練,統一技術操作標準。
是年,醫院定制使用洗衣機一臺,離心甩干機一臺。
-
1月15日,醫院修訂工作制度,涉及醫療、護理、非臨床科室等60項內容。
2月,應自治區衛生廳的聘請,王斌(原衛生部副部長,下放到薩拉齊衛生院)在烏蘭察布達茂聯合旗蹲點,醫院抽調部分科主任、主治醫生參加在達茂聯合旗舉辦了由全旗各公社衛生院醫護人員參加的醫學教育班。
4月,醫院建立黨團辦公室。
5月5日,經自治區衛生廳批準并下撥三萬元,將醫院四幢青磚房改建成2000名南方移入孤兒生活、學習的場所。(28、29頁照片)
7月15日,醫院根據國家形勢的發展,貫徹兩條腿走路的方針,大辦業余教育,大力培養衛生干部,舉辦為期兩年的高等業余醫療學校。
10月,醫院派出首批醫療隊到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牧區蹲點巡回醫療。
12月29日,醫院遵照自治區衛生廳黨組指示精神,將炊事員的伙食費每人從9元降至7元。同時手術室工作人員糧食在原每月27斤基礎上增加至30斤;炊事員與鍋爐房工作人員在原每月27斤基礎上增加至34斤。
是年,醫院精減職工,并對在反“右”運動中受到批判和處分的部分干部黨員進行甄別平反工作。
兒科主任額爾德木圖、作為兒科醫療專家組的負責人,參加自治區政府組織的南方孤兒接受組,前往上海育嬰院接收最后一批南方孤兒。(30頁左上照片)
是年,云清任醫院黨總支書記,賈振英任副書記。
是年,陳俊彥、金久斗施行醫院首例二尖瓣閉式分離術。
是年,陳俊彥、李致一成功開展了脾腎靜脈分流術治療門脈高壓癥。
是年,醫院開展了食管大部切除,橫結腸代食管根治食管癌手術。
是年,醫院在內科、外科成立??崎T診。
是年,醫院成立中藥房、藥庫、藥檢室、蒙藥房。(21頁)
是年,醫院自行研制安裝心臟計波攝影X線裝置一臺。
是年,醫院工作人員到農村安家落戶13人。
是年,醫院組織醫療組到各旗縣廠礦搶救409人次,提高了基層衛生人員的技術水平。
是年,醫院到工礦企業機關學校巡回醫療,全年普查70000多人,并開展了慢病快治綜合快速療法。
-
1月7日,醫院根據醫務人員的工作性質,晝夜超負荷為患者服務,經批準為夜班工作人員增加夜班飯一次,糧食平均每人半斤量。
是日,醫院對內蒙土地利用局發生腺病毒導致上呼吸道感染約140余人進行救治。
是日,醫院首次制定探視制度。
3月21日,醫院成功救治呼市生理制藥廠因吃野生植物中毒的5名職工兒童。
5月19日,自治區衛生廳在我院成立內蒙古醫療急救站,編制20人。由站長額德;副站長劉動;內科組長王守誠;外科組長金久斗等組成的醫療急救站。
6月,醫院決定在高干病房,設7張病床,收肝炎病患者。
6月7日,烏達煤礦發生重大燒傷事故,醫院派金九斗、杜真等6名醫護人員攜帶急救藥品物品奔赴現場進行急救。
10月9日,蒙古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長圖旺等在國家衛生部副部長賀彪陪同下參觀內蒙古自治區醫院。
12月28日,衛生廳批復醫院布氏桿菌病房改為傳染病房。
12月,醫院開展了病理切片,二尖瓣分離術、眼眶內腫瘤切除術、胸纖維板剝脫術、玻璃體更換術、腦垂體腫瘤摘除術、食道中段腫瘤切除術、肺功能測定等新業務。
是年,醫院制定了全院人員參加組織燒傷、中毒急救學習工作計劃。
娜仁高娃任醫院黨總支副書記。
是年,病理科分設,承擔自治區布魯氏桿菌病發病機制的研究。
是年,醫院外科成立??崎T診。
是年,全院設19個科室,其中行政科室8個,臨床科室6個,醫技科室5個,職工總數519人。
-
9月1日,根據1959年至1961年病人就診情況、就診規律以及醫院精減人員后的情況,醫院向衛生廳申請:將原門診三班制及假日半天門診工作制改為兩班門診和急重癥隨時就診工作制。
9月4日,醫院成功開展腦電圖檢查項目。
是月,醫院與內蒙古流行病研究所共同開展為期兩年的“皮膚性病醫療研究工作”。
10月23日,醫院成立第二內科。
10月,醫院派圖門、池仁堪、陳亦幾及肖樹楷等14人組成技術指導組,赴錫林郭勒盟進行巡回醫療及技術指導。檢查治療1800人,學術報告和學術講座10余次,技術指導19人。
是年,額德任醫院院長,周立波、湯華任醫院副院長。11月2日,醫院組織實施“中共中央關于改進醫院工作若干問題意見”草案。
是月,撤銷科專職書記,設科行政秘書。實行總住院醫師制。保留護理部的設置,內設保健干事。
11月5日,由于收治牧民患者日益增多,牧民患者對飲食習慣倍感不適,不少牧民患者因飲食不慣而出院,影響健康的恢復,經醫院研究向衛生廳申請增加牧民患者的副食品(牛奶、牛羊肉、奶油、磚茶、白糖),得到批準。
11月16日,醫院成立院務委員會,委員會由常務委員:額德、敖拉哈、湯華、那仁高娃、劉動、李漢鄉、李效忠、金九斗、朱義達、劉安亭、王守誠以及27名委員組成。
12月,醫院開展首例回腸代膀胱成形術、激素治療絨毛膜上皮癌、考地松宮腔注射法、眼科超聲波疾病診斷、前庭功能冷熱實驗檢查及鼓室形成術等新業務。
全年門診量為289065人次,住院病人6448人,出院6515人,手術3287人次,搶救危重病人773人。
-
1月,自治區衛生廳決定,將醫院附設的育嬰院連編制帶人員移交呼和浩特市衛生局。
3月1日,醫院口腔科開展正畸業務。
6月,醫院先后派出兩批共18人組成的救災醫療隊,赴河北省石家莊、保定、衡水等水災地區巡回醫療一年。(30頁左下)
10月25日,經上級撥款30萬元,醫院決定,在原二層門診樓之上加建一層面積2500m2的病房,。
10月26日,醫院起草《布魯氏菌病臨床分類法(草案)》報送至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科委、中央北方地方病領導小組。
11月12日,醫院通過討論充實修改了醫療、護理、行政管理等11項現行工作制度。
12月,醫院將內二科十三病房的18名人員編制移交內蒙古干部療養院。
同年,尚久潔等開展首例“頸動脈瘤切除術”和“首例體外循環心臟直視手術”。
是年,婦產科開展腹膜外子宮切除術、外陰癌根治術、宮頸癌根治術、陰道成形術、尿瘺修補術等。
是年,醫院全年門診量279902人次,住院6579人,手術2305人次。
是年,醫院病床增加到230張,病房增加到8個。這一年從包頭衛校、醫學院附設衛校和上海、南通、沈陽、營口等地陸續分配來81名護士,充實到各個科室。
-
1月3日,醫院發布關于開展“五好”(政治思想好、集體勞動好、刻苦學習好、團結互助好、勤儉節約好)評比活動的通知。
1月25日,醫院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工作人員管理暫行辦法(草案)》,共計六章二十八條,涉及工作人員管理的權限范圍干部調配和錄用人員等方面內容。
2月、醫院為方便病人掛號不誤就診,掛號室實行提前半小時上班制。
3月初,醫院派骨科大夫俎鵬及一名護士,前往包頭市白云礦區醫院參加搶救龍梅、玉榮工作。(照片)
3月13日,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轉到醫院接受診療。
3月18日,自治區王再天副主席親自主持全市為龍梅、玉榮會診,衛生廳廳長、醫學院附屬醫院、鐵路醫院、市立醫院及軍區“253”醫院的教授、科主任、骨科大夫及中央派來的骨科專家楊克勤副院長、王亦聰大夫等參加。
3月24日,北京骨科專家楊克勤教授為龍梅、玉榮手術治療。(33照片)
3月31日,內蒙古黨委烏蘭夫、權星垣、王再天、廷懋等黨政軍領導同志親自來院慰問,并在醫療、休養、生活、學習等方面做了重要指示。(照片)
4月23日,醫院按照上級規定,組織修訂實施“人工流產、絕育手術和減免手術費”等措施。
4月,醫院為龍梅、玉榮再次進行手術治療。
是月,醫院榮獲呼和浩特市“計劃生育工作先進集體”。
5月15日,醫院被確定為華北地區心血管研究基地,承擔國家心血管疾病研究任務。
5月17日,醫院派代表參加自治區衛生廳在赤峰召開全區醫院工作會議,貫徹《關于改進醫院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草案)》,學習北京軍區261醫院和彰武縣哈爾套地區醫院的經驗并參觀了261醫院。
是月,上級撥款3萬美元用于購置心血管研究的儀器。
是日,醫院派魏若耆、王洪福、王濟恒、王桂芳、趙文洛等赴托克托縣五十家子公社主力汗白業生產隊,對48名食物中毒的社員,經過七天奮夜治療轉危為安。
7月4日,醫院成立防汛醫療救助組。王友萬副院長任組長,組員有郝敏、魏若耆、包鶴聲、張雨生、關玉珍、代亞光、刁太昌、王文禮、段國良、董靜安、王桂芳的組成。
7月15日,為增強醫院職工體質,醫院開展工間操制。每日下午6:00—6:30,以科室為單位,開展籃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及廣播體操等活動。
8月11日,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痊愈出院。在我院德木其格扎布等護送下,平安到達百靈廟。金玉蘭留在當地兩個月,繼續陪護救治。(照片)
龍梅、玉榮治療期間,共收到北京、哈爾濱、廣東、新疆等全國28個省市區寄來的慰問信2024封及慰問品,接待來訪者5460人次。
9月2日,根據全國和內蒙藥政會議指示精神,醫院將藥局改為藥劑科。
9月,醫院承擔國家衛生部中國醫學科學院流行病學微生物學研究所立項課題《布魯氏菌病》,其中“人類急、慢性布魯氏菌病治療方法,特別是降低復發率的治療方法的研究”的內容。時間為兩年。
是月,醫院承擔國家衛生部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立項課題《內分泌學的基礎理論及主要疾病》,其中“糖尿病發病機制的研究”、“布魯氏桿菌病內分泌腺功能的研究”的內容。時間為兩年。
11月5日, 醫院將上級撥款的200美元,購置外文書刊。
11月,經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自批準,自治區主席烏蘭夫親自選址,政府投資800萬元,在呼和浩特新城區南門外籌建一座較為現代化的內蒙古自治區醫院,設有病床550張,其中包括腫瘤病床50張,作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二十周年獻禮項目。(周總理照片
11月7日,醫院接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轉發國務院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復“同意新建內蒙古醫院”的文件。(文件照片)
12月,醫院被呼和浩特市市衛生局評為衛生先進單位。
是年,醫院開展五好活動中,有保健所等7個支部,130名團員青年受到醫院表彰和獎勵。
是年,醫院完成門診250928人次,手術2908人次,住院6902人,出院6880人,開展62項新業務。
-
1月7日,內蒙古衛生廳同意新建自治區首家腫瘤專業科室。建筑面積4185m2,建設規模為50張病床,每日門診量100人次。同時上級撥款139.3萬元,其中設備購置費75.2萬元。
2月10日,醫院撤回了在內蒙古流行病研究所參與“皮膚性病醫療研究工作”的醫務人員,并入皮膚科。
2月17日,因工作需要,上級調撥嘎斯69汽車一輛 ,用于救治急診病人。
8月2日,為適應病人住院需要,經院黨總支研究,從現有的26張傳染病床中,調節13張床固定收容結核病人者。
9月8日,醫院向上級請示在自治區醫院辦一所半工半讀衛生學校。
10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批準,將內蒙醫院附屬衛生學校改為半工半讀衛生學校。
是月,醫院以行政支部為主的全院職工自己動手蓋教室宿舍,使學生順利入學。
11月9日,由于開放性肺結核病人增多,醫院將原傳染病房改為結核病房,全部接受肺結核病人。
是年,醫院參加全區首屆護士技能比武大賽,彭淑珍等獲戰地救護第一名、第二名。
是年 ,外科完成自治區首例斷指再植手術。(31頁下照片)
是年 ,醫院組織9個醫療隊,共計111人,先后赴錫林郭勒盟、昭烏達盟、呼倫貝爾盟等農牧區進行巡回醫療,總行程達28000多公里。(38、39、40頁照片)
是年 ,醫院表彰在巡回醫療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一個,五好干部五名。
是年,醫院舉辦護士培訓班,招收53名學員。并首次派出6名護士赴北京、上海、長沙等地進修??谱o理。
12月,醫院完成門診407157人次,住院7151人,手術2124次。
-
5月15日,醫院舉辦反浪費“三查”節約展覽,對全院職工進行思想政治教育。
是月,院部辦公室改為生產辦公室。
6月16日,內蒙古急救站撤銷,人員編制及任務移交自治區醫院。
是年,醫院編制建院20周年院史提綱,并進行7次修改。
9月14日,醫院決定10月5日從舊址遷往新城。
是月,醫院制定并下發《遷院安排》,成立搬家籌委會。搬遷步驟:先病房后門診,最后搬家屬宿舍。門診全部搬遷時停診十天。
10月,自治區政府投資800萬元,新建的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南門外落成應診。建筑面積42000平方米,門診5層,病房6層,設置病床550張,23個臨床醫技科室。(醫院照片)
是月,醫院整體遷入新址,舊址全部房屋移交給呼和浩特市醫院。
12月,醫院派郝玉奎、賈久芝等人參加自治區衛生廳選派的11人援外醫療隊,赴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友誼醫院工作。
是年,醫院增設全區第一個腫瘤??撇⒎譃槿齻€專業組,即腫瘤外科、腫瘤內科和腫瘤放療。成立職業病門診、五官科綜合門診、計劃生育門診及病房。
是年 ,醫院購置加拿大鈷60治療機、鐳治療裝置、全套手術室、化驗室、理療室、制劑室和血庫等現代化醫療設施。
是年 ,醫院安裝并開通北京738廠生產的200門步進制電話交換機。
是年,醫院對各項管理制度進行了改革。規劃門診秩序,簡化繁瑣手續,病房管理實行醫護包干制。
是年,醫院貫徹執行“三合理”(合理診斷、合理治療、合理用藥),節約大量藥物和公費醫療開支。
是年,醫院全體職工自力更生、勤儉辦院、因陋就簡,自己動手打井、蓋房、修復醫療器械3702件,節約了大量衛生材料。
是年,護理隊伍擴大人員127名,病房增至14個,任命14名護士長。
-
是年,醫院開展了總支氣管斷裂吻合術。
是年,醫院成立革命委員會,賈振英任革委會主任,湯鈞任革委會副主任。
是年,保衛科與人事科合并為人???。設立職業病門診,隸屬內科。
是年,醫院進入文化大革命時期,黨、團、工會等組織受到破壞,陷于癱瘓。正常工作秩序被打亂,醫療技術人員遭受迫害。護理部撤銷,護理工作由生產辦公室管理,各科護士長及護理管理人員被迫停止工作,由臨時服務班子負責。
是年,醫院附設衛校被迫停課,學校停止招生。
-
12月26日,原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總支委副書記那仁高娃在內蒙清隊擴大化中,由于逼、供、信和武斗而致死。
是年,醫院開展了中上段食管癌根治切除術,結腸或胃代食管術。
-
是年,醫院從大外科中分出創傷專業,骨科設立獨立病房。
-
10月12日,使用中草藥“中西結合”治療疾病以后,病人增加,醫院創辦了家屬藥廠(后更名“五·七”廠)。主要產品為丸散膏丹及部分制劑。
10月22日,醫院革委會領導小組研究制定了“圍繞提高醫療質量,改進服務態度為主題”的改進工作七點措施,設立兩個小組和兩個辦公室,分別為政工組、后勤組、生產辦公室及革委會辦公室。
10月28日,經內蒙古自治區生產建設部領導小組批復:王友萬、鄭克勤、湯華、白寶俊、張繼先、駱秀珍加入革委會。
10月,醫院重新組建保衛科,設保衛干事2人,并配備槍支。同時組建了基干民兵組織,對醫院的重點部門進行保衛,開始使用警報器。
11月24日,上級批復醫院為各盟市農村培訓赤腳醫生和進修醫生80名,學期六個月,下放50%的醫務人員到農牧區。
11月,醫院成立整建黨領導小組。
12月3日,醫院新購置30張竹面行軍床,以滿足病房加床需求。
12月8日,由于醫院鍋爐散熱效率不高,為了在鍋爐爐內增加排管加大受熱面積,提高鍋爐散熱效率,新增加76mm無縫鋼管150米。
12月8日,為保證各種機電車輛的及時修理,醫院購置C615型車床一臺。
-
1月5日,為了嚴格規范轉院制度,醫院制定了各盟市病人轉院的規定。
1月9日,為了適應戰備需要,內蒙革委會生建部衛生局向醫院撥款3500元,制作干板照相機25個,開辦全區學習班,推廣“X線干板技術”。
2月28日,醫院承擔并完成了內蒙直屬單位公費醫療干部更換新醫療證的工作。
3月1日,為了加強基層醫務人員隊伍,提高在職醫務人員醫療技術水平,醫院接受各盟旗縣在職進修醫務人員187名,為期1年。
3月31日,根據上級建立戰備醫院的指示,醫院對清水河縣以南的三個地方(暖泉公社、此堡公社、韭菜莊公社)進行實地考察,并將考察結果上報衛生廳。
4月27日,為了學習推廣全國中西醫結合先進防治經驗,醫院成立由鄭克勤等10人組成的中西醫結合領導小組,負責推動西醫學習中醫,開展中西結合治療。將11病房改為中西醫結合臨床科研病房,對腸梗阻、闌尾炎、膽結石、宮外孕、燒燙傷、止血、破傷風、截癱、胃潰瘍、宮頸糜爛、心臟病進行中西醫治療。
是月,醫院成立了由鄭克勤等7人組成藥物研究小組,研究中草藥戰傷藥品、疑難病藥品的生產、中草藥種植等工作。
是月,開展群眾性的認、采、種、制、用中草藥的群眾運動,除了大面積的種植黨參、木香、元參、川芎、沙參、板蘭等藥材,利用院前院后一切閑散土地,組織群眾采挖,分片包干,達到人人會認、會采、會種、會制、會用,為中西醫結合創造出更多的新藥品種。
5月13日,為了完成戰備和山區急救任務,上級部門給醫院調撥北京吉普車一輛,調換機件較好的車一輛車。
6月4日,上級部門撥款3.5萬元,為醫院建設放射性同位素室,建筑面積260m2。
6月9日~23日,醫院舉辦為期半個月的全體職工脫產“六·二六”毛澤東思想學習班。
7月8日,為貫徹執行國家“6.26”指示精神,衛生廳撥款67200元,用于醫院147名醫護人員到錫林郭勒盟55個農村牧區安家落戶的交通費用。首批李桂英等14名、第二批包鶴聲等113名、第三批陳達光等14名、第四批王非等6名同志,約占當時醫院職工總數的四分之一。
7月19日,衛生廳批準并投資352231.15元,在清水河縣東南和南側建兩處戰備醫院,設床位500張,工程正式開工。
7月23日,根據工作需要,上級部門從醫學院畢業生選調8名,補充醫院力量。
8月11日,經上級部門決定,將醫院三年來一直未完成的主席塑像工程拆除。
8月18日,醫院附屬衛校正式開學,招收第一期學生40名。
8月21日,王友萬、金九斗被批準增補為醫院革委會委員。
8月,醫院建立政治處、后勤處、醫務處,生產辦公室歸屬政治處管理,并啟用公章。(照片)
9月16日,根據上級指示,民兵工作要做到三落實(組織落實、政治落實、軍事落實),醫院組建民兵營,民兵共有115人,連以上干部8人,并配置槍支。
10月5日,為了順利完成戰略醫院的建筑任務,衛生局及革委會調撥解放牌大汽車一輛、北京吉普車一輛、摩托三輪車一輛。
10月20日,醫院開展用藏紅花治療關節炎的新業務。
是月,醫院對第二批各盟旗縣80名醫療技術人員進行培訓,時間為一年。
12月3日,經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生產建設指揮部黨委批準,海龍(軍代表)任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革命委員會主任;郭洪、鄭克勤、王友萬、王永富任副主任;湯華等11人任革委會委員。
12月20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第一屆黨代表大會召開,產生第一屆黨委。由書記海龍等10人組成。
是日,第一屆黨代會召開,并選舉產生第一屆黨委。海龍任黨委委員、常委、黨委書記,郭洪、鄭克勤任黨委委員、常委、黨委副書記,王友萬、王永富、湯華任黨委委員、常委,趙喜亭、呂彥章、駱秀珍、哈達布和任委員。
是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屆委員會制定了關于加強黨的領導的決定,醫院貫徹落實毛主席“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面向工、農、兵,大搞中西醫結合和戰備醫療,解決為誰服務的問題。
是年,醫院完成了戰備防空工事總長565米,總面積960m2,其中掩蔽部一個,巷道一個,改造管道一個。完成了市內支巷道98米,內蒙衛生局系統主巷道25米,院內脫胚21萬,燒磚11萬,采石31.5m3。
是年,戰備醫院完成120個窯洞,實用面積2160m2。
是年,醫院組建5個野戰醫療隊,一個醫療救護隊,共80人參加,每隊設隊長、指導員各一名。
是年,醫院號召全院員工進行防空及戰地救護演習,組建防空演習指揮部,建立了地下電話通信網,通訊聯絡點及聯絡員,派出民兵連值勤班。
是年,醫院組織實地演習,有500人參加,包括托兒所及門診候診人員,同時進行戰地救護、包扎、固定、止血、搬運等演習,并就地做狗腸吻合術。
是年,俎鵬、孫殿臣等對人民解放軍研制的“燒傷2號”外用藥水加以改進,研制成“復方五加皮酊”,用于燒傷創面的治療。
是年,抽調24名醫務人員脫產短期學習中醫。
是年,醫務人員深入工廠、農村、居民點進行普查普治工作。對呼市部分地區10558人慢性氣管炎發病進行調查。舉辦全區中藥麻醉、截癱和野戰外科學習班。接受部隊、廠、礦、基層醫務人員赤腳醫生374名。
蒙醫科都古爾扎布編著的《蒙醫驗方》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醫院年門診量為298187人次,完成醫院及家庭病床手術2906例,搶救危重病人500人次。
-
1月3日~6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委員會舉辦首次黨委學習班。
2月24日,醫院上報并批準我院開展為農牧民免費檢查、治療慢性氣管炎的業務。
5月2日,經內蒙古生產建設指揮部黨委常委研究批準,增補額德為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革委會副主任。
5月15日,醫院在大門的南北側各建一個自行車車棚,北側車棚為本院職工存車用。
5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生產建設指揮部批準,醫院將639張病床恢復原編制550張,體制由目前的連排班恢復科室制。
6月3日,醫院成立以海龍為組長,鄭克勤為副組長,王友萬等七人組成的審干班子。
6月9日,醫院上報1972年承擔自治區或中央項目經費的分配情況報告。
6月24日,醫院向社會招收醫學畢業生,以解決醫院人員不足的問題。
7月20日,額德任醫院黨委副書記。
8月14日,醫院將建設好的清水河縣兩處戰備醫院劃歸當地公社、大隊使用,并經營和維修。醫院具有其所屬權,負責監督檢查。
9月7日,根據上級指示精神,我院成立接待外賓外事組,醫院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額德任組長;第一黨支部委員、小兒科主任額爾德木圖,第三黨支部副書記腫瘤科負責人郝玉奎,第一黨支部委員、內科負責人冀金良為外事組科室負責人;原明忠、都古爾扎布為外事組醫生代表;李漢鄉、張素文、李鶴玲、佟美榮及哈森掛為外事組女代表。
9月21日,經醫院黨委研究決定:醫院家屬藥廠為集體所有制單位。
10月,醫院召開全體團員大會產生團總支委員會,設4個支部,一個臨時支部,一個小組。院黨委副書記鄭克勤兼團總支書記;革委會委員張繼先兼團總支副書記。
是年,外科金久斗等醫護人員成功為一位患有嚴重縮窄性心包炎病人實施“心包剝離術”。
醫院研究的慢性氣管炎科研項目成為全國十二項科研項目之一,同時開展肺心病、冠心病、腫瘤、燒傷、針麻、脈管炎、急腹癥等7項重點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
是年,醫院恢復了13名原科級干部的職務,確定了17名科級干部,共調薪137人,轉正98人。
是年,為搶救錫林郭勒盟兵團燒傷戰士,醫院抽出7名同志奔赴現場。同時院內準備了20張燒傷病床,組成燒傷搶救小組,在北京解放軍醫療隊同志的協助下,使6名兵團戰士轉危為安。
是年,外科成功研制治療燒傷藥物“619”,并治療了31例燒傷病人。
是年,醫院成立計劃生育委員會。
是年,醫院對1萬多名工礦企業工人進行職業病調查,對接觸各種有害物質的400多名員工進行了體檢。
是年,醫院負責西廠辦公處紅醫戰工作,一年診治病人7108人次,各種注射4100人次,針灸治療600例。進行各種預防注射,投藥14481人次,堵鼠洞675個,滅鼠221只。
是月,門診工作量456988人次,手術2946例,入院7237人,出院6903人,搶救危重病人937人次。
-
2月16日,醫院建設總面積500平方米的放射性同位素基地破土動工。(1971年6月4日)
3月2日,院革委會副主任額德帶領醫院各部門負責人接待外賓克力斯特夫婦,并參觀醫院。
3月12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委員會制定關于創辦內蒙古醫院《簡訊》的工作計劃?!逗営崱肪庉嬓〗M由5人組成?!逗営崱吩O6個通訊組,每周出版一次,一次100份。
3月23日,醫院將1972年戰備醫院結余資金用于戰備醫院設施建設,安裝暖氣、鍋爐房、水塔等。
3月28日,醫院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額德,副院長賈振英和護理部主任李漢鄉接待法國友人讓.德桑父子和瑪凱蒂夫婦。
3月29日,醫院購置了熒光眼底檢查設備。
4月5日,內蒙古衛生局同意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委員會提出恢復“內蒙古醫院附設衛生學校”并列入國家中專學習計劃、學制為兩年的申請。
4月6日,醫院組織兩個救災醫療隊分別到錫盟太仆寺旗和烏盟商都縣進行巡回醫療,并接受內蒙古民政局撥款15000元,用于兩個醫療隊醫療器械和藥品的救助。
4月27日,醫院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額德、醫務室主任白寶俊和護理部主任李漢鄉接待瑞士友人雷翁.布法夫婦。
5月8日,經院黨委研究決定:恢復杜真內科第一副主任職務,周景春內科副主任職務;晉升:魏若耆、李紹信、沙寶康、冀金良、馬鶴鳴為內科主治醫師;陳莉蘭、李鶴玲、孫計然、趙志珍為護士長;包玉蘭副護士長;吳鳳英、李潤華、張金風、高娃、張召煥、雷淑琴為護士。
5月31日,內蒙衛生局黨委給醫院撥款25萬,用于新建職工宿舍樓兩棟,建筑面積2500m2。成為醫院首批高知宿舍樓。
6月29日,經黨委會研究決定增補劉同舟、賈振英、王生海、鄭維玉、田志遠、張禎等六名同志為院黨委委員。
7月15日,經中共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局革委會政治部黨委決定:劉同舟任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黨委副書記;額德任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黨委副書記、革委會副主任;湯華、賈振英任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革委會副主任。
7月16日,醫院附屬衛校71屆25名首批畢業生留醫院工作,15名分配到防疫站工作。
8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革命委員會批示我院《關于干部復職、晉職的請示報告》和復職、晉職人員的《干部任職呈報表》,恢復和晉職了金久斗等42名醫務人員職務。
8月13日,醫院革委會副主任額德、賈振英接待了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朝鮮、南北越南駐中國記者。
8月18日,經中共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局黨委研究決定批準:劉同舟、賈振英、王生海、鄭維玉四名同志增補為內蒙醫院黨委委員,與醫院原有的黨委委員額德、湯華、哈達布和共同組成新的黨委會,由劉同舟、額德擔任院黨委副書記。
10月8日,醫院為了干部保健需要,經內蒙古衛生局同意,撥款100萬元,在內蒙醫院南墻外,建設容納100張床、共6000m2的病房樓一座。
10月19日,經院黨委批準,各支部進行改選,設內、外、婦、兒、腫瘤等7個支部。
10月27日,內蒙衛生局批準醫院與內蒙藥檢所共同承擔慢性支氣管炎的藥理、藥化科研工作。
10月31日,內蒙衛生局組織醫護人員去巴盟狼山地區進行腫瘤普查工作,由于服務地區大,交通不便,醫院購買公用自行車2輛,供普查人員使用。
11月5日,內蒙衛生局氣管炎辦公室給醫院撥款13300元,用于慢性氣管炎科研經費。
12月1日,醫院正式啟用含有“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委員會”字樣的六個科室(政治處、醫務處、保衛科、門診辦公室、總務處)新印章,除“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革委會”印章繼續使用外,原舊印章同時作廢。
12月6日,內蒙科技局撥款10000元,用于醫院冠心病科研工作。
是年,醫院先后派五個醫療隊,34名醫務人員到農村、牧區進行巡回醫療,共診治各種疾病12490人次,手術治療243例,搶救危重病人213人。為社隊培訓衛生人員(包括赤腳醫生)21人。
是年,深入14個工礦、車間普查職業病1715人次,治療職業病428人。為街道居民診治5142人次。
是年,醫院送出到外地進修人員共58名,接納來醫院進修人員138名。
是年,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附屬衛生學校被內蒙古教育廳正式批準為中等專業技術學校,開始向社會招生。被列入國家招生計劃,實行國家統一招生,學制兩年,主要招收護士專業。
醫院麻醉專業組從大外科中分離出來,單獨成立手術麻醉科。同時建立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燒傷等專業組。成立內分泌實驗室。
是年,恢復文革前老干部的工作,衛生廳黨組任命劉同舟為醫院黨委書記,額德為醫院院長,賈振英、湯華、王友萬任醫院副院長。
恢復建制,生產辦公室改稱醫務處。
是年,醫院同其他醫療單位聯合赴錫盟多倫縣西干溝鄉小石砬村開展了克山病的搶救治療,用高滲葡萄糖加大劑量維生素C搶救急型克山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是年,黃九香等首次用自制的腹膜透析管和自配的透析液進行腹膜透析,成功救治了尿閉15天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
是年,醫院開展腎病免疫學、尿細菌學,尿蛋白電泳等新業務。
是年,全年完成門急診工作量321783人次,各種手術7716例,入院病人7955名,出院病人7813名。
-
1月17日,醫院召開1973年度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表彰氣管炎防治組等12個先進集體,李鳳林等87名先進工作者,附屬衛校白萍等5名優秀學生。
5月9日,醫院組織共青團員和青年155人,前往大同參觀萬人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7月15日,醫院革命委員會研究決定,將急診掛號費由1角提高到3—5角,并正式試行。
7月26日,醫院重新調整“接觸放射線和傳染病工作人員保健津貼”,根據工作性質從原來9元提高10 — 12元。
8月23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革委會衛生局決定對原任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總支委副書記那仁高娃徹底平反,恢復名譽,并在政治上予以充分信任。
是年,醫院派6個醫療隊巡診30000多人次,建立2個合作醫療站,培訓23名赤腳醫生。
是年,醫院用中藥澤金花進行全身麻醉,經過303例的臨床治療,效果優良,在醫院內進一步推廣。
是年,醫院胃鏡室成立,并擁有全區最先進胃鏡檢查設備,開展胃鏡檢查工作。
舉辦5期西醫學中醫學習班,輪訓全院主治醫師以上醫生43名。
呼吸內科從大內科分出,成為全區最早的呼吸內科專業科室,并建立肺功能室、支氣管鏡室、血氣分析室和病房集中供氧系統。
是年,醫院成立內蒙古自治區腫瘤防治辦公室、乳腺腫瘤研究室,承擔國家惡性腫瘤普查工作。(腫瘤圖譜、40頁畫冊照片)
是年,醫院開展超聲多普勒測胎音、A型超聲和超聲心動圖的檢查診斷等新業務。
是年,醫院組織醫務人員深入廠礦、農林進行疾病普查,普查人數22695人,腫瘤病普查10292人,冠心病普查308人,職業病普查12095人,做到了普查普治。
是年,醫院門診量398109人次,入院7985人次,出院7959人次。
-
1月17日,呼和浩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準醫院“五.七加工廠”的營業執照,并規定生產項目:加工中草藥、藥丸、散、片劑、葡萄糖注射液;開展印刷業務;代煎住院病人服用的中藥。
4月29日,中共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局委員會批復醫院杜真等31名的科主任任職決定。
5月8日,醫院首次成立獨立的輸血隊,對供血人員注冊實行專門管理。
9月1日,醫院在武川縣東土城公社開辦赤腳醫生大學,招50名學員。之后,醫院自籌10000元,武川縣自籌5000元,上級撥款15000元,建設房屋50間,1200m2的學校。(41頁照片)
9月24日,醫院制定加強地震預防工作方案,建立地震預防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宣傳室、預報組、保衛組、物資組等,建立7個搶救隊及2個醫療隊。
10月10日,醫院建立科教處,由杜真等三人負責全院科研、教學等工作。
10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局委員會批準:劉同舟任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黨委書記;額德任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革委會主任;王友萬任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革委會副主任、黨委副書記;賈振英任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黨委副書記。
是年,在全區率先成立同位素科,裝備肝掃描機、腎圖儀、甲狀腺掃描儀、放射性同位素診斷及治療設備。
是年,醫院成立眼科,設門診、驗光室、門診手術室、門診處置室及弱視治療室等,有病床14張。成立腎臟病專業組、心血管內科專業組(內二科)。
是年,經上級批準總務科改稱總務處,下設管理科、伙食科、幼兒園、車隊、財務科(設收費、住院處小組)。
是年,醫院開展了低溫麻醉體外循環心內直視手術,并實施首例先天性心臟病動脈導管未閉切斷縫合術。計劃生育專業開展應用前列腺素引產等新業務。
是年,醫院開辦兩期科主任西醫學習中醫班,完成針麻536例,中藥麻醉234例。
是年,完成腫瘤普查13502人,冠心病630人,職業病普查3250人。
-
1月24日,醫院青光眼研究課題列入自治區科研計劃。
2月6日,衛生局黨委任命盛良玉同志為內蒙古醫院政治處主任,并參加醫院黨委委員工作。
3月18日,內蒙衛生局黨委任盛良玉兼任醫院共青團團委書記。
4月2日,內蒙古30周年大慶辦公室將我院定為內、外賓參觀單位。
6月15日,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第一屆代表大會召開。盛良玉兼第一屆團委書記,于久華,成慧琳(兼)任團委副書記。
8月29日,醫院委員會制定戰時兵員動員和民兵整組工作計劃,并組織實施。
8月1日~9月27日,根據衛生部關于支援唐山、天津地震救護工作的安排,我區由自治區衛生局直屬醫療衛生單位及7個盟市衛生部門,共組織30個醫療隊和2個衛生專列,541人,由衛生局副局長木倫率領,前往天津寧河縣。在該縣設立“寧河縣內蒙古醫療隊”,設病床900張。醫院先后派陳俊彥、黃九香、趙桂琴、逯慧珠、楊玉珍等20名醫務人員赴地震災區參加搶險救災工作。(43頁照片)
9月21日,醫院赤腳醫生大學教育納入國家赤腳醫生培養計劃。
10月29日,根據國家戰時兵員動員和民兵整組要求,醫院成立民兵營,由醫院黨委副書記、革委會主任額德任營長;副院長革委會副主任王友萬任副營長;黨委書記劉同舟任教導員;下設1個基干民兵連,5個基干民兵排。根據戰時兵員、戰時城市醫療救護要求設立5個普通民兵連,4個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混合排,四個普通民兵排。
11月,由羅宏敏執筆,醫院藥劑科編寫的《藥物制劑手冊》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9日,醫院制定了關于貫徹執行內蒙衛生局黨委文件(加強領導,放手發動群眾,掀起大揭發、大批判、‘四人幫’反革命罪行的安排意見)的10項措施。
是年,醫院各黨支部進行改選,并增設了第八、第九兩個黨支部。
是年,醫院陳俊彥同志因抗震救災工作成績突出,受邀出席天津寧河縣召開的抗震救災先進工作者代表會議。醫院被評為抗震救災先進單位。
醫院成功完成第一例心臟房間隔缺損修補術、食指斷指再植術、兒童股骨頭無菌性壞死自家松質骨移植術。開展用推拿治療腰腿痛的新業務,取得了顯著效果,并舉辦三期學習班,在全區推廣。
是年,由沈潛編寫的《新醫眼科學》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醫院蓋簡易宿舍樓四幢,在原十三病房樓的基礎上接高一層建立十四病房。
是年,醫院先后派13個醫療隊134名醫務人員到農村牧區進行巡回醫療,為40075名農牧民看病,做手術1740例,搶救危重病人1215名。為農村牧區培養赤腳醫生60名。接收192名進修人員。完成腫瘤普查1358人,職業病普查1912人。
是年,醫院門診病人472444人次,入院病人10069人次。
-
1月6日,醫院制定下發內蒙古醫院計劃生育措施,并成立了計劃生育領導小組,黨委副書記革委會主任額德任組長,盛良玉、李漢鄉、哈達博和、陳俊彥、池仁堪、格日樂任組員。
1月6日,醫院成立腦電圖室。
7月,為迎接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三十周年,醫院成立醫療及安全保障組。
8月10日,醫院制定第一個《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科研規劃1977~1985年》。(掃描原文照片)
11月10日,根據醫院實際情況,醫院再次呈報增建保健所病房,設病床100張。
是年,醫院附屬衛?;謴驼猩荚囍贫?,學制改為3年,增加了教學設備。
醫院完成門診工作量435169次,入院病人8158人次,手術8308人次。
-
1月,根據中央衛生廳的通知,醫院制定了崗位人員編制試行草案。
2月21日,為解決武川縣革命根據地人民缺醫少藥的情況,醫院組建醫療隊赴武川縣巡回醫療。
5月12日,醫院黨委為做好關于《進一步解決好挖新內人黨》問題,成立落實政策辦公室,辦公室在黨委領導下進行工作,主任由盛良玉擔任、副主任由哈達博和擔任,工作人員有烏云、田志遠、吳士奇、葉貴祥、彩云、張繼先。
是月,經上級批準,“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革命委員會”行政建制撤銷,恢復“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原行政建制名稱。啟用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內蒙古自治區醫院辦公室(蒙漢兩種文字)新的公章。(照片)
7月,賈振英編著的《癌》一書,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月,醫院在落實政策中,根據被冤屈同志的不同情況,對236名在文革中被冤屈、株連的同志,分別予以平反和昭雪,解決了51名同志的歷史積案問題。
8月,醫院按照工作條例、職責、制度等規定和要求,對全院工作進行徹底整頓,恢復了正常的醫療秩序。建立了每周三下午有院長、院辦系統及各科、室、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行政查房制度》。
是年,醫院撤銷總務處,重設總務科。職業病科從內科分出,正式獨立建科。
醫院接收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中的皮膚、性病部分的專業人員及業務。
是年,醫院按照自治區衛生廳部署,專門組建醫療隊赴烏蘭察布盟清水河縣、涼城縣、卓資縣和伊克昭盟準格爾旗4個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最為嚴重的區(旗),進行手術及流調工作。
是年,醫院開展的“左足右移術”獲全國科技大獎。
是年,賈振英在科技先進大會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先進工作者(勞動模范獎)。
是年,郝玉奎當選為內蒙古腫瘤學會首任主任委員。
醫院完成門急診452753人次,收治病人7964人,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9.8%。
-
6月,醫院原政治處、醫務處、后勤處撤銷,新設立黨委辦公室、院長辦公室,增加醫務干事、行政秘書等。
是月,醫院恢復工會組織,哈達博和兼工會主任,額爾德木圖兼副主任。
是月,醫院成立第二屆團委,彩云任團委副書記;委員:成慧琳、蔡錦標、萬向紅、曹國英、胡明生、楊淑蓮。
7月6日,醫院黨委討論通過取消專職支部書記,全院劃分為八個黨支部。
8月22日,醫院將原來各病房實行的大處方投藥制改為小處方投藥制,并正式執行。
9月,醫院被內蒙衛生局定為經濟管理試點單位。醫院按照“金額管理,數量統計,實耗時銷”的管理辦法,對各科室實行了定額管理及月評(算)季獎的獎勵辦法。
同年,哈達博和被任命為醫院黨委副書記。
是年全院護理實行統一圖表記錄書寫方式,病房設床頭卡。
醫院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分工負責制,科室實行科主任負責制。
是年,成立遺傳與優生優育實驗室、皮膚真菌研究室。
是年,醫院報告的“新發現一例染色體平衡易位核型4b.x,t(x;b)”為世界首例發現,被收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和美國《人類異常和變異染色體登記庫》。(找回照片)
是年,醫院引進關節鏡診治系統,開展關節鏡下膝關節游離體摘除術、人工膝、髖關節置換術、小兒先天性髖脫位矯正術及斷指再造術。
是年,醫院引進日本產纖維光導膽道鏡、帶電視增強X線機、纖維結腸鏡等,開展了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術,對原因不明的阻塞性黃疸得以確診。同時開展了術中膽道造影術纖維膽管肝管鏡取石術、改進膽管內引流術等,為膽道疾病的診斷治療創造了新的條件。
是年,恢復護理部建制,李漢薌任護理部主任。
是年,醫院按照衛生部頒布的《衛生技術人員職稱及晉升條例》(試行)精神,全面恢復和開展了職稱晉升工作。
醫院完成門急診377647人次,收治病人6955人。
-
1月,醫院恢復職稱評定工作,全院晉升正高級職稱7人、副高級職稱33人、中級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114人。
3月,醫院按照上級“獎金數額不超過本單位職工一個月基本工資總額”的規定,提取增收節支獎金,開始為醫務人員發放獎金及福利。
6月,醫院向上級申報了“關于內蒙古醫院附設衛生學校編制”的報告。
是月,團委創辦醫院第一份刊物《團訓》。
9月,醫院開始支付獨生子女的獎金保育、托兒費、人工流產、絕育手術費等。
9月,衛生廳撥款345000元,改造醫院鍋爐房。
10月,醫院由院長負責,組織了五個檢查組,每個檢查組由主任或科長、護士長或組長組成,每季度對全院各科室進行對口工作評比檢查,檢查結果均作為年均終評獎的主要參考依據。
10月,在全國首屆醫藥衛生科普大會上,賈振英編著的《癌》一書,被評為全國衛生科普優秀書籍。
11月,醫院在七病房首次啟用病房電子呼喚裝置。
是月,為加強醫院工農兵學員補習班的黨建工作,醫院黨委研究決定成立補習班黨支部。
12月,那福多任工會副主席。
是年,焦秀娟參加全國政協代表大會。
是年,醫院民主選舉并任命科主任,科副主任,正副科長56人。
是年,經內蒙古勞動部門批準,在“五·七”工廠的基礎上成立內蒙古醫院勞動服務公司(知青社),安置一批職工家屬、待業青年就業。
新建職工宿舍和知識分子宿舍樓5棟。
賈振英、吳凱、王振基、簡鐘等“乳腺癌X線—病理定位取材對照研究”課題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一等獎,同時該課題還被衛生部授予部甲級科學技術成果榮譽證書。
沙寶康等“復方曼陀羅制劑防治慢性支氣管炎”和沈潛的“新醫眼科學”等兩項課題,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三等獎。(照片)
是年,沙寶康、張漢豐等,“復方蔓陀蘿對慢性支氣管炎的防治”及“城鄉牧區的慢性支氣管炎發病調查”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孫殿臣的“復方五加皮酊在燒傷上的效果”、肖樹楷的“顳頜關節強直14例治療總結”、王占品的“股骨頭無菌壞死癥——自家松質骨移植術”、周文的“中藥麻醉及其抗休克”、郝玉奎的“膀胱陰道瘺修復術的新方式”、沈潛的“從中心性漿液性視網膜病變的熒光造影探討黃斑變性的中醫辯證”及《黃斑部疾病的中醫辯證規律與臨床療效分析》等課題,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四等獎。
是年,自治區政府批準醫院為內蒙古醫學院的教學醫院。
是年,醫院成立綜合信息科、眼病研究室、纖維外科研究室。
是年,醫院在14個護理單元中任命12名護士長,并舉辦護士長管理學習班。
是年,焦秀娟、李漢薌首批晉升為主任護師。
是年,衛生廳撥款10萬元,醫院附屬衛校建起一幢1620m2四層小樓,從此學校有了單獨的校舍。
醫院完成門急診480200人次,門診手術2000人次,收治病人8284人次。
-
1月,自治區衛生廳批準額德定職為婦產科主任醫師;陳克明定職為口腔科副主任醫師、賈振英等4名晉升為副主任醫師;吳曉梅等100名晉升為主治醫師(含主管技師、藥師)。
是月,按照《內蒙古自治區醫療衛生津貼試行辦法》,醫院為職工發放衛生津貼,標準從一類到五類。
是月,醫院對衛校、托兒所、藥劑科等,按照實際收入提取30%,用于職工獎勵。
2月,醫院購進中小型電子計算機4臺,開始籌建電子計算機室。(找回照片)
5月15日一16日,第三屆共青團代表大會召開。孫成義兼任第三屆團委書記,烏日金、成慧琳(兼)任團委副書記。
6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批復醫院建立中西醫結合科,下設門診、病房和中西醫結合研究室。
9月,自治區衛生廳撥款12萬元,用于污水處理設備改建及升級。
11月,李致一同志參加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腦血管病防治講習班。
12月,賈振英被評為“全區科普工作先進個人”。
同年,那順任醫院黨委書記,額德任醫院院長,賈振英,張業喜、通拉嘎、白寶俊任醫院副院長,哈達博和任醫院黨委副書記。
是年,醫院成立由張彥清、周文、趙玉英、哈達布和、烏云組成的紀律檢查小組,張彥清任組長,周文任副組長。
是年,自治區衛生廳設在醫院的公費醫療辦公室遷回衛生廳。
是年,醫院骨科“挖骨巨細胞瘤移植腓骨再造右臂”的高難度手術獲得成功。
是年,肖樹楷、姜毓筠、周福林的“頜骨造釉細胞瘤的治療及術后頜骨缺損修復改進”;鄒學華、池仁堪、趙宜的“大劑量化療治療絨癌和惡葡毒性反應的中蒙藥綜合治療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三等獎。
是年,醫院新建干部保健大樓破土動工。
是年,大內科分成內一科、內二科、內三科。內一科包括消化、血液、內分泌和神經內科4個專業組;內二科包括心血管內科和腎內科兩個專業組;內三科包括呼吸專業、傳染病專業和職業科。
是年,彭淑珍、方菊芬、吳儀榮等36名護士晉升為護師。全院有護理人員325人,其中主任護師2名,護師36名,護士207名,護理員80名。根據醫院的規模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特點,醫院從全區各盟市招收61名蒙漢兼通的護理人員,經過3個月12門專業課程的培訓,均分配到各病房從事護理工作。
是年,沈潛和陳玉英等合作首次開展人工晶體植入術,并增加了進口熒光眼底血管造影儀、電凝器、電磁性異物取出器等設備。
是年,杜真、王鳳岐、雷琪智等參加由衛生部組織的全國第一次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完成《牧民糖尿病調查報告》。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511768人次,門診手術1131人次,收治病人8271人次。
-
2月,醫院接受自治區衛生廳第一批援非醫療任務,派陳俊彥、哈森掛、方寶臻、王桂蘭四名同志赴盧旺達共和國基本戈省醫院參加為期兩年援非醫療任務。(50頁照片)
2月,經自治區衛生廳黨組批準,醫院重新劃分10個黨支部,并恢復設置專職書記。
3月2日,醫院召開第二屆黨代表大會,選舉產生第二屆黨委。那順任黨委書記,額德、張業喜任黨委副書記。那順、額德、張業喜、賈振英、通拉嘎、白寶俊、盛良玉、趙玉英、王生海、杜真、李漢薌為第二屆黨委委員。
是月,醫院對各科室每月定額指標實行超收節支獎懲管理辦法,凡超支科室按超支數的百分比扣科室分數,節約按節約數提30%獎勵科室。
5月,根據衛生部哈爾濱會議精神,醫院全面推行“經濟責任制”管理辦法,對全院實行月評季獎。年平均獎金總額控制在不超過全院職工兩個月基本工資總額,并制定經濟管理試行草案和獎懲辦法。
6月20日,根據黨中央“4.20”批示,醫院黨委對文革中被打成“新內人黨”、“二月逆流黑干將”、“資產階級右派”等三大冤、假、錯案中誤傷受害、致傷、致殘和致死的同志進行平反昭雪,共計480人次。
7月,經自治區衛生廳批準,醫院正式設立醫療器械科。
9月28日,醫院召開第二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通拉嘎兼工會主席,王長鈴任專職副主席。蔡錦標、段貴良、冀虎崗、徐保福、王榮亭、孫鳳雪、靳軍、范文秀、劉鳳賢、付貴賢為醫院工會委員會委員。
11月,自治區衛生廳對醫院固定床位數進行了重新核定,同意在1966年遷建新院550張病床的基礎上,再增加30張病床,核定醫院實有固定病床數580張。
12月,自治區政府授予張清芬為“自治區勞動模范”。
是月,醫院派張福良、張漢豐等4人赴法國進修學習。(50頁照片)。
遲仁堪的“大計量化療加中蒙藥綜合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及不良反應的研究”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三等獎。
是年,醫院開展高壓氧艙治療。
是年,醫院成立臟器移植研究室、血液病研究室。
是年,醫院在全區首家開展三點氨酸、甲狀腺素、HCG等幾項放射免疫檢測等新業務。
是年,衛生部頒發《全國醫院管理條例》,醫院貫徹執行64條醫院工作制度和97條醫院工作人員職責。
是年,醫院舉辦全區第一屆腎臟病學習班。
醫院完成門急診576213人次,門診手術人次3222人次,收治病人9158人次。
-
3月,醫院對車隊崗位實行經濟責任制管理。
是月,醫院制定了《關于開展青壯年職工文化技術補課的暫行規定》,依托醫院附屬衛校集中對招錄的護理員及部分青年員工進行醫療技術培訓。
4月,醫院民主黨派人士李致一、額爾德木圖、孫計然被選為自治區第五屆政協委員。
6月13日,醫院團委對全院基層團組織的改選工作進行了批復,批準設立衛校1個團總支(含1個職工團支部、5個學生團支部),以及12個醫院各系統團支部。
6月18日,第四屆共青團代表大會召開,孔繁東任第四屆團委書記,烏日金、許峰(兼)、成慧琳(兼)任團委副書記。
是月,自治區衛生廳撥款10萬元及15萬市尺布料,醫院為全院職工制作了冬、夏各兩件工作服。
7月8日,自治區衛生廳同意醫院在內科、藥劑科、檢驗科、伙食科、汽車隊等5個科室進行經濟承包試點改革工作。
8月,賈振英被評為“全區先進科技工作者”。
夏季,醫院購置銫137腔內后裝放射治療機.自動肺功能測定儀、血氧分析儀及人工心肺機等設備。
9月,護士曹艷英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10月25日,醫院發布月評季獎實施辦法。
11月,醫院舉辦第一期黨員訓練班,共96人參加。
11月27日,自治區黨委任命李少白擔任衛生廳副廳長兼醫院黨委書記,同時調整醫院領導班子,賈振英任院長,王占品、周景春、陳俊彥、趙玉英任副院長。
是月,醫院成立改革辦公室。
12月20日,醫院頒發了關于加強公費醫療管理制度的暫行規定。
是年,寇瓊由陜西中醫學院研究生班畢業分配回醫院
張景秀被評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優秀積極分子”。
李鳳林編寫的《臨證實踐》、周景春著《中蒙西醫結合治療內科常見病》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醫院骨科正式成立,并成立自治區第一個顯微外科實驗室。
是年,呼吸與危重癥科開展“肺彌散功能檢查”、“氣道敏感性測定”、“肺血流阻抗監測”等新項目。
是年,消毒供應室增加1臺程控式高壓滅菌器。
是年,醫院附屬衛校建立學生食堂,裝備了化學、生理、微機實驗室設備。
醫院完成門急診621301人次,門診手術2867人次,收治病人9514人次。
-
1月,醫院科教科單獨成立。
是月,自治區編委批準恢復內蒙古自治區干部保健所,建筑面積為10950平方米的6層干部保健樓投入使用,保健所與醫院實行一套機構兩塊牌子,設床位150張。同時成立內蒙古自治區老年病研究所。由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統一管理。
6月28日,作為城市醫院改革的試點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和自治區衛生廳簽訂了為期3年的第一輪承包合同,醫院由技術責任承包改為經濟技術責任承包。
7月8日,醫院制定1984~1988醫院發展五年規劃。
是月,法國里昂醫科大學布呂納教授來醫院講學。
9月,經衛生廳黨委辦公廳研究決定,將內蒙古黨委機關醫務室移交內蒙古自治區醫院,6名醫務人員及醫務室所有的設備、醫療器件、藥品分別造冊移交醫院。成為第三門診部。
9月25日,醫院召開第三屆職工代表大會。
是日,新建干部保健所全面開診,自治區政府主席布赫參加剪彩儀式。(有照片)
10月7日,醫院成功救助嚴重燒傷的錫盟蒙古族女孩娜日莎。內蒙古日報報道“成長在各族親人的懷抱中”。(48、49頁有照片)
是月,醫院正式組建急診科,設立急診內科、外科、搶救室、觀察室和注射輸液室。同時成立預防保健科。
11月,醫院引進日式血液透析機,建立血液透析室,在全區率先開展血液透析治療。
12月24日,醫院黨委對內設基層黨支部進行重新劃分調整,設23個支部,并改設兼職支部書記,取消專職支部書記。
是月,醫院首次聘任2名律師,協助處理醫療糾紛工作。
是月,醫院成立愛委會。
是年,趙永荃的“應用光譜顯微鏡研究宮頸癌發展細胞核酸的改變”課題,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三等獎。
是年,醫院積極開展處方評議和展覽工作,促進和加強對臨床用藥的管理。
是年,經自治區政府批準醫院為全區醫療改革試點單位醫院進入改革的新時期,提出以體現按勞分配為中心的改革方案。醫院全面推行了責、權、利相結合多種形式的管理責任制,得到國家衛生部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肯定。
是年,周景春主編的《心臟血管疾病診治的進展》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在流動圖書箱的基礎上建立了圖書館。
是年,臨床科室實行的技術承包責任制,把若干技術指標承包到科室。醫院制定考核細則,采取了千分制的考核方法,內容包括:①完成任務的數量及質量;②服務態度;③勞動出勤;④遵章守紀;⑤差錯事故;⑥增收節支;⑦衛生秩序;⑧儀容儀表;⑨政治業務學習;⑩科研教學。
是年,醫院護理部設1名主任,2名副主任,管理全院護理工作。
是年,在創建“文明醫院”的過程中,護理部實施計劃管理,試用“護士長手冊”對護士長嚴格要求,提高了護士長的管理水平。
醫院完成門急診589030人次,門診手術人次4694人次,住院手術人次2665人次,收治病人人數11774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6.5%。
-
1月,衛生廳黨組任命賈振英、通拉嘎為醫院黨委副書記。
3月,首次對45名先進職工每人浮動一級工資。
護士李淑清被自治區婦聯授予“全區三八紅旗手”。
4月,賈振英被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聘為自治區科學技術顧問委員會的委員。
5月,計劃生育委員會成立,下設計劃生育辦公室。
6月,醫院黨委下設內科、外科、醫技、后勤4個黨總支委員會。設專職總支書記。全院共設29個黨支部,同時成立保健所、衛校兩個直屬黨支部。
8月,醫院領導及主任醫師利用星期天義診,將收入的3000元寄給非洲災民。
9月,醫院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指導下,應用體外循環技術治療了肺動脈瓣狹窄、心臟房室間隔破損、法魯氏四聯癥手術。
11月,衛生廳黨組任命趙玉英為醫院院長。
同年,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紀律檢查委員會批準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成立第一屆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由黨委副書記通拉嘎兼任,雷琪智任副書記,委員由通拉嘎、董寶玉、張彥清、閆和錄、李滋榮、蔡錦標等組成。
醫院為職工建立一幢護士住宅樓、職工住宅樓;在家屬區安裝管道煤氣;整修職工食堂、浴室和俱樂部。
自治區編委批準急診科增設床位30張。
心內科成功完成全區首例“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植入術”
是年,采用電腦驗光配鏡。
張漢豐編著的《呼吸系統疾病的X線診斷》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周景春編著日文譯成漢文的《內科少見疾病綜合病癥》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醫院內科分出血液專業組,并率先開展造血干細胞輸注及移植治療部分血液病的工作,在自治區率先設置了空氣層流凈化庫。
是年,醫院施行宮體癌根治術和外陰癌根治術、盆腔淋巴結剔除術等。尿道切除術和膀胱肌瓣代尿道成形術,在全區居領先水平。
是年,麻醉科獨立完成深低溫停循環下的心內直視手術的麻醉配合。與泌尿外科配合完成腎臟移植手術,填補了自治區空白。
是年,秦濟生、王惠英、靳耀英等發現一例染色體平衡易位核型4b,X.t(X;6),為世界首例,已收入《中國人類染色體異常目錄》和美國《人類異常和變異染色體登記庫》,被自治區科委評為科技進步二等獎。
醫院兒科對自治區2700名缺鋅兒童調查、診斷治療研究。此項研究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醫院完成門急診514273人次,門診手術人次368人次,住院手術人次3413人次,收治病人12681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8.5%。
-
1月,召開第六屆共青團代表大會。烏日金任第六屆團委副書記。
5月12日,陳愛萍被評為“全區優秀護士”。
是月,孔繁東任工會主席。
6月30日,醫院成立由趙玉英擔任組長,武貴生、崔曉波、馬志文、許俊峰為成員的防汛指揮小組,下設有醫療、護理、后勤保障組成的醫療救護隊。
是月,經自治區黨委及政府批準,醫院升格為準廳級事業單位。
是月,自治區衛生廳召開建國以來全區首屆護理工作會議,醫院焦秀娟、李漢薌榮獲“從事護理工作三十年的護理工作者”榮譽證書和證章。
是月,醫院審定完成《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基本藥物目錄》,其中西藥成分556種,西藥品407種,藥物制劑原料24種,制劑輔料25種,中成藥136種,蒙藥112種。
7月,醫院在北京阜外醫院的大力協助下.成功為5名心臟病患兒施行了心臟手術。
8月9日,國家衛生部部長崔月犁到醫院視查,對醫院的改革工作給予肯定。并題詞,贊譽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為“全國堅持改革的先進醫院”。(找回照片)
9月3日,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曙光、副書記千奮勇、自治區主席布赫、副主席趙志宏,視察醫院,對醫院的改革工作給予充分的肯定。(找回照片)
10月,在全國衛生改革經驗交流會上,趙玉英院長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醫院介紹醫院改革經驗。
10月,醫院連續向科左中旗中心醫院派遣5批醫療隊。從此,開始了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堅持20年的扶貧醫療工作。
11月,醫院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單位”的光榮稱號。(畫冊有照片)
12月,醫院被自治區衛生廳授予“文明醫院”稱號。
是月,《健康報》頭版刊登題為“一個堅持改革的先進典型”的文章,介紹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改革紀實。
醫院護理人員首次領到護齡津貼。
是月,全院職工將8月份獎金兩萬元捐獻給災區。
《內蒙古日報》以《讓我們的友誼經受時間考驗》一文,記述了醫院全力搶救日本兒童的事跡。
同月,趙玉英被自治區黨委任命為醫院院長(副廳級)。
護士陳愛萍被評為“全國衛生文明先進工作者”。(照片)張錦繡被評為“全區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照片)
是年,醫院被國家計劃生育委員會授予“全國計劃生育先進集體”。幼兒園被評為“自治區甲級一類幼兒園”。(118頁)
內蒙古自治區腫瘤研究所在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正式掛牌成立。
美國羅馬林達大學醫學部心血管外科專家手術分隊來醫院進行手術示范和學術交流。(照片)
是年,醫院擴增急診科床位38張,將勞動服務公司的知青旅店擴建為300張床位的附屬病房,接收慢性病患者。
金鳳琴著《兒童近視、遠視、弱視的防治》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何金柱著《針灸推拿學》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
趙玉英、張興群、趙毅、遲仁堪等的“銫137腔內后裝放射治療宮頸癌65例”課題,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三等獎。
是年,從100個不同行業的醫療合同單位聘請10位社會監督員對醫院工作進行監督。
是年,醫院由處級事業單位升格為廳級,原有的部分內設職能科室升格為處室。
是年,自治區計委撥款27萬元,為醫院附屬衛校新建2600m2的教學樓,完善了物理、解剖、基護實驗室和顯微鏡室、電教室設備。學校教職員工編制為64人,其中行政人員22人,教學教輔人員42人。
醫院完成了門急診597000人次,門診手術2030人次,住院手術3212人次,收治病人11770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9.3%。
-
1月,醫院獲全國法律知識競賽組織獎和法律知識競賽優勝集體。
3月,醫院舉辦首屆日語脫產學習班。(有照片)
4月,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異體腎移植手術。(55頁照片)
4月10日,醫院第三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第三屆工會委員會成立。選舉產生孔繁東、劉鳳賢、范文秀、武鳳卿、冀虎崗、段貴良、付貴賢為工會委員會委員,孔繁東任主席,王長鈴任副主席。
7月,醫院與呼和浩特市二輕局職工醫院橫向聯合.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附屬眼科醫院。
9月1日,醫院與內蒙古衛生廳簽訂第二輪承包合同。
10月,醫院實行門診10小時工作制。
12月,醫院被評為呼市地區“愛國衛生先進集體”。被呼市政府評為“節水先進單位”。
是年,金熙秀任醫院副院長。
醫院自籌資金208萬元建起幼兒園,建筑面積7200平方米。(照片)
是年,醫院引進日本東芝公司CT(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MRI(核磁共振成像)、DSA(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等大型醫療設備開始投入使用,并將放射科擴大為醫學影像中心,下設普放組和數字影像組,完成了“CT導向下細針穿刺活檢診斷和治療”。
醫院獲全國衛生系統“文明先進集體”。
李風林、李玉昌被評為“全國衛生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
醫院被評為自治區“文明醫院”。
醫院被內蒙古總工會授予“內蒙古賽罕杯競賽優勝單位”。
是年,周景春編著《老年病的研究與診斷》、冀金良主編的《心臟三音心率聽診》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秦濟生、王惠英、靳耀英等“新發現一例染色體平衡異位核型46,X,T(X,6)(PTER:QLL) ”課題,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二等獎。
周景春、馬亞東、陳亦璣等的“內蒙古自治區牧區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研究”、汪申等“對增生性脊柱炎與‘腎氣盛衰’腎主骨的研究”兩項課題,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三等獎。
是年,王珅主持的“對增生性脊柱炎與‘腎氣盛衰’腎主骨的研究”項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馮笑梅等協作完成的“HLA純合子分型細胞庫的初步建立”研究項目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開展胎肝懸液輸注,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及其它惡性疾病的工作。
是年,醫院被自治區衛生廳確定為新藥臨床試驗單位。
是年,醫院共完成7例11指斷指再造術,全部獲得成功,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是年,眼科用冷凍方法做囊內摘除,是自治區白內障手術史上一個新的突破。
周景春、馬亞東研究課題“內蒙古自治區牧區高血壓流行病學”、武建安等“涼城縣廣漢營地殼病流行病學和診斷治療研究”榮獲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顱骨骨折晚發癲癇的手術治療”被評為內蒙古科技進步獎。
是年,醫院開展心導管檢查(主要為右心導管檢查)和心臟生理電檢查。
醫院完成門急診583111人次,門診手術3136人次,住院手術3208人次,收治病人12051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9.2%。
-
2月,婦女工作領導小組成立。
3月,婦產科二病房護理單元榮獲全區“三·八紅旗集體”稱號。
5月12日,護士曹艷英被評為全國“模范護士”
5月,醫院召開首屆職工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孔繁東、王連喜、武貴生、夏振義、王祥云、王惠英、曹艷英為職代會常委會常委委員孔繁東為秘書長
6月,醫院與烏蘭察布盟達茂旗旗醫院簽訂三年支援協議。
7月,老山前線英模報告團一行7人及解放軍一等功臣石寶祥應邀來醫院作事跡報告。
7月11日,醫院印發《內蒙古自治區醫院計劃生育暫行規定》。
8月,建筑面積6400平方米、投資138萬元的護士住宅樓竣工,80多名護士喜遷新居,舒曉煒、陳愛萍、李淑清3名優秀護士獲得獎勵住房。
是月,新擴建的燒傷病房峻工,燒傷整形科成立。開始將磺胺類冷霜、中藥軟膏應用于II度燒傷的治療,將胰島素用于治療燒傷休克期患者,并開展“腸外營養”技術。
外三科的心胸外科專業組和泌尿外科專業組分別各自建科。
是年,日本東京醫院院長渡邊一行來院進行學術交流。
是年,云裕厚被授予“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額德當選自治區第五屆人大代表,彭淑珍當選自治區第六屆政協委員。
醫院在全區率先開展冠狀動脈造影、腎動脈造影等技術。
是年,醫院開展舌咽神經切斷術填補了自治區空白。
包德必力格著《皮膚、頭發的保健與美容》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云裕厚等人撰寫的《腦脊液吞噬細胞對腦梗塞與腦出血的鑒別判斷》獲內蒙科協評選的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
是年,開始實行院長負責制,擴大自主權,實行行政技術職務聘任制;完善科室技術經濟承包負責制等。
是年,醫院連續三年(1986年-1988年)被評為全國衛生文明單位。
醫院完成門急診518349人次,門診手術3345人次,住院手術3635人次,收治病人13260人次,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1.6%,床位增加至780張(包括干部保健所150張),人員1538人,設行政科室23個,醫技科室10個。
-
1月14日,趙玉英被評為全國優秀院長。(照片)
2月,醫務科、科教科合并成立醫教科。
2月2日、19日《健康報》、《內蒙古日報》分別發表記者鄭澤民、徐曉寧編寫的題為《女院長的風彩》、《紅十字下的牧馬人》長篇通訊,介紹趙玉英的事跡。
3月8日,趙玉英被評為全國、全區“三·八”紅旗手。(照片)
3月25日,第七屆共青團代表大會召開,王琴任第七屆團委書記。
4月,經衛生廳批準,醫院與呼和浩特市二輕局職工醫院橫向聯合成立的附屬眼科醫院,工作人員從二輕醫院全部撤回。
是月,醫院正式制定《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干部聘任制度與管理條例》。
5月,成立精神衛生科,開設心理咨詢門診。
11月16日,第三屆黨代會召開,選舉趙玉英、通拉嘎、崔曉波、金熙秀、周景泰、張彥清、閆和錄、李滋榮、梁文魁為第三屆黨委委員。趙玉英任黨委書記,通拉嘎、崔曉波任黨委副書記。選舉王西亭、雷琪智、金熙秀、李滋榮、李仁為醫院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王西亭任書記,雷琪智任副書記。
12月,經自治區衛生廳、財政廳、物價局批準,醫院勞動服務公司簡易病房正式改為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附屬病房。
同年,醫院增設老干部支部為直屬黨支部。
同年,崔曉波任醫院副院長。
自治區編委批準醫院設立院長辦公室、醫教處、護理部、人事勞資處、計劃財務處、總務處、紀律檢查委員會等7個職能處室,批準醫院附屬衛生學校、干部保健所為醫院所屬的處級事業單位。
醫院被評為“全區衛生文明先進集體”。
是年,醫院財務科在全區衛生系統中被評為首家會計工作先進集體。
是年,由杜真、王鳳岐、雷琪智參與完成的《牧民糖尿病調查報告》獲衛生部科技成果二等獎。
是年,周景春編著的《吸煙有害健康》、《應急急救手冊》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肖樹揩、張錦繡被評為“全區衛生文明先進個人”。
是年日本國加騰教授來醫院講學。
醫院圖書館擴建;成立醫療器械維修中心;供應室改為消毒供應科、正式啟用計算機進行調資。
是年,眼科將雞眼角膜植于人眼,治療因角膜病變而導致失明等疾患獲得成功。手術填補了自治區空白,而且在國內亦屬領先水平。
醫院完成門急診556244人次,門診手術3268人次,住院手術3449人次,收治病人12791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20.8%。
-
2月,醫院召開第二屆職工代表大會??追睎|、王連喜、夏振義、王祥云、王惠英、蘇和巴特爾、魯辛辛任職代會常委會常委委員,孔繁東為秘書長。產生四個委員會: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王連喜、委員魯辛辛、趙萍;干部評議委員會:主任王西亭、委員王躍新、張景秀;代表資格及提案審查委員會:主任王祥云、委員蔡錦標、張羽鄰。
5月,陳愛萍被衛生部選為全國模范護士先進事跡報告團的成員,赴京作事跡報告。(畫冊照片)
6月,介入放射科在全區首次開展對惡性腫瘤的介入治療。
是月,醫院建立閉路電視系統,宣傳衛生常識及健康教育內容。
8月,醫院成立分級管理辦公室、糾風工作領導小組。
9月,陳俊彥被評為全國、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醫院被授予“全區文明單位”
是年以色列TEL-Aviv大學SAckcER心腎病主任等人來院進行學術交流。
財務處被評為全國財務工作先進集體,李玉昌獲全國會計先進工作者。
張福文被評為“全區衛/生系統衛生計財工作先進個人”。
那順被評為“全區老干部優秀黨員”。
陳愛萍被選為第七屆全國青聯委員。
李風林、羅宏敏、王淑端等的“五根湯在臨床上的研究”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李漢薌著《現代護理倫理學》由藍天出版社出版。阿拉旦忪布爾著《蒙醫克疾四素》、王萬忠著《常見中毒診斷與治療》分別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年,骨科施行了兒童脊柱側彎的矯正等手術,自行設計研制的人工臼頂治療大齡兒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以及對膝關節疾患的診治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是年,醫院開展心房按需型AAI和房室順序型起搏器(DDD)的安裝。
醫院與英國謝菲爾德醫學院附院建立協作關系。
是年,醫院對腎臟病綜合征腎靜脈血栓形成的病人進行腎靜脈、動脈造影并進行局部溶栓治療取得成功。
是年,臨床藥學室組織藥師下到臨床科室與臨床醫生一起探討患者的用藥法案,為方便臨床醫生用藥,臨床藥學室組織編寫了《藥物通訊》,每兩月一期。
醫院制定并出臺《關于我院各類人員外出講課和各科聘請國內外專家講學等若干問題的規定》,促進醫院的科研發展及兄弟醫院的相互交流,還制定了《關于醫院使用統一病案首頁的通知》。
醫院開展的手術和新技術有檢測膽汁中癌胚抗原唾液酸糖結合物診斷膽囊癌、微波刀固化技術和氬氣刀肝切除術、肝后葉切除術、肝左葉切除術、肝段切除術、腹腔鏡透視下膽囊切除術(LC)、復雜膽道損傷的修復手術、胃底賁門血管斷流術治療門脈高壓癥,完全胃腸外營養技術(TPN)等。
醫院完成門急診556244人次,門診手術3286人次,住院手術3449人次,收治病人12791人次。
-
3月,醫院與自治區衛生廳簽訂第三期承包合同。
是月,張錦繡被授予“全區三八紅旗手”和“全區雙學雙比競賽女狀元”稱號。
5月12日,紅花、冀洪峽、舒曉煒、程麗桂被評為“全區優秀護士”。
6月,自治區編委批準醫院增設黨委辦公室、工會、醫療器械處、藥劑處等4個職能處室。
6月9日,衛生部副部長孫隆椿視察醫院,并提詞“堅持改革,保持先進,提高醫療水平,為人民健康服務”。(照片)
是月,醫院派靳軍、何金柱、蘇和巴特、薛來寬、楊秀云等中、蒙醫衛生技術人員參加自治區衛生廳組成的援外醫療隊,赴蒙古國工作。
7月,醫院編寫了《醫院質量管理標準》。
10月,《內蒙古醫院報》創刊。(院報照片)
張漢豐任醫院副院長。
是月,影像診斷專從放射科分出,單獨成立臨床介入放射科。
是年醫院獲呼和浩特市“駿馬”獎愛國衛生先進集體。
醫院被國家愛委會辦公室命名為“全國無吸煙先進單位”。
醫院獲全區衛生系統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全區紅十字會救護知識競賽第一名。
蘇聯赤塔州衛生局若果·什尼科夫等人來醫院進行學術交流。
張漢豐等主持研究的“肺功能測定等多種無創手段對COPD合并合并肺高壓的診斷和應用”,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被衛生部、中華醫學會作為全國推廣項目。周景春、高學文、馬亞東的“內蒙古1991年高血壓抽樣調查研究及防治對策”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醫院投資10萬元安裝了閉路電視系統,在候診大廳和主要科室接診處放置了電話機,進行電話健康咨詢。
是年,心胸外科獨立完成房、室間隔缺損修補、瓣膜置換、法魯氏四聯癥根治術、深低溫停循環下室缺合并動脈導管未閉、室缺合并肺動脈高壓等難度較大的心臟手術。同時開展腹主動脈瘤切除、人造血管移植術、冠狀動脈搭橋術等高難度手術,填補了自治區空白。
是年,同位素科改為核醫學科,并成立實驗室。
是年,王珅等協作發明“血液循環動力學脈圖檢測技術與脈圖儀”獲國家科委發明三等獎。
是年,泌尿外科完成8例腎臟移植手術。
是年,按三級醫院考核標準對各項醫療工作進行考核。
年內醫院完成門急診641273人次,門診手術3068人次,住院手術3737人次,收治病人11868人次。
-
1月,醫院在全區首次開展單病種質量管理。
1月,醫院召開第三屆職工代表大會??追睎|、王惠英、魯辛辛、云裕厚、何喜英、德力格爾圖、夏振義、謝擁軍為職代會常委會常委委員,孔繁東為秘書長。四個專門委員會: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魯辛辛、委員包芃蘭、劉致民;干部評議委員會:主任王西亭、委員王惠英、王玉祥;職工福利委員會:主任孔繁東、委員王躍新、張景秀。代表資格及提案審查委員會:主任:蔡錦標、委員張羽鄰、譚燕。
2月,醫院護理部設科護士長,護理體制由二級改為三級管理,即院長領導下的護理部、科護士長、護士長三級護理管理體制。
3月,冠狀動脈造影術取得成功,填補了自治區空白。
4月,醫院開展二尖瓣狹窄球囊擴張術,為自治區首例。
是月,受國家衛生部委派,醫院派出由賈久芝、刁泰昌、哈森掛、譚建楠、賈芩、丁連舉、高元烈、白秀玲、郝風桂、王耀國組成的第六批援外醫療隊赴盧旺達共和國基本戈省醫院工作。(照片)
是月,6集電視系列報導《捍衛生命的人們》在內蒙電視臺連續播出,從各個角度反映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幾年來改革取得的成就。
5月,內蒙古醫院第八次共青團代表大會召開。王琴任第八屆團委書記。
是月,醫院出臺《醫院工作制度的補充規定》,對質量管理、社會監督、崗前教育、逐級技術指導、醫院感染管理等項制度進行了重新修訂補充。
8月,赴蒙古國醫療隊隊員載譽而歸。援蒙期間,醫療隊靳軍、何金柱、蘇和巴特、薛來寬、楊秀云被蒙古國授予“金質勛章”。(照片)
是月,醫院制定《醫院感染控制實施細則》,《關于認真填寫入、出院卡片提高統計準確性的通知》、《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醫師處方書寫規范》、《關于提高病例書寫質量的具體要求》等項規章制度。
9月22日,醫院派護士徐麗華赴日本國榛名莊病院為期四個月進修學習。
9月,醫院建立醫德檔案和醫德考評制度,首次在社會不同行業中聘請10名社會監督員監督醫院工作。
10月,醫院成立第三產業辦公室。
是月,衛生部糾風辦組織全國衛生系統進行行業作風互查活動,檢查我院行風建設工作情況。
11月,醫院內三科被衛生廳批準成為內蒙古呼吸病研究中心。
是月,日本健康協會會長加里教授一行來醫院進行學術交流。
12月,醫院被評為自治區首家國家“三級甲等”醫院。
12月,醫院實行病案三級評審制度,即對出院病人的病例要做到經治醫生自審、科主任復審和醫教處終審。
是月,衛生部全國衛生系統團干部工作會議30余名代表,來醫院進行參觀座談。
醫院制定《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深化改革總體方案》、《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深化改革實施方法》。
杜古爾扎布編著《杜古爾扎布醫案》、包德畢力格編著《皮膚的保健與美容》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
是月,張漢豐被國家人事部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醫院獲全區文明單位,受到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的表彰。
是年,焦秀娟等開展按摩穴位治療慢性疾病的新業務,在保健所、中醫病房、內科五病房推廣,取得好成績。
蒙古國烏蘭巴托中心醫院策烏都爾·莫哈爾和蒙古國健康部第一副部長達希擇活格組成的代表團,先后來醫院進行學術交流。
是年,德國專家哥特希爾德來醫院講學。
張漢豐、周景春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
是年,張國昂、馮勇、索明義、趙寶鋼、戚建軍等開展的“尿激酶-穿溶法治療顱內血腫”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金鳳琴主持研究的《兒童弱視防治》獲內蒙電視臺“白鶴杯”二等獎。
沈潛、陳玉英等人合作撰寫的《老年眼病》獲全國第二屆衛生電影電視“白鶴杯”二等獎。
醫院設置麻醉蘇醒室。
是年,醫院在全區率先開展人體腎臟活體組織穿刺術及腎臟病的臨床與病理研究。
是年,由吳曉梅負責開展的“腎病病理研究”填補了自治區的空白,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是年,婦產科施行的筋膜內子宮全切除術填補了醫院婦產科手術空白。
是年,醫院購置胃腸疾病智能診斷腦血管多普勒超聲診斷、脈沖式真空滅菌等儀器。
當年,醫院完成門急診645619人次,門診手術3266人次,住院手術3586人次,收治病人13019人次。
-
2月,醫院成立繼續醫學教育委員會及辦公室,率先在全區開展繼續醫學教育活動。
4月,醫院幫扶農村醫療點土左旗大岱鄉中心衛生院正式開診。
5月,自治區黨委任命趙玉英為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正廳級)。烏日金、馮勇任醫院副院長。
7月11日至18日,國家衛生部部長陳敏章等一行8人在內蒙古考察衛生工作期間來院視察,對醫院的工作給予較高的評價。陳敏章為醫院題詞“創建文明醫院,醫德醫術服務爭一流”.期間陳敏章一行還到醫院支農醫療點土左旗大岱鄉中心衛生院視察。(找回照片)
9月,心內科開展射頻電消融治療室上性心動過速等新業務。
10月,醫院召開醫德醫風表彰大會,對袁軍、鐘梅、王其光、高祥云、戴法昭、云裕后、余風云、楊海華、李厚、王慧平10名醫德醫風模范給予重獎。
12月,醫院對在醫療、科研、教學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職工,給予浮動一至二級工資。
是月,醫院與和林縣縣醫院簽訂支援協議。
是月,醫院與中國同位素中心聯合創建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放免臨床檢測中心。
是月,自治區人事廳指定我院為全國人事工作應用微機管理試點單位。醫院全部由微機測算套改工資,完成國家機關、事業單位職工第三次工資改革工作。
同月,增設行政、保健所、達康公司黨總支和離退休直屬支部,
是月,焦秀娟當選為自治區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彭淑珍、王懋英當選為自治區第七屆政協委員。
是年,醫院修訂病例評分標準,減少定性標準,加強量化標準。
是年,國際心臟病學協會專家組J.P查默期博士等人來醫院進行學術交流。
同年,腎內科成功舉辦全區首屆腎臟病學學術會議,并牽頭成立內蒙古腎臟病專業委員會。
12月,舒曉煒被評為“全區社會主義勞動競賽先進個人”。
是月,趙玉英、科歐陽墉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
是年,雷琪智等主持的“胰島移植治療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是年,趙玉英等的“醫院財務綜合信息系統”和周景春等的“牧區心血管病發生發展規律的探討”兩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醫院率先在華北地區開展腎血管酸化功能的測定,以及免疫學在腎臟病診斷中的應用。
是年,醫院開展二尖瓣球囊分離術。
當年,醫院完成門急診536523人次,門診手術3577人次,住院手術2948人次,收治病人12995人次。
-
1月21—22日,第四屆職工代表大會召開??追睎|、王惠英、云裕厚、何喜英、吳廣、謝擁軍、白曉光、韓曉芳、劉秀枝任職代會常委會常委委員,孔繁東任秘書長。民主管理委員會:主任郄桂彩,委員陸曉明、梁文奎;干部評議委員會:主任王西亭、委員桑有厚、劉曉玲;福利委員會:主任孔繁東,委員王躍新、張景秀;代表資格及提案審查委員會:主任蔡錦標,委員白春燕、何濤。
3月,醫院女工領導小組分別被自治區婦聯、自治區人事廳及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表彰為“婦女工作先進集體”
是月,醫院與衛生廳簽訂第四輪綜合目標管理責任書。
4月,醫院與二連市醫院簽訂支援協議書。
4月,全國優秀院長醫院改革與管理研討會在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召開,來自全國16個省市的優秀院長參加了會議。
5月,盧旺達發生政變,援外醫療隊賈久芝等10名同志歷經艱險,排除困難,凱旋歸來,受到國家衛生部的表彰。(照片)
6月22日,醫院召開第四屆黨代會,選舉趙玉英、王耀新、王西亭、金熙秀、崔曉波、張漢豐、馮勇、莊化周、蔡錦標為第四屆黨委委員,趙玉英任黨委書記,王耀新任黨委副書記。選舉王西亭、金熙秀、雷琪智、文學禮、張彥清為醫院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王西亭任書記、雷琪智任副書記。
8月1日,醫院與四子王旗醫院簽訂為期三年的支援協議。
是月,醫院引進AO技術治療骨折。
9月,內蒙古臨床介入放射中心在醫院成立。
10月,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節目中報道內蒙古自治區醫院衛生支農先進事跡。
是月,醫院投資230萬元擴建更新荷蘭菲利普生產的SOPH0一S/100型全時分數字程控電話交換機,使醫院的通訊條件進入一個新階段。
11月,醫院被評為自治區“文明醫院”
12月,醫院成立自治區首家呼吸功能細胞凈化實驗室。
是月,醫院重獎云春梅、武建軍、鮑桂枝、鄧秀珍、盧計成、張境、林西、王秀艷、張景秀、石翠茹10名醫德醫風模范,獎金1.7萬元。
醫院通過首批國家“愛嬰醫院”評審。
同年,自治區編委批準設立內蒙古醫院保健分院,隸屬醫院自收自支的處級事業單位,設病床80張,人員編制104人。
是年,麻醉科、手術室全天開放,上下午連臺手術,提高手術周轉率,使原來每天只做8臺手術增加到每天做20多臺。
是年,鮑桂枝主持搶救昏迷46天,7個臟器衰竭,呈“植物人狀態”的患兒,創造了國內外文獻沒有報道過的奇跡。
是年,醫技科室縮短預約時間,規定各科室門診檢查預約不超過兩天,患者檢查預約不超過3天,一般檢查報告當天發結果,其他檢查不超過3天,特殊檢查不超過1周;放射報告24~48小時內發出;病理報告不超過4天;對農牧區及遠道而來的群眾優先安排等新舉措。
是年,醫院執行CT室午間照常開診;放射科安排副高級以上人員實行當日閱片;檢驗科對病房提前1小時收取標本,8點前送檢驗室;物檢科當天發報告的新規定。
同年,醫院在8個門診候診廳內安裝了價值30萬元的閉路電視,播放衛生、保健急救知識,并在各門診設立黑板報、宣傳欄,圖文并茂地向就醫者進行健康教育。
日本專家原正男理事長來醫院進行學術交流。
是年,張漢豐、馮勇被評為“呼和浩特市科技興醫先進工作者”。
袁軍被評為“自治區直屬機關有為青年”。
12月,吳木蘭等的“二維及M型超聲心動圖對胎兒心臟的測拭和胎兒先心病的檢出”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月,崔巍的“老年性白內障晶體酯酶同功酶的研究”課題,獲呼和浩特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是年,皮膚科《蒙藥芯芭乳劑治療皮膚病的臨床研究》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池仁堪、額德等與天津婦產醫院協作完成國家衛生部項目,“產科生理常數研究”,以中國女性骨盆、中國新生兒頭徑及中國婦女產程為主要課題,獲國家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是年,呼吸內科建立“細胞免疫實驗室”。
是年,自治區衛生廳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護士管理辦法》,結合自治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并頒發了《內蒙古自治區護士管理辦法實施細則(試行)》。醫院組織實施。
當年,醫院完成門急診542900人次,門診手術4385人次,住院手術3694人次,收治病人14027人次。
-
4月11日,《健康報》頭版刊登作者鄭澤民的通訊《春風再度大草原》,報導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醫療扶貧紀實。
是月,趙玉英院長被評為全國優秀院長。
5月12日,護士呂燕萍、鐘梅、趙愛武、邢彩霞被授予“全區優秀護士”。
6月28日,醫院黨委召開表彰大會,獎勵鮑桂枝等27名優秀黨員,蘭斌等8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內一科等7個先進支部。
7月10日,第五屆工會委員會成立??追睎|、劉鳳賢、范文秀、武鳳卿、冀虎崗、段貴良、付貴賢任工會委員會委員,孔繁東任工會主席,張喜燕任副主席。
8月,醫院被呼市衛生局授予“衛生科技支農模范”稱號。
9月,醫院與全院各科室簽定《職工道德建設責任狀》。
是月,許峰被評為“全國衛生統計先進工作者”。
10月19日,醫院重獎甑彥利、李冬梅、康嶸、杜鈞、王淑華、張麗鶯、趙愛武、靳軍、孫金英、劉冬哲10名醫德醫風模范。(照片)
12月,醫院通過“三甲”醫院第二周期復審。
同年,鮑桂芝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先進女職工”榮譽稱號。
同年,武永豐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是年,俄羅斯圖瓦夫共和國柳包夫一行來醫院進行學術交流。
是年,核醫學科開展全區首家核素顯像檢測技術,全年檢測項目100余項。呼吸與危重癥科開展“睡眠呼吸監測”、“無創機械通氣”新技術。
內一科主任雷琪智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
是年,張漢豐獲自治區人民政府首屆“?技興區特別獎”。
是年,呂龍主持的“人工金屬臼頂置入術選擇性治療大齡兒童髖關節疾患”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崔巍等的“硫酸軟骨素與維生素 C結膜下注射治療早期角膜堿燒傷”課題,獲呼和浩特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內蒙科技成果三等獎。
劉錦濤等 “胃腸道良惡性病變糖蛋白、胃竇部G細胞及其激素變化的研究”;劉相辰等 “明尼蘇達多相個性測查內蒙地區常模計算機處理系統”;馮笑梅等 “抗HLA---I.II類抗原的抗體血清的篩選與特異性鑒定”; 沙娜協作完成的“芯芭的外用劑型及臨床療效觀察”;王智勇主持的“程序控制起搏器的臨床應用及血液動力學研究”;肖樹楷主持的“口服甲硝銼唾液藥代動力學的研究”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周景春編著《癌癥的克星、氧氣?!贰督】弹煼ā酚蓛让晒湃嗣癯霭嫔绯霭?阿拉坦松布爾編著《蒙藥四字歌》由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出版。
同年,醫院完成門急診563698人次,門診手術4669人次,住院手術3581人次,收治病人12790人次。
-
1月,自治區編委對醫院及所屬處級事業單位的“五定”方案進行批復,核定醫院為準廳級事業單位,醫院內設13個處級機構,即辦公室、醫務處、科教處、護理部、人事勞資處、計劃財務處、總務處、黨委辦公室、工會、醫療器械處、藥劑處、老干部處、干部保健所。共設臨床科室25個,醫技科室11個,行政后勤科室33個。編設床位780張,人員編制1569名。
附屬衛校(編制64人);保健分院(編制104人)為醫院所屬的處級事業單位;醫院制劑中心(編制30人)為醫院藥劑處所屬的科級事業單位。
是月,老干部處成立。
5月,為迎接醫院成立五十周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志》》編寫辦公室。
是月,袁軍被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授予“呼和浩特市勞動模范”。
6月12日,劉相辰獲自治區首屆青年科技獎。
同月,醫院被命名為新城區首批“文明小區”。
7月13—14日,第五屆職工代表大會召開??追睎|、張喜燕、張萬華、謝擁軍、韓曉芳、何喜英、王惠英、劉秀芝、吳廣任職代會常委會常委委員,孔繁東任秘書長。
8月,日本國東京都東邦大學守誠太郎等12人來醫院考察。
同月,心臟內科王智勇醫師赴曼谷參加亞洲心電生理及起搏學會舉辦的亞洲心臟起搏學會術會議。
9月,醫院率先在自治區建立模式病房,選定消化、血液、內分泌、婦科為試點病房,實施以病人為中心,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的護理模式。
同月,醫院被評為“全區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先進集體”。
10月,內腔鏡科開展肝硬化、合并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結扎術,填補了自治區空白。
11月,核醫學科在全區首家開展特異性變應原的檢測,檢測80余項特異性IGE,在國內外處于領先水平。
12月,醫院重獎邢彩霞等31名醫德醫風模范。
12月,醫院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設備、聲像、基建、財會等檔案管理系統,實現了檔案計算機管理。
年底,醫院細菌室被評為衛生部合作實驗室,是全區首家標準化實驗室。
王秀艷被全國省級綜合性醫院醫改會授予“全國十佳護士”稱號;自治區直屬機關團工委授予王秀艷“自治區有為青年” 稱號。
袁軍被全國省級綜合性醫院管理協會評為“優秀醫生”。
崔巍被自治區團委授予“全區優秀青年知識分子”稱號。
呂龍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同年,趙玉英、焦秀娟、周景春著《綜合醫院護理常規及急救操作規程》;冀金良主編《急癥心臟病搶救》;張學義、孫麗燕著《知醫辯藥》;周景春編著《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診斷與進展》分別由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馬亞東著《心臟病數據診斷與標準》由遠方出版社出版。
金照秀等的“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臨床應用”;歐陽墉等的“中晚期腫瘤經導管動脈灌注化療栓塞術的臨床研究”;胡挽華等的“CT導向下細針穿刺活檢診斷和治療的研究” 病理科與CT室合作完成的《CT導向下穿刺病理診斷》等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心內科開展導管檢查和心臟電生理檢查;呼吸與危重癥科開展“六分鐘步行試驗”、“基層代謝測定”等新業務。
是年,醫院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科研教育十年規劃》,建立健全科研項目的運行機制。
是年,全院占地面積達到139144m2,綠化面積發展到24365m2,醫療用樓房39340m2,平方3628m2,辦公用平房1200m2,樓房1053m2,家屬宿舍總面積8770m21240戶,總投資3565萬元。此外,還有生活用房及后勤用房等。
同年,醫院完成門急診559219人次,門診手術4195人次,住院手術3504人次,收治病人12978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7.1%。
-
2月18日,醫院黨委決定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建院五十周年大慶辦公室,籌備大慶工作。
3月,內科醫學博士趙興勝,作為醫院接收的第一名醫學博士,被自治區教育廳分配到醫院工作。
6月,自治區黨委、政府任命云鶴為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王耀新為醫院黨委書記。
同月,引進世界領先的醫療設備西門子PLUS—4A型螺旋CT。
9月,口腔科副主任醫師愛群被中華醫學會選派到日本進修半年。
同月,醫院開展創百佳醫院活動,大廳增設“總服務臺”。
同月,醫院舉行50周年院慶活動,編寫出版了57萬字的《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院志》,同時,圓滿完成自治區50年大慶期間的醫療保健任務。
11月,腎內科由五病房搬遷到附屬病房,增設床位25張,北大第一醫院院長張有康前來參加腎內科擴建開診剪彩儀式。
12月,消化科劉錦濤赴香港參加第十二屆國際內鏡治療靜脈曲張及出血學術會議。
同年,呼吸內科被自治區衛生廳批準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吸病專業領先學科”。
年內,醫院引進先進設備HDI心臟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腎透析系統、電子胃鏡、ECT機等醫療設備。
年內,崔巍等的“自體角膜緣部上皮移植治療眼球表面疾病的研究”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呂龍等的“小切口有限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癥與腰椎管狹窄癥”、金照秀等的“內蒙古地區漢族正常人群骨礦物變化的研究”、石玉濤等的“造血系統疾病彩色圖像分析技術的研究”三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周景春、馬亞東等的“呼和浩特心腦血管病防治研究”課題,獲呼和浩特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魯辛辛等的“醫院內耐藥細菌質粒DNA的實驗研究”、高維實等的“膽囊癌組織發生與膽囊結石病的關系及其膽囊癌早期診斷的基礎研究”二項課題,獲自治區衛生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任利群等的“99MC核素心肌灌注顯像對心肌梗塞診斷價值的評價”課題獲自治區衛生廳科技進步三等獎。
黎明等的“內蒙古地區推廣使用單側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技術”課題,獲自治區衛生廳推廣三等獎。
是年底,全院立項內蒙古自然基金1項,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1項。
是年,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成立“內蒙古自治區呼吸病研究中心”。呼吸內科成立“睡眠呼吸研究室”。
醫院完成門急診552548人次,門診手術4912人次,住院手術4531人次,收治病人12907人次。
-
1月,骨科、婦產科、燒傷科、保健所二病房、內一科六病房、呼吸內科等6個病房開始實施整體護理。
3月,自治區黨委、政府任命陳未為醫院副院長(副廳級)。
3月30日,醫院邀請英國骨科專家來醫院訪問、講學、指導工作。
同月,醫院與北京醫科大學簽訂研究生代培點合作協議,由北京醫科大學代培3-5人,以培養醫院的青年科技骨干。
5月,口腔科陳玉友醫師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口腔醫學院進行短期學習。
7月,洛杉磯郡OLIVE VIEW UCLA醫學中心Mr.William F.Loos(教授)前來考察訪問。
同月,醫院先后派出3批醫療隊共20人赴興安盟災區進行抗洪醫療??购榫葹慕Y束后,興安盟盟委、盟公署給醫院贈送了“情系災區、無私奉獻”的牌匾。
是年,醫院獲“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先進集體”榮譽。
8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首例冠狀動脈造影術在醫院完成。
8月18日,自治區衛生廳正式批準醫院成立內蒙古骨關節病診斷治療中心與脊柱外科中心。
是月,王智勇團隊獨立完成內蒙古首例房撲射頻消融手術。
11月,自治區衛生廳黨組任命莎如拉為醫院黨委委員、黨委副書記。
同年,彭淑珍、盧計成、李世榮當選自治區第八屆政協委員。
盧計成、李敏被評為“全區衛生系統抗洪救災先進個人”。
艾榮、劉浩被興安盟盟委、盟公署評為“興安盟抗洪救災先進個人”。
馬玉珍被評為“直屬機關有為青年”。
是年,呂龍副院長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崔巍、馮笑梅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馬國強獲自治區第四屆青年科技獎。
高維實等的“乳癌早期診斷的研究”、高維實等的“膽囊癌組織發生與膽囊結石病的關系及其膽囊癌早期診斷的基礎研究”、魯辛辛等的“醫院內耐藥細菌質粒DNA的實驗研究”、蘇內林副主任醫師與腎內科合作課題“難治性腎病綜合癥的臨床與病理研究”四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黃九香、劉國平、張浩東、楊榮研究的課題《內蒙古地區蒙古族、漢族正常人群骨礦物變化的研究及骨質疏松癥的流行病學調查》獲得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519820人次,門診手術4913人次,住院手術4596人次,收治病人數14212人次。
-
3月,醫院開展首例“冠狀造影及冠脈支架術”。
4月26日,醫院于1991年建立的呼吸病研究中心,被自治區衛生廳正式定名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吸病研究中心。
同月,醫院開展首例“二尖瓣狹窄球囊成型術”。
同月,英國著名骨科專家Mr.D.R.Bhadreshwar先生,應邀來醫院進行為期四個月的訪問、講學及指導工作。
6月16日,醫院邀請中國赴南斯拉夫救援醫療隊來醫院作英模事跡報告。
6月23—25日,醫院召開第六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張喜艷、陳嘉松、王琴、白曉光、郝鳳桂任工會委員會委員,張喜燕任工會主席,陳嘉松任副主席。
9月,英國著名骨科專家Mr.D.R.Bhadreshwar先生,應邀到醫院,進行為期一年半的訪問、講學及指導工作。
11月,醫院招聘團赴北京,參加首次全國人才交流大會。
11月17日,職業科與職工保健室合并,合并后的職業科將不再設置科級建制,改與職工保健室合掛兩個牌子,隸屬醫務處領導。
同月,醫院出臺科技人員獎勵辦法,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獎勵一萬元;二等獎,獎勵6000元;三等獎,獎勵3000元。
是年,醫院被國家衛生部授予“全國百佳醫院”稱號。
是年,醫院醫療設備處主辦自治區第一份醫療設備內部雜志《醫械通訊》。
是年,馬國強“COPD及肺動脈高壓患者營養狀態評定模式”的研究獲首屆世界創新醫學一等獎。
馬國強等的“COPD及并肺動脈高壓患者營養狀態評定及營養治療選擇”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是年,醫院九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具體為:
劉小玲等的“胃潰瘍散的臨床前及臨床研究”;
劉錦濤等的“高三尖杉酯堿誘導HL—60細胞凋亡過程的研究;
崔萬里等的“翻轉胸肌瓣式乳癌根治術的研究”;
魯敏等的“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的治療”;
劉國平等的“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的臨床與病理研究”;
周景春等的“內蒙古1991年高血壓抽樣調查研究及防治對策”;
賴玉書等的“肝段外科切除術在肝臟外科中的應用”;
李潤今等的“視神經脊髓炎的臨床與MRI分析研究”;
黎明等的“游離拇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
賈志勇等的“0.1毫米超微焦點放大攝影診斷未觸及腫塊的乳腺癌”
李月梅與普外科合作開展課題“B超引導定位肝段葉切除術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
是年,自治區臨床常見病健康教育處方在醫院推廣使用。
5月,自治區直屬機關干部保健病房設在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干部保健所。
是年,醫院先后開展的新業務有微波肝切除術、微波肝血管瘤固化、腹腔鏡膽囊切除、小切口膽囊切除、微波刀固化技術和氬氣刀肝切除術等。
是年,周景春、馬亞東、高學文獲自治區科技情報成果三等獎。??
是年,醫院完成門急診531099人次,門診手術5099人次,住院手術4708人次,收治病人13858人次。
-
2月7日,自治區副主席寶音德力格爾,衛生廳廳長云秀梅、副廳長劉樹濤等領導,慰問一線醫務人員,看望住院患者。
3月1日,醫院腫瘤內科成立,腫瘤內、外科分開。
3月9日,按照自治區黨委要求,醫院黨委在全院開展了“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三講教育活動。
是月,物檢科開展介入超聲治療新技術。
是月,醫院開始應用北京兒童醫院血液病中心治療方案及急淋白血病國際聯網方案治療兒童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血液病。
7月,醫院成立護理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醫院護理改革的試點工作。在深化醫院護理改革、護理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改革實施方案。
9月,醫院率先在全區推行“病人費用一日清單”制度。
是月,醫院作為全區衛生改革試點單位,開展了新一輪的改革工作。
10月,醫院率先在全區開展護士佩星上崗。
11月,在全院實行病人選擇醫生制度。
12月6日,按照自治區直屬機關對錫林郭勒盟開展“圍封轉移”工作的要求,醫院決定從2001年起,對錫盟白旗善達蘇木白音敖包嘎查開始為期四年的幫扶工作。
同月,醫院引進了美國GE公司產的C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MRI。
是月,龔麗被選為中華醫學會第五屆腎臟病學會委員會中青年委員。
同年,石向榮、云金鳳被國家檔案局授予“國家二級檔案管理標準突出貢獻先進個人”。
崔巍被衛生部國際交流中心授予“中國衛生部眼科醫生獎”。
紅華被自治區團委授予“五四優秀青年”。
賴玉書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黎明、劉相辰、竇錫齡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千軍、高維實入選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是年,醫院器械處牽頭成立了內蒙古醫學會醫學工程分會,并舉辦了第一屆年會。
崔巍等的“應用眼肌電圖定量研究上瞼下垂矯正術前上瞼提肌功能”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李潤今等的“多發性硬化中周圍神經病損的研究”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劉國平《IgA I、II號治療IgA腎病臨床與病理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
是年,醫院在原公費醫療科基礎上成立醫療保險科,隸屬于財務處。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619525人次,門診手術5791人次,住院手術5596人次,收治病人15407人次,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2.8%。
-
1月23—25日,醫院召開第六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莎娜、杜林、趙興勝、石玉濤、陳嘉松、劉小玲、李軍、郝鳳桂、張俊、曹艷英、特木勒、崔巍當選為職代會常委會常委委員,陳嘉松為秘書長,特木勒為副秘書長。
2月13日,醫院對60個品種的藥品,首次進行集中招標采購。
2月20日,醫院對剖腹產、闌尾炎等20個單病種實行限價收費,并向社會公布。
3月9日,醫院首次對護士長實行競聘上崗改革,44名護士通過理論筆試、競聘演說、綜合評定等考核,走上了護理管理崗位。
5月29日,醫院正式加入中華醫學會遠程會診醫學教育網絡。
同月,醫院黨委首次同全院各總支、支部簽定了《黨支部工作目標責任狀》,通過以考核目標責任來加強醫院的黨建工作。
6月,醫院派小兒科副主任醫師艾榮、伙食科楊秀云赴盧旺達執行援外醫療任務。
6月21日,醫院黨委在全院開展了“規范化服務達標競賽活動”。
7月,醫院在全院開展“明明白白看病”和爭創“百姓放心醫院”活動。
7月31日,醫院設立臨床學院教學辦公室。
同月,日本東京醫科大學婦產科井坂惠一教授、英國著名骨科專家MR.M.FARHAM教授,應邀先后偕助手來院訪問講學。
8月,衛生部張文康部長視察醫院工作。
8月13日,神經內科與神經外科病房分設。
9月8日,醫院在“全國質量月”評選活動中,榮獲“患者最滿意單位”榮譽稱號。
10月,醫院人事勞資處開通處室內部計算機局域網。
10月1日,全國實行7小時工作制。新工時實行后,醫院藥劑處的各窗口,堅持在每天下午5:30下班后,延長1小時的工作時間為患者服務。
是月,護士高霞被評為“全區優秀護士”。
12月19日,醫院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命名為全國首批“百姓放心醫院”。
12月28日,醫院圓滿通過自治區衛生廳“三甲醫院”的復審。
是月,醫院成立內蒙古自治區乳腺研究中心。
是年,醫院率先在全區開展固定資產、醫用耗材微機化管理。
醫院引進西門子SYQUOIA心臟彩超、美國GE公司IAOUL OSRI用于消化系統X光攝影、意大利GIOTTOHI-TECH用于乳腺X光攝影、全區第一套數字X光系統—計算機成像系統CR2001N等數字化醫療設備。
醫院拆除舊城剪子巷危舊平房,建起住宅樓770平方米,解決部分職工住房。
韓曉芳等的“細菌內毒素基因工程的實驗研究”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一等獎。
竇錫齡等的“丁哌卡因、甘油、痛力克復合液用于終末期癌性痛的鎮痛治療”;馬亞東等的“小劑量ASA預防男性高危人群IS的臨床研究”;李潤今等的“視神經炎的磁共振成像與臨床隨訪的研究”三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崔巍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是年,醫院承擔內蒙古醫學院兩段式教育,內蒙古醫學院臨床課的課間教學由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承擔。
從2001年開始,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附屬衛校與內蒙古醫學院聯合辦學,同時與日本大阪藍野醫療福祉專門學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學校關系。
是年,進行護士長競聘上崗,選聘了10名護士長走上護理管理崗位。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567002人次,門診手術6477人次,住院手術5526人次,收治病人16660人次。
-
1月15日,中國農工民主黨內蒙古醫院總支在醫院成立,中國農工民主黨內蒙古區委主委、自治區人大副主任陳瑞清出席了成立大會并講話。
1月23日,醫院召開第六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
1月25日,醫院黨委召開2001年總結表彰大會,對全院內三科等19個先進集體、趙愛武等116名先進工作者進行表彰獎勵。
是月,心內科開展首例“干細胞移植治療周圍動脈硬化性疾病”。
2月7日,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寶音德力格爾,在自治區衛生廳廳長云秀梅、副廳長劉樹濤的陪同下,前來醫院慰問一線醫務人員。
3月,醫院首次在全院護理系統開展“倡言日”活動。
是月,陳愛萍被自治區婦聯授予自治區“巾幗建功”先進個人。
4月5日,王智勇團隊獨立完成內蒙古自治區首例三腔起搏器植入術。
5月,趙興勝被呼和浩特市總工會評為特等勞模、李冬梅被評為市級勞模。
6月20日,醫院在全院實行《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醫療服務質量考核實施方案》。
特木勒被自治區直屬機關黨工委評為“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
6月22日,自治區黨委及政府任命郝富為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院長,白寶玉為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黨委書記。
8月18日,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在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寶音德力格爾、自治區衛生廳廳長云秀梅、副廳長曹殿云的陪同下,前來醫院視察工作。
是日,巴特爾當選為內蒙古醫學會第四屆腫瘤學會的主任委員。
9月2日,北京大學腫瘤學院、北京腫瘤研究所腫瘤分子生物實驗室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評審專家呂有勇博士前來醫院進行講學。
9月29日,全區首例肝移植手術在醫院取得成功,標志著醫院肝膽外科跨入全國先進行列。
10月,英國專家皮帕爾先生及路斯女士應邀來到醫院進行短期訪問及講學。
10月17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ICU副主任章渭方前來醫院講授呼吸機的應用和管理。
10月20日,英國骨科專家法漢應邀來醫院進行為期一周的講學及手術指導。
是月,醫院制定行風建設新舉措,開展“四查、四比、四看”活動。
11月1日,醫院成立心內科介入治療組。
11月4日,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全國百姓放心醫院”第二主題“醫療優質高效”專家評審組,前來醫院考核評審。
12月20日,自治區黨政領導楊利民、任亞平、王秀梅、譚博文等為保健所改造竣工剪彩,如意開發區管委會向醫院保健所捐贈了95臺TCL彩電。照片
是月,醫院耳鼻喉科成功完成全區首例“全喉切除術后發音重建術”。
是年,呼吸內科、介入放射科、腎內科被確定為自治區領先學科;眼科、麻醉科被確定為自治區重點學科。
呂龍等19人被確定為自治區醫療衛生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
韓曉芳、馬國強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
李潤今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趙興勝、韓曉芳首次入選為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高關心、劉國平、崔巍入選為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冶金小區住宅樓45904.01平方米建成交付使用。醫院家屬院內拆除舊樓5棟,簡易樓4棟,新建住宅樓6棟,共18740.06平方米,改善了職工住房條件。
年內,馮笑梅的“基因克隆在囊蟲病和包蟲病診斷方面的實驗研究”、馬和平等的“經皮穿刺血管腔內介入治療一經皮經腔血管成形術局部灌注栓塞止血”兩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劉相辰的“計算機心理測試系統”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醫院榮獲衛生廳系統“老干部工作先進集體”。
是年,馬和平等經皮穿刺血管腔內介入治療:局部溶栓,經皮經腔血管成形術、局部灌注栓塞止血榮獲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確定馬和平等121人為內蒙古自治區醫療衛生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662558人次,門診手術6310人次,住院手術5842人次,收治病人17516人次。
-
1月1日,醫院出臺了《內蒙古醫院獎金實行辦法》,該辦法重在體現核算、效益,分配上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
1月8日,醫院取消節假日義診,繼續實行“無假日醫院”,并恢復掛號、收取診查費。
1月9日,醫院召開2002年度表彰大會,全院共有內一科等9個集體、白曉光等72名個人受到了表彰。對2002年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的四個課題組進行了重獎,其中一等獎獎勵三萬元,三等獎獎勵一萬元。對在醫院肝移植手術中做出貢獻的手術組、麻醉組、ICU護理組、檢驗科集體獎勵一萬元。
1月14日,醫院心內科介入治療組采用非開胸手術法,成功治療一例先天性心臟病室間隔缺損的病人,病人5天后痊愈出院。
1月17日,醫院召開第六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
1月,醫院首次與71名合同護士簽定勞動合同,為其辦理五項保險。
3月17日,醫院首次對報名競聘護理部主任(處級)崗位的15名同志進行了公開答辯考試,孫麗燕等6位同志入圍進入考核階段。
3月18日,王智勇團隊獨立完成內蒙古地區第一例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的植入。
3月19日,醫院心內科介入組為67歲的患者郝斌成功植入了埋藏式心律轉復除顫器,填補了自治區心血管病治療的一項空白,使醫院治療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水平步入國內先進行列。
是日,劉淑清任第九屆團委書記。
3月,李冬梅主任被授予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稱號。
4月7日,醫院向全院制定下發了《關于“非典型肺炎”疫情管理的預案》,要求全院各科室加強對“非典型肺炎”及類似病例的防治工作,認真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原則。
召開緊急會議,部署“非典型性肺炎”的預防控制工作。號召共產黨員、共青團員要沖在防治“非典”的最前面。
4月7日,醫院收治了首位“非典”患者。
醫院首次派張浩東、楊榮帶床旁血濾儀前往內蒙古醫學院一附院,參加搶救“非典”危重患者。
4月17日,醫院護理部向全院護理人員發出慰問信,對在防治“非典型肺炎”戰役中的一線護理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號召全院護理人員向一線的醫務人員學習,從醫院大局出發,做好后援工作。
4月20日,組建非典時期臨時急診科,24小時值班,保證其他病人正常就診。
是日,呼吸內科病房、保健分院、急診科陸續被改建為“非典”病房。
4月23日,國務院督查組一行,在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連輯、衛生廳廳長楊成旺等領導同志的陪同下,前來醫院檢查指導防治“非典”工作的進展情況。
4月30日,醫院黨委書記白寶玉被抽調到呼和浩特市SARS救治中心任副總指揮。
同月,鄔瑩、冀洪霞被自治區團委、衛生廳、青聯授予自治區“抗擊非典青年衛士”榮譽稱號。114名同志在火線上遞交了入黨申請。
2003年4月衛生廳選調護理部邢彩霞,籌備、組建內蒙古自治區SARS中心,擔任SARS中心護理部副主任職務。
醫院公開從社會、附屬衛校招聘23名年輕護士,充實到“非典”一線的護理崗位上。
5月,呼吸內科榮獲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全區“抗擊非典三八紅旗集體”。護士娜佳榮獲“全國抗擊非典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張漢豐、云春梅榮獲“全國防治非典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馬國強、龔麗榮獲“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白雪梅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及全區“抗擊非典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放射科榮獲自治區團委、青聯表彰的“內蒙古自治區抗擊非典工作‘青年文明號’”;急診科團支部榮獲自治區團委表彰的“內蒙古自治區先進團支部”。梁濱、馮慧榮獲自治區團委表彰的“內蒙古自治區抗擊非典優秀共青團員”;劉淑清榮獲自治區團委表彰的“內蒙古自治區抗擊非典優秀團干部”;高鳳榮榮獲全區“抗擊非典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5月7日,在抗擊“非典”醫療一線感染的內蒙古胸科醫院的兩位護士趙靜、趙青云,作為第一批痊愈的患者,由醫院正式出院。
5月14日,在醫院住院治療的8名“非典”患者,作為第二批痊愈的患者正式出院。醫院院長郝富及負責救治的醫務人員代表,向出院患者送上了鮮花。
5月21日,醫院黨委批準14名同志在抗擊“非典”的火線上入黨。
5月22日,醫院第三批9名“非典”患者在醫護人員的陪護下,健步走出病區康復出院。
5月23日,醫院將15名SARS病人轉送SARS中心。
5月26日,在23日轉送走最后一批15名SARS病人后,醫院利用三天的時間,對全院進行了全面細致的消毒清潔,并于當日恢復正常開診。為加強預防工作,醫院在急診、普通門診繼續設立發熱分診及導診臺,嚴格對病人進行發熱篩查,確保普通病人的就診安全。
5月28日,自治區政府副主席連輯一行,對醫院恢復正常開診進行視察。
6月9日,住在醫院的最后一名SARS病人,于當日被轉至SARS中心。至此,醫院在經過60多天的艱苦搏擊,終于迎來了抗擊“非典”的全面勝利。
7月,醫院黨委榮獲“全國抗擊非典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區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自治區衛生廳防治非典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特木勒、楊捷榮獲“全區防治非典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醫院被自治區直屬機關團工委評為“抗擊非典優秀青年集體”。
7月1日,醫院黨委隆重召開表彰大會,表彰醫院涌現出的先進黨組織、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先進個人。此次會議,共有器械處等10個抗擊非典先進集體、白雁等228名先進個人受到了醫院表彰。
從4月7日開始接收第一例“非典”患者,全院共有1515名職工直接或間接投入了抗擊“非典”的戰役。有511名醫護人員參加一線工作。共接收發熱病人1416人,患者收治率達100%,治愈率96.2%,病死率3.8%,院內交叉感染率僅0.19%,達到衛生部兩高兩低標準。
7月9日,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授予樊仁珠“抗擊非典先進盟員”稱號。
7月16日,共青團中央就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授予醫院急診科團支部“全國先進基層團組織”,授予趙俊平“全國抗擊非典優秀共青團員”,授予劉淑清“全國抗擊非典優秀團干部”榮譽稱號。
7月18日,中國科協授予馬國強“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7月22日,醫院正式向自治區檔案館整理移交了在抗擊“非典”期間形成的檔案材料。這些材料已成為國家及自治區抗擊“非典”的寶貴財富。此次,醫院檔案科經過整理、裝訂、歸類、編目,共向自治區檔案館移交醫院“SARS”文件156份,光盤檔案兩件,照片檔案96張。
7月24日,衛生部、人事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醫院“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集體”,授予馬國強、龔麗“全國衛生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親自為獲獎的個人代表馬國強頒獎。
7月25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授予醫院急診科“呼和浩特市抗擊非典勞動模范先進集體”,授予樊仁珠、王效群“呼和浩特市勞動模范”榮譽稱號。
7月28日,自治區婦聯授予劉艷茹“全區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
同月,醫院黨委在全院組織開展了“大力解放思想,優化開放環境”的活動。
同月,醫院專門成立專家特診部,設置心內、泌尿外、兒科、皮膚等21個專業,由具有知名度的離退休老專家出診。
中共巴盟盟委、盟公署授予劉艷茹、郄桂彩“支援巴盟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8月15日,醫院護理部正式成立醫院護理急救小組。
8月20日,九三學社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授予龔麗“抗擊非典有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
8月23日,在全區率先開展希美納放射增敏業務,填補了自治區腫瘤放療技術的空白。
8月30日,自治區黨委、政府授予醫院“全區抗擊非典先進集體”榮譽稱號。授予樊仁珠、劉艷茹、袁軍、張明生、徐偉、呂龍、方華、戴法昭、王軍、武瑞星、巴特爾、孫麗燕、趙愛武、舒曉煒、郎美娟、韓麗君、高關心、武明、王淑琴、趙海霞、王秀艷、鄧雅林、鄭曉麗、張和平、志剛、邢彩霞“全區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同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醫院“全國五一勞動獎狀”。自治區黨委、政府代為頒獎。
同月,中華醫院管理學會醫院感染專業委員會授予丁赤平副院長“全國醫院感染管理系統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開展首例“胸主動脈夾層介入治療”。
9月10日,醫院榮獲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健康報社表彰的“抗擊非典先進集體”,屈志國副院長榮獲“優秀醫院管理工作者”。
9月23日,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附屬瑞金醫院簽定為期三年的合作協議。
醫院培養的首屆2000級三個專業五名碩士研究生進入臨床實習。
10月11日,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授予中國農工民主黨內蒙古醫院總支部委員會為“抗擊非典先進集體”。盧計成、劉艷茹、劉建波、何旭娟為“抗擊非典優秀黨員”。鐵木爾、阿拉坦松布爾、孫志崗、李春霞、劉彥恒、格日勒、韓亞升為“抗擊非典先進個人”。
10月16日,自治區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自治區著名經濟學家、政治理論家郝成之教授,針對西部大開發及自治區草原文化發展的優勢,應邀為醫院領導班子、處級以上干部、科主任和支部書記作了題為“大力解放思想、優化開放環境”的報告會。
10月22日,以衛生部副部長王隴德為組長的國務院督察組,在自治區副主席連輯、衛生廳廳長楊成旺的陪同下,前來醫院對預防“非典”的工作進行督察。
10月31日,丁赤平副院長被中國女醫師協會授予“巾幗建功模范院長”稱號;郄桂彩被授予“巾幗抗擊非典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
同月,醫院對全院在職醫生進行“非典”防治工作技術培訓。
是月,醫院拆除原十四病房舊樓,破土興建外科大樓。
醫院派醫療隊隨“光明行動”前往錫盟義診。
醫院派出參加全區“護士風采”大賽的代表在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11月1日,自治區黨委任命李建同志為醫院黨委書記。
11月21日,中國燒傷創傷科技中心臨床部主任、美寶集團再生醫學技術學術部首席執行官陳永羽中教授應邀來醫院進行講學。
11月2日,神經外科成功完成醫院首例腦動脈瘤神經介入放射GDC栓塞術。
11月5日,作為醫院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醫院正式確定了院徽、院訓、院歌,并公告全院。
11月27日,醫院新成立醫務二科,負責協調處理日常醫療事故及糾紛。
制訂“三星級護理單元評比標準”,對全院護理單元實行星級評比。
12月1日,醫院黨委副書記莎如拉赴京參加了由121聯合行動計劃組委會、中國預防性病、艾滋病基金會、121艾滋病捐助中心聯合舉辦的與艾滋病斗爭的“121聯合行動計劃捐贈暨表彰大會”。會上,醫院被大會授予“121聯合行動計劃人文關懷獎”。
12月6日,醫院確定神經內科、心內科、外一科、腫瘤科、外二科、檢驗科、器械處生物醫學工程科為醫院的重點學科。
12月10日,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馬國強“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是月,醫院召開“2003年內蒙古心血管病論壇,暨內蒙古醫院全面開展心臟病介入治療一周年慶祝大會”。
醫院超聲醫學科開展經皮經腎盂穿刺造瘺置管引流術、經直腸彩色多普勒超聲引導前列腺多點穿刺活檢術,填補了呼市地區的空白。
同年,盧計成、吳秀蘭當選自治區第九屆政協委員。
醫院積極運作和實施北歐貸款項目,貸款499萬美元,引進直線加速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系統等十六套大型醫療設備。
醫院心內科與介入放射科合作先后開展了“右室雙部位起博和雙房單室抗心房纖顫起搏”、“室內隔缺損導管封堵”等新技術,填補了自治區的空白。
醫院總務處完成了變電室擴建增容工作。
趙興勝的“內源性血壓調節系統與血壓及老化關系的實驗研究”和黎琳的“纖維支氣管鏡下微波手術治療良性病變的臨床應用研究”兩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呼吸與危重癥科開展“有創機械通氣”技術。
是年,護理部吳江媛“酸馬奶霜濟”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認證。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手術479900人次,門診手術4574人次,住院手術5305人次,收治病人16509人次。
-
1月,醫院普外科完成自治區首例肝尾葉切除術。
1月5日,醫院口腔科與腫瘤科合作,成功完成了自治區首例“舌再造術”,填補了自治區空白。
1月9日,醫院正式成立影像中心。
1月14至15日,醫院召開第七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高鳳榮、德力格爾圖、孫麗燕、樊任珠、劉小玲、石玉濤、崔巍、張俊、郝鳳桂、曹艷英、陳嘉松、莎娜、趙興勝、千軍任職代會常委會常委委員,陳嘉松為秘書長,孫麗燕為副秘書長。
2月,醫院開展的“動脈硬化的再生醫學治療”——自體外周干細胞移植,獲得重大突破,填補了自治區的空白。
3月24日,醫院黨委任命王琴為工會主席,陳嘉松為副主席,陳嘉松、王琴、白曉光、郝鳳桂為工會委員會委員。
是月,醫院婦產科開展分娩鎮痛技術。
4月,人事部、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醫院“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授予郝富“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增設教學辦公室、紀檢監察辦公室、影像中心三個處級部門。
段仙芝編著的《婦產科臨床實踐與研究》一書,由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5月12日,駱麗萍、馬愛云被評為“全區優秀護士”。
5月18日,自治區黨委陳光林副書記來醫院視察指導工作。
5月31日,醫院黨委召開向社會公開醫療服務承諾實施動員大會,百名黨員集體簽名。
6月24日至27日,醫院黨委以“學習延安精神,做白求恩式的好醫生”為主題,組織全院的總支、支部書記前往革命圣地延安參觀學習,在“七大舊址”重溫入黨誓言。
6月8日,物檢科B超、介入放射科和器械處全力配合,實現首例先天性心房間隔缺損導管介入封堵治療,填補了自治區的空白。
是月,醫院成立體檢中心。
醫院組織開展“獻愛心、春雨助殘捐助活動”,為春雨活動籌集職工捐款11630元。
7月1日,中華醫院管理學會授予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稱號,授予屈志國副院長“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優秀管理者”榮譽稱號。
7月7日,醫院領導及有關職能部門人員前往哈爾濱醫科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天津醫科大學等區外重點醫科院校招收白香花等6名專業定向本科畢業生來醫院工作,并辦理區外醫學本科生接收協議。這是醫院首次到區外重點醫學院校公開招聘研究生、優秀大學本科生。
8月,醫院成功完成全區首例“鎖孔入路叉神經痛微血管減壓術”。
9月2日,自治區衛生廳、自治區醫院管理協會專家組對醫院進行為期兩天的三甲醫院復審工作。
是日,自治區首例異體干細胞移植術在醫院取得成功。
9月8日,作為國際(SOS)救援中心的聯網醫院,受北京國際(SOS)救援中心的委托,成功治療和救助一位在北京京西國際學校組織的練野營活動中突發疾病的韓國女學生。
9月10日,南丁格爾塑像在醫院附屬衛校落成。
9月24日,自治區黨委、政府任命張文挺同志為醫院院長、黨委副書記。
是月,醫院心胸外科成功為一位患左股動脈閉塞癥的患者實施了人造血管移植手術。
10月17日,北京同仁醫院眼科中心副主任醫師、眼科博士胡愛蓮,作為中組部派到我區的第五批博士服務團成員,被自治區黨委組織部派到醫院掛職擔任副院長,掛職時間為一年。
10月28日,醫院制定下發了新的《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科技獎勵辦法》。辦法對醫院領先、重點帶頭人,研究生導師,獲獎科技成果主持人,以及在國家核心期刊上發表文章的作者,分別給予浮動工資、以及其它形式的經濟獎勵。
10月30日,婦產科青年副主任醫師岑堯作為自治區團委、衛生廳聯合招募的首批青年志愿者,前往赤峰市喀拉沁旗開始為期3個月的“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志愿服務”工作。
11月2日,醫院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肝動脈鞘剝離加門奇靜脈斷流術”。
11月3日,在門診大廳設立“內蒙古醫院優質服務監督崗”。
11月16日,檢驗科主任醫師韓曉芳榮獲“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國務院副總理吳儀為其頒獎,并親切接見了韓曉芳等6位受表彰的中青年女專家。
是月,醫院成功完成頸移氣管節段切除端端吻合術治療氣管瘢痕性閉鎖高難度手術。
12月3日,由國務院糾風辦、衛生部組成的“全國衛生系統糾風專項治理檢查組”一行五人前來醫院檢查工作。
是日,醫院骨科成功完成首例人工肘關節置換術。
12月15日,醫院選送王秀艷、王海燕、張彩云、劉青枝四名臨床護士赴日本國大阪府醫學院附屬老年病院進修學習“老年病人照護”,為期5個月。(提供照片)
是月,醫院工會舉辦了“歡樂2005”迎新年綜藝聯歡晚會。
是月,醫院心內科開展的介入治療技術,成功治療一例罕見夾層動脈瘤病例。
是年,醫院超聲醫學科在呼市地區首先開展經食道心臟超聲診斷心臟疾病(先心病、主動脈疾病、左房血栓等)及術中檢測。
是年,醫院呼吸內科被確定為內蒙古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代培點。
醫院新購進具有國際最新水平的飛利浦5500心臟彩超。
趙建平等的研究項目“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細菌的耐藥性監測及方法的可行性研究”和孫慧玲等的研究項目“內蒙古地區6個民族兒童繪人智能測驗方法研究”兩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趙建平等的研究項目“細菌耐藥性監測及特殊耐藥株的研究報告”榮獲內蒙古醫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蘇寧等的研究項目“外傷性蛛網膜下腔出血致腦血管痙攣及腦積水防治的研究”、云麗霞等的研究項目“水平斜視合并垂直斜視最新手術方法研究”、屈志國等的研究項目“玻璃瓷牙臨床應用及研究”、王玲等的研究項目“陣發性房顫的食道電生理研究”、張漢豐等的研究項目“蒙藥額日赫木-8對SARS的臨床療效研究”榮獲內蒙古醫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
是年,竇錫齡、段仙芝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貼;高維實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趙建平、劉相辰、武建軍、李冬梅、王玲被新增為自治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的人選。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562031人次,門診手術4999人次,住院手術6217人次,收治病人18881人次。
-
是年,消化內科從內科6病房(血液、消化、內分泌)分離出來,獨立成為現在的消化內科。
1月5日上午,醫院組織全院職工為地震海嘯受災國捐款25106.3元。
1月9日,婦產科最新引進的腹腔鏡投入使用,成功完成了1例卵巢畸胎病、2例子宮異位癥的治療工作,填補醫院婦產科腹腔鏡手術的空白。
1月19日,醫院再次為對口醫療幫扶點錫林郭勒盟白旗、清水河縣北堡鄉捐贈價值37000余元的常用藥品。
1月20日,自治區直屬機關團工委授予兒科青年集體“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1月25日,醫院成立“內蒙古醫院基層醫療工作隊”,負責開展基層醫療工作。
2月3日,醫院召開第七屆二次職工代表大會和全院職工大會,選舉王琴為秘書長,孫麗燕為副秘書長。
3月5日,作為第六個志愿者服務日及第42個學習雷鋒紀念日,黨委書記李建帶領醫院部分團員、青年志愿者深入自治區黨委社區進行義診。
3月15日,醫院劉旭霞被評為“2005年度全區衛生信息工作先進個人”。
3月23日下午,自治區語言委員會專家組一行前來醫院進行語言文字評估驗收工作。
3月24日,醫院正式成立總體規劃建設領導小組,負責研究決策醫院所有建設項目的相關事宜。
是日,醫院醫療設備處被愛爾維國際認證中心為頒發了ISO9000質量管理認證證書。
是月,醫院通過北歐貨款引進的精密放射性設備“醫用三維適形直線加速器—X線刀”投入使用。該設備的使用,標志著自治區腫瘤放療治療進入一個新領域。
醫院邀請城市規劃設計專家對今后院內醫療區的建設及院容院貌等進行總體規劃,并制定了分步實施的檔案。
是月,兒科護理單元被衛生部、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總后衛生部授予“巾幗建功文明崗”。
3月,婦產科被評為自治區“三八紅旗集體”。
4月21日,醫院派專家醫療隊到達拉特旗進行巡回義診,并將達旗醫院作為醫院的基層協作醫院。
同月,醫院利用北歐貨款引進的八套微創手術設備——宮腔鏡、腹腔鏡、前列腺電切鏡、膀胱鏡、椎間盤鏡、膽透鏡、腦室鏡、胸腔鏡等陸續投入使用。
4月26日,袁軍被授予自治區勞動模范。
是月,工會舉辦了“醫院管理條例、管理制度”知識競賽。1000多名職工參加了活動。
是月,龔莉等四名同志前往盧旺達執行國際醫療援外任務。
是月,袁軍被自治區人民政府評為自治區“先進工作者”。
5月30日,兒科組織召開醫院首屆兒童血液病病友康復聯誼會。
醫院正式推行《內蒙古醫院患者隨診工作制度》,通過以住院隨診、門診隨診等四種方式,延伸和加大對患者的醫療服務內容。
6月25日,劉國平獲“自治區青年科技創新獎二等獎”。
同月,醫院全面開展糾正醫療服務中不正之風專項治理活動。
6月10日,醫院組織職代會常委、工會各分會小組長、支部書記前往蒙牛公司,參觀學習蒙牛的企業文化及企業管理。
6月24日,醫院組織召開“首屆宣傳工作會議”。
同日,醫院黨委隆重召開紀念建黨84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和黨課大會。全院11個黨支部,46名優秀黨員,15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受到了表彰。表彰會后,內蒙古黨校黨建教研室主任楊耀教授為參會的100多名黨、團員代表,各總支、支部書記做了“關于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有關問題”的講座。
6月26日,黨委書記李建率醫院“萬名醫生支援農村牧區衛生工程”的首批專家,前往錫盟太仆寺旗醫院開始為期一年的幫扶工作。與當地醫院簽署了對口支援協議書。
7月2日,醫院成功召開全區眼科新技術、新業務推廣大會,成為北京協和醫院眼科、北京醫院眼科、同仁醫院眼病研究所的協作單位,并舉行了揭牌儀式。
7月10日,在第六屆心血管病??品謺咝难軐W術會議上,醫院趙興勝當選為心血管病??品謺闹魅挝瘑T,任志亮、宋敏、王志勇當選為常務委員。
7月14日,醫院黨委決定成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及醫院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全面負責醫院的先進性教育工作。
7月21日,醫院黨委舉辦總支、支部書記先進性教育活動培訓班,進行骨干培訓。
7月22日,醫院正式啟動醫院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自治區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指導二組副組長常振亮、自治區衛生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廳先進性教育活動第一督導組組長白寶玉等領導同志到會督導。
7月23日,醫院隆重召開直線加速器、血管造影系統、CT模擬定位機新技術、新業務推廣會。來自全區從事影像及腫瘤治療的100多名醫務人員參加了會議。
是月,醫院選派內科龔莉、骨科黎明、婦科蘇圖婭和技師師平生加入內蒙古自治區第12批援盧旺達醫療隊。龔莉任隊長。
8月1日,醫院干部保健所二門診(即黨委老干部局醫務所)重裝揭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黨委老干部局局長董樹君、醫院院長張文挺出席揭牌儀式。
8月4日,自治區先進性教育活動第六督導檢查組翟太平組長一行來醫院進行督導檢查。
8月5日,醫院黨委書記李建為全院支部書記及中心組成員做《加強黨的宗旨意識,永葆黨的先進性》的黨課輔導報告。
8月9日下午,醫院黨委組織黨委中心組成員及行政后勤系統的黨員,集體收看了中央黨校教授邊立欣所作的《當代中國社會利益關系》的錄像講座。
8月10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的記者前來醫院,對8月以來呼市地區大批兒童游泳后出現發燒癥狀的有關病情和治療情況,深入兒科門診及病房進行采訪。對醫院啟動應急機制積極救治大批涌入的發燒患兒,給予充分肯定。
8月20日,外科大樓竣工并投入使用。
8月17日,張文挺院長在全院支部書記、中心組成員集中學習會上,作了題為“切實抓好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推動內蒙古醫院的各項事業更快更好地發展”的黨課輔導報告。
8月19日,自治區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在醫院組織召開了衛生廳系統第二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現場經驗交流會。
同日,醫院進行急診急救的模擬演習,以檢驗醫院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
8月25日,醫院黨委組織黨員群眾開展捐資救助貧困大學生的活動,全院40多個黨支部、1200多名黨員和群眾,共捐款17000多元。
8月29日,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陳朋山同志,在自治區衛生廳黨組書記、廳長楊成旺同志的陪同下,視察醫院的先進性教育工作。
9月5日,建筑面積為23800平方米,已擁有216間標準病房、512張病床、15間國內一流的層流潔凈手術室,人流、物流、氣流分立的無菌供應室,一流的制氧供養系統的外科大樓正式投入使用,涉及搬遷到新樓的9個科室8個病房,全部在當天順利完成搬遷。建在外科大樓的潔凈手術室和無菌供應室,其建筑安裝及裝修工程分別被評為國家級“技術示范工程”和“樣板工程”,至此,醫院正式床位增加到了1230張。
9月7日,醫院黨委書記李建、副書記莎如拉看望慰問了盛良玉等四位抗戰期間參加工作的老干部。
9月20日,張文挺院長送參加“萬名醫生支援農村牧區衛生工程”的5位同志,前往伊盟準格爾旗醫院進行為期一年的駐點幫扶。與旗醫院簽訂了長期協作協議。
醫院決定編寫出版《內蒙古醫院臨床診療技術規范》。
9月27日,李建書記、莎如拉副書記帶領醫療隊前往錫林郭勒盟白旗開展醫療幫扶活動。為白旗和善達蘇木兩級醫療單位捐贈了價值10萬元的醫療器械和藥品,同時將醫院職工所捐的17000多元,捐給了白音敖包嘎查的貧困學生。
9月28日,為配合衛生部醫院管理年建設工作,按照ISO9000國際質量管理認證體系的理念,結合“三甲”醫院、“百佳”醫院、“百姓放心醫院”等行業規范和標準,醫院推出《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綜合目標考核實施方案》。
10月,內分泌科由原來的血液、消化、內分泌三個專業科室分出,成立內蒙古醫院內分泌內科。有開放床位33張。
是月,醫院舉辦“同心杯”籃球邀請賽。烏海市海南區醫院、和林縣醫院、武川縣醫院、準格爾旗中心醫院、清水河縣醫院、錫盟太仆寺旗醫院、達拉特旗醫院、托克托縣醫院、錫盟正鑲白旗醫院等9家基層醫院應邀組隊參加。
10月14至16日,舉辦了第一屆“同心杯”籃球邀請賽。達旗醫院、白旗醫院、托縣醫院、和林縣醫院等20余支代表隊參加了比賽。
10月18日,自治區婦聯授予婦產科“全區三八紅旗集體”,授予舒曉煒“全區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11月1日,為加強醫療及服務工作,醫院推行首問負責制。
同日,醫院成功為太仆寺旗6歲女童劉建虹做心臟手術,并為其免除上萬元的醫療費用。
11月28日,夏醫君獲中國醫師協會授予的“中國醫師獎”。
11月30日,參加“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的醫院普外科青年副主任醫師夏醫君,在錫盟太仆寺旗醫院,成功為河北省51歲的女患者切除重達15公斤的神經纖維鞘瘤。
同月,自治區黨委、政府任命趙興勝、高學文任醫院副院長、黨委委員。
美國科羅拉多州落基山脊椎疾病外科治療中心的約翰·奧德姆及郎蒙特聯合醫院的阿倫·威林西歐博士,來院進行脊推手術示范指導。
醫院胸外科、耳鼻喉科、麻醉科成功完成首例總氣管狹窄段切除并氣管端—端吻合術,填補醫院在該手術領域的空白。
口腔科成功完成首例巨大第二鰓裂囊腫切除術。
腫瘤外科和呼吸內科合作開展了應用自體CIK細胞治療惡性腫瘤工作,填補自治區腫瘤生物治療的空白。
11月1日,神經外科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高頸移頸髓內腫瘤切除術,填補自治區該手術領域空白。
12月4日,醫院急診科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經皮室間隔化學消融治療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2月,醫院趙愛武研究設計的《掛鉤式治療車》獲國家專利認證,并在全院部分推廣應用。
12月12日,醫院與北京同仁醫院聯合舉辦了“內蒙古自治區醫院衛生科技周活動”。北京同仁醫院院長韓德民教授率領同仁醫院一行30人前來參加醫院科技周活動。
12月13日,內蒙古醫院與內蒙古電視臺聯合舉辦了“愛暖草原,情灑邊疆,心連心,手拉手”文藝晚會。
是月,自治區黨委、政府決定醫院承擔對興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海力森嘎查為期3年的定點幫扶工作。
12月31日,醫院眼科成功為一例先天性小角膜、眼球震顫伴角膜變性的患者進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術。
同日,醫院采用“微創有限控制性手術”新技術,為因車禍導致嚴重多發性損傷、重度顱腦外傷及長骨干多發性粉碎性骨折并伴有浮動肩、浮動膝的4歲女童成功完成骨折固定手術。屬國內首例。
是月,陳嘉松被全國教科文衛體工會評為“優秀工會工作者”。
是月,院工會被全國教科文衛體工會評為“先進工會組織”。
在首屆首府百姓最滿意單位的評選活動中,醫院榮獲“首府百姓最滿意品牌綜合醫院”的榮譽稱號。
巴特爾被評為“全國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個人”。
呂龍被中華醫學會評為“優秀學會工作者”。
烏恩被自治區黨委、政府評為“幫扶錫林郭勒盟實施‘圍封轉移’戰略工作先進個人”。
本月,神經外科成功為出生49天嬰兒清除顱內血腫,是醫院神經外科有史以來年齡最小的病人。開展的神經內鏡輔助下單鼻孔經蝶入路垂體瘤切除術,填補自治區空白。
同年,盧計成任自治區第九屆政協常委。
年內,醫療設備處夏慧琳,成為全區首位通過國際臨床工程師認證考試(CE)的臨床工程師。
醫院投資117萬元,建成面積為580平方米的直線加速器機房。
醫院從瑞典醫科達公司、飛利浦公司、荷蘭核通公司、美國史賽克、德國司道斯、美國樞法模、日本潘太克斯、德國歌德公司、法國光太公司、日本奧林巴斯、芬蘭普蘭梅卡、瑞典SWEMAC等公司引進安裝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直線加速器CT、模擬定位機、后裝治療機、血管造影系統、微創手術內鏡系統(DSA)、玻璃體切割儀、眼底激光治療儀、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齒科曲面斷層X線機、移動式G型臂X線機等新設備。同時,從法國諾維爾引進安裝了國際領先的制氧機設備。
是年,段仙芝、王惠英、于彩琴、王維琴、孫秀麗等“宮腔鏡電切術治療子宮疾病的臨床研究”;石玉濤、郭瑞芳、劉錦濤*、趙敏*、呂有勇*等“胃粘膜病變演化及細胞癌變過程中c-met基因改變及臨床意義;李潤今、錢志敏、李敏、李亞東、馬翔凌等“A型肉毒毒素治療肌張力障礙的臨床研究”的三項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醫院和全區41個旗、縣、區醫院建立了業務協作關系,組織醫療隊下鄉42次,診治患者11000人次,開展各類手術390例,為基層捐助藥品價值約為18000元,發放了就醫優惠卡3500張。
是年,劉國平,黃九香的課題《IgA腎病小管間質損害的臨床病理研究》獲內蒙古政府青年科技創新獎。
2005年底,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附設衛校校園占地面積7.5畝,學校的建筑面積為4814平方米,在校的1584名學生,學校有專任教師32名,其中高級講師20名,講師11名。助教1名,學校設有護士、助產士、全科醫士、藥劑士四個專業。
是年,派出4名護士赴日本藍野病院進修學習。
是年,醫院外科大樓竣工,床位數由329張增到489張,護理單元增加到33個。
是年,華北地區具現代化規模的消毒供應科啟用,實現了手術室供應室一體化管理。
醫院完成門急診600011人次,門診手術5778人次,住院手術6217人次,收治病人20923人次。
-
1月13日,醫院在全區率先推出了“惠民”政策,設立了72間144張床的“惠民”病房。實行部分醫療費用減免政策,全年減免住院費用37多萬元。
同月,醫院黨委研究確定了對興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德爾蘇木海力森嘎查3年幫扶的總體思路及目標。
1月,醫院為全院合同聘用人員辦理社會保險。
2月23—24日,醫院召開第八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千軍、王琴、孫麗燕、李臨齊、楊捷、陳嘉松、楊馥榮、羅莉、武明、趙建平、趙愛武、高鳳榮、高關心、甄以惠、樊任珠當選為職代會常委會常委委員,王琴任秘書長,陳嘉松任副秘書長。
是日,第八屆職工代表大會通過了《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十一·五”發展規劃》、張文挺院長所作的題為《團結拼搏、科學務實、為實現醫院全面快速發展而努力奮斗》的工作報告。
是日,醫院投入30萬元,對2005年度有突出貢獻的12個先進集體,62名先進個人給予了重獎。集體獎勵5000元,個人獎勵2000元。
2月28日,建筑面積為70134平方米、投資3億元的內科醫技大樓(住院樓A座)奠基動工。
本月,醫院在全區率先采用“冷凍消融術”成功根治患者快速心率失常。神經外科成功救治一位因車禍導致3型顱腦損傷、原發性腦干損傷的8歲患兒。
3月3日,醫院兒科護士楊曉玲參加自治區直屬機關女干部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爭做時代新女性,為實現‘十一五’規劃做貢獻”演講比賽,獲得三等獎。
3月15日,衛生部醫院“管理年”督察組前來醫院督導檢查工作。
3月26日,屈志國副院長前往興安盟科右前旗參加幫扶工作對接會議,期間,醫院捐款5萬元用于幫助當地貧困農牧民購買種子。
同月,神經內科病房被自治區婦聯授予“巾幗文明崗”。
是月,婦產科主任段仙芝獲得“自治區五一女職工獎章”。
4月,醫院全面部署開展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工作。
是月,段仙芝被評為自治區直屬機關工會工委“先進工作者”。
5月,醫院進一步推進治理醫藥購銷領域商業賄賂的工作,在全院開展“反紅包、反回扣、反虛高定價、反統方”工作。
5月21日,黨委書記李建率首批專家醫療隊前往興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德爾蘇木海力森嘎查進行幫扶義診。捐贈藥品和衛生用品價值2萬多元。
同日,婦產科專家斯日古楞在蘇木衛生院簡陋的手術室里,現場搶救了一位難產六天的高齡產婦。
同月,醫院組織首次交付給自治區紅十字會“博愛一日捐”活動捐資31000元。
7月1日,醫院黨委組織60多名黨務干部和6名新黨員赴山西抗戰革命老區進行參觀學習,并在老區舉行黨員宣誓,重溫入黨誓詞。
7月6日~9月12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委托內蒙古自治區醫院舉辦一期雅思英語培訓班。
7月9日,醫院成功搶救13名食物中毒的農民工。
7月14日,在內蒙古政府禮堂,由120名職工排演的合唱節目參加了衛生廳機關黨委組織的“慶祝建黨8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歌詠匯演。
8月4日,為迎接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的評選,醫院在門診舉行大型醫患溝通和義診活動。
8月8日,張文挺院長、趙興勝副院長親自送醫院參加“萬名醫師支援農村牧區衛生工程”的醫療隊員送到達茂旗工作。
8月11日,醫院召開首次職工高考子女上線頒獎大會,對取得優異成績的高考子女給予重獎??忌弦槐惊剟?000元,二本1000元,三本500元。共有25名子女考入一本線、13名子女分別考入二、三本及藝術院校錄取線。
8月11日,舉辦了內蒙古醫院職工子女高考子女頒獎大會暨由職工子女參加的文藝演出。
8月22日,張文挺院長親自將醫院參加“萬名醫師支援農村牧區衛生工程”的醫療隊員送到烏拉特中旗。
8月26日,醫院黨委組織全院職工開展“博愛一日捐”。
8月28日,作為自治區60年大慶及醫院建院60周年的獻禮工程,內科醫技大樓(住院樓A座)主體工程提前一個月封頂
同月,醫院為救助貧困大學生組織職工捐款14000元。
9月13日,婦產科段仙芝主任隨自治區衛生廳出訪盧旺達、南非,慰問醫療隊并進行工作調研。
9月6日至19日,醫院工會舉辦了職工籃球賽,16支代表隊,130余名職工參加了比賽。附屬衛校分別獲得男、女隊第一名,外科分會分別獲得男、女隊第二名,醫技分會分別獲得男、女隊第三名。
9月21日,王智勇、高江峰團隊完成內蒙古自治區首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室間隔化學消融術。
9月26日,工會舉辦了首屆內蒙古醫院職工健身操大賽,227名職工參加了比賽。醫技分會獲得一等獎,保健分院分會、外科分會獲得二等獎,行政分會、服務公司分會、手術麻醉科獲得三等獎。
是月,趙興勝副院長代表醫院與清水河衛生局簽訂了“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定點轉診協議書”。
同月,丁赤平副院長率領眼科專家醫療隊赴醫院幫扶點興安盟科右前旗,免費為當地85名群眾做了白內障復明手術。
10月12日,院辦共產黨員王燕,多年無私為危重患者義務獻血,被呼和浩特市團委授予“見義勇為青年”稱號。
10月18日,張文挺院長、趙興勝副院長代表醫院與內蒙古農業大學醫院簽定協作協議。
10月23日,工會在呼市體育訓練館舉辦了第二屆“同心杯”籃球邀請賽。20余支代表隊參加比賽。
10月25日,全區健康衛士楷模先進事跡報告團正式組建,醫院婦產科甄以慧主任代表先進集體,赴全區12個盟市進行巡回報告。
是月,醫院在自治區衛生廳組織的全區教學基地評審中,獲教學醫院組第一名。
11月4日,醫院急診科心臟介入治療組,成功完成全區首例“三腔起博體內除顫器植入安裝術”。
11月9日,在中國醫院協會舉辦的“醫患攜手·共贏健康”大型公益活動中,醫院袁軍、劉劍鋒、王玲先進個人事跡被編入《大醫精誠》一書。
是日,自治區衛生廳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人體器官移植技術臨床應用委員會”,醫院李永輝博士和云志中主任當選該委員會委員兼專家,賴玉書主任當選該委員會專家。
11月16日,自治區衛生廳選派醫院6名醫護人員組成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醫療保健小組,為黨代會會議代表和工作人員進行了醫療保障服務,得到了與會代表及大會秘書組、后勤的好評。
11月18日~20日,醫院接受自治區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評審工作。
11月19日,千軍被推選為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的代表,出席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
11月23日,首次向社會公開招聘合同護士。
11月,鳳英隨中國科學技術部團組訪問日本,參加“JICA災害緊急醫療研討會”。
本月,婦產科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生殖中心。
12 月4日,醫院舉行第三門診部(黨委門診部)擴建竣工及啟用揭匾儀式。自治區黨委常委、政府副主席任亞平、黨委秘書長符太增出席了竣工及揭匾儀式。
12月22日,普外科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腹主動脈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換手術。
12月29日,醫院口腔科牽頭成立內蒙古口腔醫學會,屈志國副院長當選內蒙古口腔醫學會會長。
本月,醫院再次榮獲“首府百姓最滿意品牌綜合醫院”的榮譽稱號。
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開展護士“暢言日”活動。
是年,消化內科武建軍入選內蒙古首批“中組部第三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醫院榮獲“2006年全區衛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
醫院檢驗科副主任趙建平、消化內科醫師武建軍榮獲“2006年全區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稱號。
醫院成立“專病”門診區,開設了高血壓、糖尿病、哮喘等22個“專病”門診。
繼續加強社區醫療和醫療扶貧工作,與23個旗縣區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建立了幫扶協作關系。
是年,建立了職工健康檔案,對40歲以上職工包括離退休職工進行了免費體檢。
在全區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和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期間,醫院政協委員盧計成、吳秀蘭針對我區個體醫療存在的問題,向大會提出建議:關閉不具備開診條件的診所;嚴打無照經營和無證執業的違法醫療活動;堅決取締藥店內診所;嚴格管理處方藥品,建議將處藥品放在具有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內經銷;規范和加強對抗生素的管理。
在全區十屆人大四次會議和政協九屆四次會議期間,醫院政協委員盧計成向大會提出建議:確立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投入從而遏制醫院的逐利行為,促進社會公平;合理配置醫療資源建立醫療服務網絡,把衛生工作重點切實放到農村和社區,解決看病難的問題;同時加大藥品流通體制改革,擴大醫保覆蓋面,推行醫療救助。
是年,醫院制定了《內蒙古醫院“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重點進行了規范醫療秩序,落實相關法律法規,狠抓十五項核心制度的落實。
是年,經過中國醫院協會專家組評審,授予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稱號。
是年,醫院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綜合目標考核實施方案》。
是年,醫院馮笑梅被批準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醫院與招聘(合同)人員簽訂勞動合同,并為簽訂合同的人員辦理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項社會基本保險。
任志亮“炎癥在冠狀動脈疾病中的作用”課題,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全年,醫院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四項,分別是:
張文挺“SARS患者恢復期及痊愈期肺功能追蹤性研究”。
王玲“陣發性房顫的食道電生理研究”。
武建軍“經皮脾穿刺注射無水酒精治療脾功亢進癥的研究”。
張漢豐“蒙藥額日赫木——8對SARS的臨床療效研究”。
是年,醫院獲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兩項,分別是:
呂龍等“金屬臼頂治療大齡兒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及生物力學分析”。
楊維英等“呼和浩特郊區農村人口中以房顫為主的心電圖調查研究”。
是年,醫院獲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五項,分別是:
賈向東等“乳腺癌癌變過程中多基因協同作用及發病機理的研究”。
黎琳等“鼻竇內窺鏡下聯合手術治療血管運動性鼻炎”。
劉建平等“小兒病毒性腦炎與其心肌酶譜變化的相關性研究”。
高關心等“醫用超聲圖文處理系統”。
王智勇等“永久性心房起搏治療和預防病竇綜合征伴陣發性心房顫動的長期臨床研究”。
是年,屈志國副院長被中華口腔醫學會授予“學會先進工作者”。
是年,醫院隆重舉辦首屆職工健身操大賽,227名職工參加了比賽。
是年,心內科開展首例“心臟再同步化治療”。
是年,健康街4棟住宅樓3142平方米建成交付使用。
是年,醫院組織職工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捐款活動,籌集職工捐款23000元。
是年,醫院工會對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的5個先進工會組織、23個優秀工會積極分子進行了表彰。
是年,蒙古國烏蘭巴托市腫瘤醫院副院長烏云其木格一行前來醫院附屬衛校訪問。
是年,護理部舉辦全院重癥監護學習班,編寫了《重癥監護手冊》。
是年,趙愛武“掛勾式新型治療車”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認證。
年內,醫院制定完成了五年發展規劃和“十一五”規劃。引進ISO9000國際質量認證體系的管理模式,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綜合目標管理實施方案》,并在全院全面推行。解決職工舊房房本1100戶。
是年,呼吸與危重癥科開展“運動肺功能測定”“電子支氣管鏡下肺泡灌洗治療技術”“電子支氣管鏡下高頻電刀治療技術”。
是年,李冬梅被自治區總工會評為“全區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名單”。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605059人次,門診手術6190人次,住院手術7410人次,收治病人25233人次。
-
1月7日,《內蒙古日報》頭版登載“百姓的肯定就是最大的榮譽”,一文,全方位報道了醫院創建首府百姓最滿意品牌醫院的事跡。
1月10日,醫院召開第五次黨代會,選舉產生了由李建、張文挺、屈志國、呂龍、丁赤平、莎如拉、趙興勝、高學文、丁瑞組成的新一屆黨委。李建任醫院黨委書記,張文挺、莎如拉任醫院黨委副書記。選舉莎如拉、屈志國、楊福武、王琴、高鳳榮組成新一屆紀委。莎如拉兼任醫院紀委書記。
1月14日,醫院團委組織“展示風采、奉獻青春、播灑愛心、共創未來”團員青年迎新春聯歡會。呼市兒童福利院的十位孤殘兒童應邀參加。
1月25日,衛生廳黨組對2006年度醫院領導班子及成員進行實績考核。
2月2日,醫院首次與呼和浩特市新城區衛生局簽訂“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定點轉診協議書”。
2月6日,醫院與呼和浩特市玉泉區紅十字醫院簽定了協作醫院協議。
2月13日,醫院向榮被評為“內蒙古十大杰出青年”。
2月16日,衛生廳黨組書記、廳長楊成旺等到醫院視察及慰問一線醫護人員。
2月27日,自治區編委核準醫院內設處級機構由13個增設到18個,內設機構領導職數38名(18正、20副);核準事業編制1816名,其中:專業技術人員編制占80%,為1453名,行政、工勤人員編制占20%,為363名。增設處級機構5個,即體檢中心、醫療信息管理中心、醫學影像中心、紀檢辦公室(紀檢監察室)、教學處(教學辦公室)。
2月28日,內蒙古電視臺“新聞天天看”跟蹤報道醫院120醫護人員院前急救及搶救病人的工作。
3月8日,全國“為了姐妹們的健康與幸福”大型公益活動內蒙古啟動儀式在醫院舉行。同時免費為首府的100多名貧困婦女、下崗女工進行義診。
3月13日,醫院派出張秀麗、徐永勝赴英國謝菲爾德為期半年進修學習。
3月26日,醫院與呼和浩特主流媒體共同為貧困家庭的孩子肖文靜和王艷清舉辦了“少抽一包煙,少喝一瓶酒,奉獻一份愛心”的大型募捐活動。
3月29日,醫院泌尿外科成功為和林縣患兒少年做了尿道成型及畸形矯正手術,使其恢復了男兒身。
3月30日,醫院召開全院職工代表代表大會,對2006年做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進行表彰。全院共有保健所等13個先進集體和李臨齊等124個先進個人受到了表彰和獎勵。
是月,腫瘤內科張翠英主任開展的“乳腺癌癌變過程中多基因協同作用及發病機理的研究”榮獲2007年度自治區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是月,醫院全面啟動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的工作。
4月3日,醫院首次召開護理工作大會,全院護理單元的護士長及護士代表進行集體宣誓。同時創作了《內蒙古醫院護士宣言》,完成科研課題《護理技術操作示范》一書,錄制了3項配解說詞標準技術操作光盤。
是日,瑞典駐華大使館科技參贊白瑞楠一行,在衛生廳廳長楊成旺的陪同下,前來醫院進行參觀考察。
4月15日,醫院召開科研暨學科建設工作會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劃局副局長董爾丹應邀作了《生物醫學資助策略與臨床醫學的發展》的學術講座。
4月16日,張文挺院長率專家醫療隊赴四子王旗腦木梗蘇木看望公益大使“草原母親”都貴瑪老人。為老人進行了體檢,并將藥品和3000元慰問金送給了老人。
4月17日,首府首例“親屬活體供腎的移植手術”在醫院獲得成功。
4月23日,陳穎被評為“全區優秀護士”。
4月27日,醫院醫療工作會議召開。提出要通過開展“五個加強”、“五個落實”、“一個保證”等工作,重點落實醫院2007年的工作計劃及醫療核心制度。會后,醫院對部分新上崗的醫師進行了處方權授權及上崗宣誓儀式。
5月8日,醫院成立感染科、乳腺科、肛腸科、ICU監護室四個臨床科室。
5月10日,醫院召開教學工作會議暨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動員大會,全面啟動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工作。
5月11日,醫院舉辦了以“愛院、愛科、愛崗”為主題的護理演講比賽。
5月12日,自治區衛生廳、自治區科教文衛工會授予高學文“全區醫德醫風標兵”榮譽稱號,授予腫瘤外科成綏生“全區醫德醫風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5月15日,醫院為都貴瑪等榮獲10大杰出母親內蒙古草原母親團的5位草原母親免費體檢。
是日,醫院為草原母親舉辦了題為“用微笑迎接草原母親”的歡迎會,自治區婦聯副主席寶笑萍、自治區政協經委會郝誠之主任、《國家的孩子》的作者薩仁托婭、50年代參與3000孤兒醫療救治工作的醫院老專家額爾德木圖參加了座談會。
5月16日,衛生廳科教處組織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等9家衛生廳直屬醫療衛生單位參加活動周啟動儀式,在呼和浩特新華廣場舉辦了大型衛生科普知識宣傳活動。
5月20日,醫院組織召開了“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骨科學會年會”和“內蒙古國際骨科學術論壇暨內蒙古—英國骨科學術交流會議”,由英國皇家醫學會成員、英格蘭北方骨科俱樂部主席LAWTON先生為團長的,英國皇家醫學會專家團一行12人及中華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脊柱脊髓損傷學會主任委員、中華康復醫學會脊柱分會主任委員侯樹勛教授,北京大學附屬人民醫院關節外科主任寇伯龍教授以及來自全區各級醫院骨科的100多名醫師參加了本次會議并進行義診,
是月,自治區總工會副主席額爾敦巴雅爾等6人,前來醫院慰問一線護士及“非典”期間被感染致病的醫護人員。
6月1日,放射科ECT室并入核醫學科。
6月15日,張文挺院長、趙興勝副院長代表醫院與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政府簽訂了共建“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定點轉診協議書”,進一步建立社區醫療網絡。
6月20日,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內蒙古軍區授予醫院“全區愛國擁軍模范單位”榮譽稱號。
6月21日,醫院孫麗燕當選自治區第八次護理協會理事長及第25屆中華護理學會理事,并將醫院護理部設為自治區護理協會辦事機構。
是日,自治區衛生廳將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定為手術、腫瘤??谱o士培訓基地。
6月22日,盧計成當選為中國農工民主黨、內蒙古自治區第五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同時被推舉為出席中國農工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
6月28日,醫院創傷骨科開展——膨脹鉸鎖髓內針固定新技術。(7.3)
是日,醫院與交通銀行呼和浩特分行正式結成戰略合作單位,張文挺院長與交通銀行呼和浩特分行帥師行長代表雙方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6月30日,醫院正式啟用文化理念行為形象識別系統、醫院視覺形象識別系統及60年大慶形象識別系統。
是月,圖書館加入中國圖書館學會醫院圖書館委員會。
是月,醫院新增擴建20噸取暖爐兩臺。對醫療區9000多平方米的道路、停車場重新進行硬化及鋪裝。重新鋪設職工住宅煤氣管道。
是月,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布赫為醫院成立60周年題詞祝賀,“喜看昔日成績卓著,展望未來前程似錦”。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烏云其木格為醫院建院60周年題詞祝賀,“執醫修德兩相高,濟世養生多才俊”。羅嘯天同志為醫院建院60周年題詞祝賀,“發展衛生事業,促進社會和諧”。原自治區黨委常委、副書記、時任中央紀委駐交通部紀檢組長楊利民同志為醫院建院60周年題詞祝賀,“精益求精,服務人民”。自治區主席等同志也為內蒙古醫院成立60周年題詞。
7月5日,醫院教學評估辦公室成立。
是日,醫院黨委召開紀念建黨86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全院有胸外、泌尿外科黨支部等7個“優秀黨支部”、白曉光等33名“優秀共產黨員”,劉國平等8名“優秀黨務工作者”受到表彰。
7月11日,內蒙古醫學院歐陽曉暉院長等一行四人來醫院教學評估辦公室,檢查指導醫院的“迎評工作”。(9.2)
7月21日,醫院120急救分站擔任呼和浩特新建體育場舉辦的呼和浩特地區迎大慶衛生應急實戰演習任務。(8.4)
7月26日,衛生廳授予醫院“黨建工作先進單位”、授予心胸、泌尿外科黨支部“學習型黨支部”、授予器械處黨支部“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26名同志分別被衛生廳授予“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9.1)
7月27日,“中華醫學會-強生西部學術講座科普宣傳園地”揭牌儀式在醫院舉行,全國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原衛生部部長、中華醫學會原會長張文康前來醫院揭牌并指導工作。
7月31日,醫院孫金英隨自治區第13批援外醫療隊抵達盧旺達。
是月,趙興勝隨衛生部團組出訪美國進行中國衛生發展與改革考察。
是月,醫院參加第12批援盧旺達醫療隊龔麗等4名隊員光榮完成任務,順利回國。
7月31日-8月1日,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烏蘭帶領由自治區衛生廳科教處、法監處、疾控處負責人組成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督導組,檢查督導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工作。
8月13日,醫院60周年大慶主題活動之一“光明與健康共攜手”正式啟動。李建書記帶領專家醫療隊,“光明行動”手術車在興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免費為當地農牧民進行為期一周的義診及白內障復明手術,共為85名當地群眾實施白內障復明手術,為老百姓節約醫療費用40多萬元。
8月15日,醫院將職工捐款30000元扶貧資金,給阿力得爾蘇木海力森嘎查17位貧困大學生和32戶貧困農牧民。
8月25日,醫院60年大慶獻禮項目《醫苑群英》、院慶專題片(VCD)、感動事件(VCD)、《內蒙古自治區醫院60年》制作完成。
9月7日,自治區副主席羅嘯天、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烏蘭等嘉賓與內蒙古醫院1400名職工代表共同慶賀內蒙古醫院建院60周年暨新內科醫技大樓(A座住院大樓)落成剪彩盛典,并在政府禮堂舉行建院六十周年文藝演出《天使之歌》。(12.1)
是日,醫院特邀中山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普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區嘉慶教授;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楊煥明教授;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博士生導師呂有勇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導師程京教授前來醫院參加慶祝建院六十周年學術講座活動。(12.4)
10月19日,醫院高學文副院長當選中國康復醫學會理事,周景春主任醫師被聘為中國康復醫學會第二屆專家委員會委員。(13.1)
10月25日,醫院與呼和浩特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辦公室簽訂《呼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點醫療機構服務協議書》。
11月19日,醫院成立教務科、學生科、研究生科,隸屬教學處;成立感染控制科;“三基”培訓考核辦公室,隸屬醫務處。
11月29日,醫院韓曉芳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輸血協會副理事長。
11月30日,中國內蒙古醫院與蒙古國戈壁蘇布貝爾省中心醫院簽訂為期五年的醫療合作協議。至此,醫院與蒙古國戈壁蘇布貝爾省中心醫院建立醫療合作關系。(14.1)
是月,張文挺院長隨內蒙古衛生廳出訪澳大利亞,進行衛生業務考察學習。
12月1日,醫院實施《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科技獎勵辦法和規定》。(14.1)
12月14日,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第九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產生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第九屆團委,劉淑清當選為團委書記,王建軍、石如玉、李劍斌、師杰、張艷、何秀琴當選為團委委員。
12月20日,A座大樓順利通過竣工驗收。
是日,內蒙古醫院血管病變早期檢測中心揭牌,標志著內蒙古自治區血管病變早期檢測技術也步入到國內與國際的先進行列。(1.2)
12月19日-25日,首批醫療衛生領先(重點)學科實驗室評審專家組經過系統培訓后,對申報自治區醫療衛生重點實驗室的22個基礎類和預防醫學等實驗室、申報自治區醫療衛生領先(重點)學科的9個蒙中醫臨床學科進行了現場評審。申報單位包括內蒙古醫學院、包頭醫學院、內蒙古民族大學3所高校,自治區疾控中心、自治區地病中心兩個疾控機構,內蒙古自治區醫院等7家醫療機構。
12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醫師協會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醫院丁赤平、呂龍、屈志國、趙興勝、高學文當選醫師協會理事,張文挺、李建當選常務理事。
12月28日,內蒙古醫院榮獲第三屆首府百姓最滿意品牌醫院第一名,成為自治區連續三年獲此榮譽綜合性醫院。(1.1)
醫院首次參加內蒙古醫學院和包頭醫學院兼評教授、副教授職稱的工作。
是年,婦產科馬宏生入選“中組部第四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內蒙古第二批)”。
是年,在內蒙古醫學院第四屆教師課堂教學技藝大賽中,醫院醫師楊維英、韓雅君、夏醫君分獲一、二、三等獎,并被內蒙古醫學院授予教學能手稱號。(9.3)
是年,醫院組織自治區紅十字會第二次“博愛一日捐”活動,職工共捐款41250元。
是年,94歲高齡的王凱老人在醫院接受了人工髖關節置換術,成為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的自治區最大年齡患者。(7.3)
是年,醫院召開了全院醫療工作大會,組織各科專家編寫和出版了《內蒙古醫院診療技術規范》。
是年,醫院2005年投入使用的外科大樓獲“內蒙古自治區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草原杯”。
是年,醫院與全區75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立起協作關系,為基層醫院捐贈醫療設備價值102萬元,免費為基層培訓各類醫務人員130多人,組織專家下鄉義診22次,義務開展手術435臺,診治患者2260人次,發放惠民卡1312張,優惠金額78萬元。
是年,醫院為興安盟科右前旗海力森嘎查爭取水利廳158萬元自來水工程基金,解決該地吃水難問題。
是年,協調自治區扶貧辦為該嘎查爭取到“整村推進項目資金”15萬元。
是年,醫院被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評為“興安盟幫扶工作先進示范單位”。
是年,醫院與13家保險公司簽訂醫療協作合同。
是年,醫院繼續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聘請17名社會各界人士為行風監督員。
是年,韓曉芳任“內蒙古自治區衛生系統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是年,經衛生廳審核批準,內蒙古醫院成為呼和浩特市全科醫學臨床培訓基地。
是年,呂龍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
是年,醫療設備處醫學工程質量管理通過國際ISO9000認證體系第三次驗收。
是年,醫院檢驗科順利通過衛生部PCR實驗室檢查。
是年,醫院免費為全院2307名職工體檢,為慢性病職工定期復查,對重病職工實施一次性救助。
是年,醫院為當年退休的職工設立“功勛獎”,并予以相應的榮譽和物質獎勵。
是年,醫院關心老干部和困難職工生活,全年慰問困難職工110次。
是年,醫院首例腹主動脈瘤切除術獲得成功。
是年,醫院圓滿完成迎接自治區三級綜合醫院復審暨醫院管理年活動督導工作。
是年,醫院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
是年,醫院新一輪臨床醫技科主任聘任工作完成。
是年,醫院開設糖尿病、高血壓、哮喘、高危妊娠、心率失常、癲癇等幾十個專病門診。
是年,呼吸與危重癥科開展“電子支氣管鏡下球囊擴張技術”、“電子支氣管鏡下氬氣刀治療技術”、“電子支氣管鏡下冷凍治療技術”、“電子支氣管鏡下電圈套治療技術”、“電子支氣管鏡下針吸活檢技術”。
是年,李冬梅榮獲全區職工職業道德建設十佳標兵。
是年,朱華榮獲內蒙古地區柯薩奇B組病毒及分型與病毒性心肌炎的相關性研究科技進步三等獎;賈向東榮獲乳腺癌癌變過程中多基因協同作用及發病機理的研究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護理部承辦了全區腫瘤和手術室兩個專業的??谱o士培訓任務,并完成了手術室培訓課程教材的編寫。共培訓??谱o士91名。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632474人次,門診手術7972人次,住院手術9038人次,收治病人29993人次。
2007年,唯一一名“全國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項目先進個人”受到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表彰。
-
1月6日,建筑面積7.1萬平方米,設置病床1200張的A座住院大樓正式投入使用。
2月,醫院醫學工程學科入選為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臨床工程研究基地,成為國內臨床工程六大研究基地之一。
3月1日,醫院將后裝治療室劃歸腫瘤放療科。
3月8日,醫院工會協助衛生廳系統工會舉辦了女職工才藝和護理技能展示活動,此次活動共收到參展作品近100幅,參加護理技能展示的護理人員近50名。
3月13日,經自治區衛生廳批準,醫院內、外科大樓正式設立溫馨病房。
4月11日,醫院召開“內蒙古醫院2008年教學工作會議”。
4月15日,醫院被評為自治區獻血先進單位。
是月,醫院榮獲“全國醫院文化建設先進單位”光榮稱號。
是月,張文挺院長榮獲“東達小鎮”2007(第五屆)內蒙古經濟年度人。
4月,脊柱外科武瑞星主任在全區首次開展經皮椎體成型術,填補了自治區脊柱外科手術空白。
5月12日,醫院百名護士參加“紀念5.12國際護士節暨宣傳貫徹<護士條例>大型活動”。
5月14日凌晨,心內科何濤隨自治區黨委和政府聯合派出的援救四川地震災區的首批醫療隊和消防官兵一起奔赴抗震救災第一線。
是日,醫院第一批13名抗震救援醫療隊員加入了內蒙古衛生廳組成的專家救援隊,乘專機奔赴四川地震災區,開展震后醫療救援工作。醫療隊由屈志國任隊長、邢彩霞任副隊長、烏恩任保障組組長,隊員由周凌云、德力格爾圖、武瑞星、郝成仁、任志堅、白原、劉衛平、張鳳蓮、楊玉寶組成。
是日,普外一科董寶珠、薛榮泉完成自治區首例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膽總管探查術免置“T”型管引流治療膽總管結石的手術。
5月15日,醫院黨委組織全院職工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現場共籌集善款158927元,向上級黨組織繳納特殊黨費10萬元。(7.3)需要照片
5月27日晚,醫院參加救震抗災的13名醫療隊員和隨同內蒙古特警隊救援的醫生何濤及兩名救護車司機圓滿完成醫療救援任務凱旋歸來。自治區衛生廳廳長楊成旺、副廳長烏蘭、徐宏智及醫院院長張文挺、黨委書記李健等到機場迎接隊員。
5月,全國總工會授予內蒙醫院醫療隊“工人先鋒號”的榮譽稱號。
是月,劉衛平同志榮獲“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稱號、赴汶川抗震救災醫療隊“英雄”稱號。
6月6日,醫院舉行抗震救災醫療隊慶功表彰及文藝慰問演出大會。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白寶玉,醫院院長張文挺等領導出席大會。
6月11日,自治區總工會在醫院舉行抗震救災重建家園工人先鋒號授旗儀式??拐鹁葹尼t療隊隊長屈志國代表赴四川汶川抗震救災所有隊員講話。
6月25日,脊柱外科成功完成一項國內領先技術“寰椎側塊、樞椎椎弓跟后路釘棒系統內固定術”。
7月,醫學工程處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醫療衛生醫學工程重點學科,系國內首個省級醫學工程重點學科。
7月25日,醫院黨委書記李建率領眼科專家一行到興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德爾蘇木進行幫扶,免費為89例患者進行白內障手術,共投入資金40多萬元。(10.1)第一次加內容?政府指定
是日,普外二科與手術麻醉二科合作完成腎移植術后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
8月21日,骨創傷科成功完成一例斷指再植手術,填補了醫院近幾年來斷指再植手術的空白。
是日,醫院決定對符合國家計劃生育政策職工,每年可享受10個月的入托補貼,每人每月100元,共享受5年。2009年3月18日,醫院幼兒園拆除。
8月26日,醫院舉行內腔鏡室重新開業暨超聲內鏡啟用儀式。
8月29日,內蒙古醫院與航天六院門診部醫療協作正式簽約。
是月,楊玉寶榮獲自治區直屬機關支援抗震救災工作優秀青年榮譽稱號。
是月,醫院呼吸內科徐毛冶出訪日本,執行“JICA生活習慣病預防對策”任務。
9月20日,醫院舉辦首次“中高層管理人員培訓班”,特聘請“北京攜雅醫療培訓機構”的素質訓練專家胡波教授,進行專題講座。
9月27日,國內知名專家北京協和醫院曹克利與耳鼻咽喉科劉勇智博士,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人工耳蝸植入術。填補了自治區人工耳蝸技術領域的空白。
10月9日,屈志國副院長榮獲全國抗震救災模范榮譽稱號。
11月12日,醫院榮獲全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是月,醫院被衛生部批準為全國首批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基地,是自治區唯一的全國首批心律失常介入診療培訓基地醫院。
是月,在國內率先成立醫療設備質量檢測實驗室。
12月5日,趙興勝榮獲第五屆“中國醫師獎”。
是日,第12批援盧旺達醫療隊隊長龔莉榮獲“中國援外醫療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12月6日,醫院榮獲“醫院人文管理”榮譽獎。
是月,全區首例三孔法腹腔鏡膽囊闌尾聯合切除術在普外一科成功開展。
是月,醫院團委被評委“全區杰出青年志愿者服務團隊”。
是月,腫瘤內科張翠英被授予“中國工農民主黨全區抗震救災優秀黨員”榮譽稱號。
2008年度,趙興勝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2008年度,高關心、馬翔凌、李冬梅、劉國平、趙建平、王玲、劉相辰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2008年度引進博士研究生4名、培養博士研究生2名。需要名字
年底,醫院從2006年起對興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爾蘇木海力森嘎查實施了幫扶工作,醫院共為當地解決衛生事業發展基金150萬元,免費為當地老百姓做白內障手術240例,(1.4)下撥救護車,籌集改擴建資金35萬元,對衛生院翻新改建,資助了一萬余元的手術器械,為30戶貧困戶申請了整村推進資金,對居住的茅草屋集中進行了改造。
是年,內科大樓竣工啟用,開放床位數增到2135張,護理單元增加到74個。
是年,醫院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是年,在“第四屆首府百姓最滿意品牌”評選活動中,內蒙古醫院又一次被評為“首府百姓最滿意的品牌醫院”,連續四年獲此殊榮。
是年,醫院購置了先進的64排CT、全數字X線攝影系統DR、全自動血液分析儀裝置、三維高等彩超機等15臺大型設備,總價值3360萬元;新增OCT、超聲內鏡、腹腔鏡、血管內超聲等專業設備255臺,價值3211萬元。
是年,醫院成立康復科,建立動物實驗室、外科實驗室、腫瘤實驗室、生殖中心,使醫院的科研、教學和醫療水平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是年,醫院完成了PACS系統(醫學影像儲存傳輸系統)的上線任務,實現了CT、MRI等影像設備的圖像采集、處理和儲存,臨床科室通過網絡工作站第一時間調閱患者影像資料。同時醫院將RIS系統(放射信息管理系統)進行了版本升級,實現了醫技報告的及時發布。
是年,醫院進一步完善了內科大樓、外科大樓和門診大樓的觸摸屏查詢系統。
是年,醫院全面規劃《醫生工作站及電子病歷系統》。
是年,醫院組織編寫制定《醫療衛生管理規范匯編》、《醫務工作職責與制度匯編》、《內蒙古醫院感染管理考核評分細則》等。
是年,醫院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抗震救災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被自治區衛生廳評為“全區衛生系統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是年,屈志國副院長被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衛生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勤部、授予“全國抗震救災醫藥衛生先進個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表彰為“全區衛生系統赴川抗震救災搶險救援先進個人”,榮獲自治區首屆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是年,邢彩霞、張鳳聯被自治區婦聯分別表彰為全區衛生系統赴川抗震救災醫療衛生救援隊“三八紅旗手”。
是年,醫院劉相辰、張文挺列入200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名單。
2008年度,皮膚科木其日入選“中組部第五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內蒙古第三批)”。
是年,醫院開展“博愛一日捐”及“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共募集捐款8萬7千元,募集棉衣、棉被等御寒物品1400多件。
是年,醫院投入67000元,獎勵考上大學的44名職工子女。為129名職工子女發放了入托補貼,共46400元。免費為2580名職工體檢,共為10名患大病職工發放救助補貼5萬元。全年共走訪慰問離退休人員、困難職工260人次。
是年,醫院開展新技術、新業務49項。
是年,呂龍獲研究課題“金屬臼治療大齡兒童先天性髖關節脫位及生物力學分析”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是年,高關心等研究課題“醫用超聲圖文處理系統”、王志勇等研究課題“永久性心房起搏治療和預防病竇綜合征伴陣發性房顫的長期臨床研究”、劉建平等研究課題“小兒病毒性腦炎與心肌酶譜變化的相關性研究”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醫院趙興勝副院長獲內蒙古醫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蘇寧、屈志國、黎琳、王麗、艾榮、蘇冠琴獲內蒙古醫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缺內容
是年,皮膚科木其日獲“中國十佳中青年皮膚科醫師”獎。
2008年,腎病實驗室成立。
2008年,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呼吸內科等16個學科為2008年自治區醫療衛生領先重點學科建設項目單位(內衛科字〔2008〕795號)。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683610人次,門診手術9659人次,住院手術10722人次,收治病人42510人次。
-
1月8日,內蒙古醫院急救站被評為呼和浩特2008年度120優秀急救站。
是日,由自治區政府糾風辦組成的行風評議組來醫院檢查指導工作,對醫院的醫療質量、服務態度、醫德醫風、就醫環境等方面進行了考核評議。
1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核準醫院事業編制2280名。
1月26日,醫院與呼和浩特市郵政部門聯手合作推出住院病人病歷復印件特快專遞服務業務。
2月12日,醫院全面啟動“以病人為中心”醫療安全百日專項檢查活動。
2月25日,醫院舉行醫療安全責任狀簽定大會,張文挺院長與分管副院長及全院臨床醫技科主任分別簽定了醫療安全責任狀。
3月6日,醫院第九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本次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九屆職代會常委十七名:丁海濤、丁瑞、千軍、馬國強、烏恩、王琴、劉小玲、任志堅、楊捷、陳愛萍、陳嘉松、趙愛武、袁軍、高關心、高維實、舒曉煒、德力格爾圖。同時通過了《內蒙古醫院崗位津貼及夜班費調整方案》的決議。
3月8日,“為了姐妹們的健康與幸福”全國大型公益活動中,醫院為新城區的100名環衛女工做了免費宮頸篩查和乳腺檢查,發放了預防婦科疾病的宣傳資料。
3月18日,根據內蒙古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員會,內發改社字【2008】1922號批文,《同意拆除內蒙古醫院幼兒園,在原址新建內蒙古自治區醫院C座住院樓》。
是月,在全區同行業中率先引進當今世界結構最為先進的“結構化電子病歷系統”,并陸續在57個病區投入使用。
4月17日,醫院檢驗科主任韓曉芳獲自治區中青年科技創新獎殊榮。
5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公益事業協會授予醫院“公益萬民傘、百姓健康保護傘”榮譽稱號。
是日,劉淑清被內蒙古自治區公益慈善事業協會授予“公益萬民傘”“公益慈善喜鵲獎”的榮譽稱號。
5月21日,中國《三月風》雜志社主編張和勇先生,將自己畫作拍賣后的款項用來于捐贈人工耳蝸植入。經考察決定將內蒙古醫院定為“為內蒙古自治區聾兒捐贈人工耳蝸植入項目”的手術定點醫院。
5月26日,衛生廳下發了(內衛科字〔2010〕419號)文件《關于同意內蒙古自治區醫院人類輔助生殖中心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試運行的批復》。
5月27日,醫院神經外科成功完成一例神經介入手術。
6月17日,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一行到醫院,對醫療衛生工作進行了視察和調研。
6月26日,醫院黨委隆重舉行“七·一”“兩優一先”表彰大會暨紀念建黨88周年紅歌賽。心內腎內科等6個先進黨支部、趙杰等41名優秀共產黨員、寇瓊等7名優秀黨務工作者、1個先進團支部、6名優秀共青團員和4名優秀團干部受到表彰。
7月16日,自治區首例兩孔法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在醫院成功完成。
7月21日,自治區衛生廳黨組書記、衛生廳廳長楊成旺,自治區黨委高校工委書記、教育廳廳長李東升,內蒙古醫學院黨委書記王耀新,自治區醫保局局長王利,衛生廳副廳長白寶玉、烏蘭參加內蒙古醫院附屬衛校建校五十周年華誕慶典大會。
7月29日,衛生部“醫療質量萬里行”督導組一行在自治區衛生廳副廳長白寶玉的陪同下,前來醫院就“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是月,醫院高級技師(廚師)師平生,被選調成為自治區第14批援盧旺達醫療隊隊員。
是月,馬玉珍出訪西班牙,參加第七屆國際干細胞研究年會。
8月10日,醫院急診科心血管介入治療小組成功為一名患者實施了全區首例房顫射頻消融手術。
9月8日,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原衛生部人事司司長王環增一行,前來醫院就醫院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情況進行調研和座談。
9月9日,醫院對和林縣舍必崖鄉衛生院進行對口幫扶,共捐贈人民幣13萬元及折合人民幣5萬元的醫療物資,向公喇嘛鄉衛生院捐贈人民幣2萬元。
9月25日,醫院隆重舉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文藝大獎賽,自治區教科文衛工會主席張翠萍和副主席云利平到會祝賀并觀看演出。
10月1日,醫院副院長屈志國受國家人事部邀請,代表內蒙古自治區模范人物光榮地參加了中華人民共和國60華誕國慶觀禮慶典活動。
10月14日,衛生部“醫療安全質量萬里行”督導專家組一行,前來醫院督導檢查醫療安全質量萬里行活動開展情況。對醫院的各項工作得到了檢查組的高度評價,順利通過了第二輪百姓放心示范醫院督導檢查,再次評為“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
10月22日,醫院成立人類輔助生殖醫學倫理委員會。
10月23日,自治區衛生廳確定內蒙古自治區醫院心血管內科等學科為2009年自治區領先(重點)學科建設項目。
11月18日,衛生部醫政司趙明鋼副司長帶領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調研組到醫院檢查指導工作時,對醫院采取的科學有效的措施和扎實有效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
11月26日,由衛生廳批準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醫療設備管理質量控制中心。
11月,檢驗科率先在區內開展了肝炎病毒電化學發光檢測,滿足了臨床肝炎病毒定量檢測的要求。
12月17日,醫院心血管內科學、介入放射學、臨床檢驗學三個學科獲得自治區領先學科。呼吸內科學、骨外科學、婦科學、醫學工程學4個學科獲得自治區重點學科稱號。(1.1)
12月,醫院兒科被衛生部、團中央命名為2007—2008年度衛生系統全國青年文明號。
2009年,呼吸內科徐毛冶入選“中組部第六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內蒙古第四批)”。
2009年度,引進博士研究生5名。需要名字
是年,呼和浩特市民政局將醫院列為“明天計劃”定點醫院。(16.2)
是年,醫院榮獲呼市地區防控甲型H1N1流感先進集體。(6.1)
是年,醫院連續五年蟬聯“首府百姓最滿意的公立品牌醫院”。(6.2)
是年,醫院榮獲“全區衛生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6.2)
是年,醫院開展無煙醫院創建活動。
是年,醫院副院長趙興勝榮獲“自治區中青年科學技術創新獎”榮譽稱號。(8.1)
年底,醫院全年總收入達到6.54億元,比上年度增長24.03%;全年門、急診量為70.64萬人次,收治住院病人4.66萬人次,開展手術23002例。
是年,醫院被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等六家單位評選為“心系60年,情滿大草原”“公益之星”。張文挺院長榮獲個人“公益之星”榮譽稱號。(6.2)
是年,面對甲型H1N1流感,醫院按照上級衛生行政部門的工作部署,共篩查發熱病人2376例,上報疑似病例2300例,確診33例。
是年,郭瑞芳研究課題“一組腫瘤相關基因表達改變與胃粘膜病變演化關系”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是年,楊維英研究課題、錢志敏研究課題“呼和浩特郊區農村人口中以房顫為主的心電圖調查研究”、“球后視神經炎與多發性硬化臨床關系的研究”分別榮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是年,神經內科被定為自治區唯一一家神經疾病會診中心。
是年,醫院被自治區衛生廳指定為“醫院感染管理質控中心”。
是年,醫院共招收碩士研究生43名,畢業研究生37名,接收臨床畢業生產實習462人。
是年,醫院內科與醫技大樓經過國家建設部門的嚴格審查評審,被評為“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
是年,心內科護理單元被團中央、自治區直屬機關團工委授予“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是年,成功舉辦了內蒙古腎臟病年會;引進人才于磊博士。
是年,自治區衛生廳為全區醫療衛生領先(重點)學科建設項目撥款,醫院心內科80.00萬元,骨外科80.00萬元,腎內科70.00萬元。
是年,國家衛生部和全國婦聯授予醫院護理系統“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稱號。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706406人次,門診手術12811人次,住院手術10191人次,收治病人46611人次。
-
1月18日,由張文挺院長擔任隊長的中國醫療代表團共14人赴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開展衛生領域交流活動。
1月30日,全區貧困聽障兒童人工耳蝸搶救性項目在內蒙古醫院啟動。自治區政協副主席、自治區殘工委名譽主席郭子明出席啟動儀式。
3月5日,九三學社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支社召開成立大會,朱華任九三學社醫院支社主任委員、南曉燕任副主任委員。
3月15日,醫院董寶珠帶領團隊,成功完成了自治區首例經臍單孔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填補了我區該項醫療技術的空白。
3月22日,自治區衛生廳批準內蒙古醫院人類輔助生殖中心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的試運行。
3月29日,醫院血液科成功開展首例經外周靜脈中心導管植入術(PICC)。
4月5日,蒙古國政府特殊公務員綜合醫院吉日嘎拉賽漢院長一行應邀到醫院訪問,并與醫院建立合作關系。
4月13日,在“內蒙古百姓口碑金獎單位頒獎活動”中,醫院被授予“內蒙古百姓口碑金鉆獎”榮譽稱號。
4月22日,神經內科袁軍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5月2日,蒙古國總統夫人包勒爾瑪一行到醫院參觀考察。
5月4日,醫院兒科榮獲全國“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5月10日,醫院制定《內蒙古自治區醫院臨床路徑實施方案》,在19個臨床科室、28個病種方面開展臨床路徑試點工作。
5月23日,我國著名血液病學專家和造血干細胞移植專家、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分會會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病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博導黃曉軍教授蒞臨訪問醫院。
5月25日,馬國強、朱華、王玲、岑堯、任補元隨自治區衛生廳代表團赴臺灣參加為期90天的訪問學者培訓。
5月28日,全區醫院感染管理培訓會議暨院感質控中心啟動掛牌儀式在醫院舉行。
是日,醫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簽訂教學與科研合作協議,成為內蒙古自治區醫療行業第一個生物與醫療工程專業碩士、博士辦學點。
是月,袁軍被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
是月,骨關節科徐永勝被自治區團委授予第四屆“內蒙古青年五四獎章”。
是月,高學文隨內蒙古衛生廳代表團出訪美國、加拿大進行衛生保健考察。
是月,云強隨共青團中央出訪日本,進行友好訪問。
是月,醫院成立臨床路徑管理委員會、臨床路徑指導評價小組和臨床路徑督查小組。
6月12日,醫院醫療信息管理中心成立。
6月23日~6月25日,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骨科醫療專家團訪問醫院,使用當今國際上最先進的醫療器械、內固定材料和技術,成功為兩名年齡為14歲、15歲脊柱側彎畸形病兒實施了側彎畸形矯正手術。
6月24日,醫院隆重召開青年工作暨成立青年工作委員會大會。自治區團委統戰部任霄部長、青工農牧部那仁朝格圖副部長等參加大會。
6月28日,蒙古國中央省綜合醫院黨委書記巴圖納森一行在自治區衛生廳外事辦主任朝克的陪同下訪問醫院。
6月30日,醫院印發《內蒙古醫院黨委關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施方案》。
是月,醫院通過實施體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技術(IVF-ET),成功為一例因輸卵管因素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婦實現了臨床妊娠,完成首例試管嬰兒。
7月,朱華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7月1日,醫院成功為自治區98歲高齡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
7月13日,由臺灣蒙藏基金會組織的臺灣醫療考察觀摩團一行10人,在自治區衛生廳外事處處長朝克的陪同下,前來內蒙古醫院參觀訪問。
7月20日,醫院支援卓資縣醫院的“萬名醫師支援農村牧區衛生工程”啟動儀式在卓資縣醫院舉行。
8月2日,醫院公開招聘60名護士和79名護理人員,分配到護理一線工作。
8月7日,自治區衛生系統第一屆醫療設備質量管理控制會議在醫院舉行。
8月9日,內蒙古醫院住院大樓B座開工奠基儀式在醫院舉行。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王喜才、財政廳副廳長云喜順、衛生廳副廳長白寶玉、衛生廳副巡視員尹赤林,以及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政府、政府代建辦、發改委、建設廳和工程建設單位、施工單位、工程監理單位的領導出席了奠基儀式。
8月16日,內蒙古醫學院內蒙古醫院臨床醫學院成立揭牌儀式在醫院隆重舉行。內蒙古醫學院院長歐陽曉暉、內蒙古衛生廳科教處處長蘭峰等參加揭牌儀式。
8月19日~8月21日,醫院檢驗科丁海濤(博士后),當選內蒙古醫學會第六屆檢驗分會主任委員及第一屆內蒙古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主任委員。
8月21日,醫院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合作開辦的第一期工程碩士研究生班。
9月16日~9月20日,醫院眼科崔巍當選為中華醫學會眼科學會全國委員。
9月28日,醫院屈志國副院長榮任國際牙醫師學院院士。
10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任命歐陽曉暉同志為內蒙古醫院院長、黨委書記。
10月12日~10月15日,醫院創傷骨科黎明“外固定技術臨床應用”,入選衛生部、中華醫學會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項目。系醫院建院以來第一次獲批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
是月,醫院被評為“全國醫院醫保管理先進單位”。
11月1日,醫院正式啟動新農合即時報銷工作。
11月10日,國家衛生部派出的防治腐敗體系工作檢查督導組一行,督導檢查醫院行風建設及醫務公開等工作。
11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正式更名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
是月,醫療設備處更名為醫學工程處,取消維修中心、醫學計量科,設立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心、醫療設備應急租賃調配中心。
12月2日,歐陽曉暉院長主持召開門診醫技綜合樓功能布局討論會。
12月7日——12日,醫院選派林琳、岑堯參加自治區紅十字會組織的醫療隊,到興安盟特大暴雪重災區——科右前旗、科右中旗開展巡回醫療服務,為困難群眾送醫送藥。
12月8日,醫院調整急救中心的功能設置,將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眼科、婦產科的急診全部集中到急救中心,實現了急診病人在醫院的一站式救治服務。
是日,醫院普外二科成功完成醫院首例胰島細胞瘤切除術。
12月17日,醫院趙興勝榮獲自治區衛生科技突出貢獻一等獎。
12月22日,醫院網上預約掛號正式開通,成為自治區首家通過“全國門診預約掛號網”向廣大患者提供預約掛號的醫院。
是年,醫院趙興勝、丁海濤榮獲“草原英才”稱號。
是年,眼科格日勒圖入選“中組部第七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是年,在內蒙古婦女第十次代表大會上,醫院朱華被授予自治區“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
是年,醫院趙建平、朱華榮獲第九屆“內蒙古青年科技創新獎”。
是年,趙興勝“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與心率失常的關系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
是年,劉相辰、郭瑞芳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衛生科技突出貢獻獎二等獎。
是年,韓雅君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衛生科技突出貢獻獎三等獎。
是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榮獲“內蒙古自治區衛生科技教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是年,高維實、莎娜、高艷偉、李銳軍等研究課題“誘導Her–2/neu癌基因蛋白特異性CD8+NKT細胞的研究”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
是年,獲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科學技術三等獎的分別是:
劉建平、王向文、郄麗萍等“內蒙古漢族兒童白血病易感性與HLA-DRB1多態性的關聯性分析”;
劉曉玲、孫曉雷、喬在成等“城市大氣可吸入顆粒物對大鼠變應性鼻炎模型影響的實驗研究”;
韓雅君、盧薇、王玲等“冠狀動脈慢血流現象的病理機制討論”;
張繼英、馬玉珍、石玉濤等“RNA干涉用于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基因治療”;
劉艷如、馬玉珍、馬國強等“易感基因多態性與內蒙古地區哮喘相關研究”。
是年,屈志國、蘇寧、金阿榮、袁軍、劉相辰、夏慧琳所研究的課題獲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科研立項,并被評為Ⅰ類課題。
是年,董寶珠、王烯冬、李永輝、杜紅艷、黎琳、任鴻坤、趙興勝、朱華、張春麗、郭換珍、趙建平、張秀麗所研究的課題獲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科研立項,并被評為Ⅱ類課題。
是年,醫院榮獲“全國醫院醫保管理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是年,醫院榮獲“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是年,醫院第六次蟬聯“首府百姓最滿意品牌的綜合醫院”榮譽。
是年,醫院被自治區政府指定為“內蒙古自治區農村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保障試點”定點診療醫院。
是年,醫院編寫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十二五”發展規劃》。
是年,醫院組織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在10個護理單元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試點工作。
是年,醫院生殖醫學中心成功妊娠6例試管嬰兒。
是年,醫院引進具有博士學位人員4人、碩士學位人員21人,提高了醫院高等學歷人員的比例。
是年,醫院成功舉辦了中國骨科院士論壇。
是年,醫院對12家旗縣醫院、鄉鎮醫院、社區服務中心進行了對口幫扶,其中,“萬名醫師對口支援農村牧區工程”協議醫院3家、鄉鎮衛生院4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
是年,醫院免費為盟市、旗縣基層醫療單位培養專業技術人員198人,培訓“西部衛生人才培養”計劃進修人員13人,組織專家下鄉、巡回醫療29次,開展專題講座26次,會診120次,完成手術30例,累計接待基層患者1.1萬人次,診治基層患者4900余人次。向城市低保職工、城市零就業家庭人員、貧困農民工、在校貧困大學生、貧困殘疾人等特困患者發放惠民優惠卡1700張,優惠總金額達210萬元。
是年,醫院成立預算管理委員會,對財務預算工作進行全面運行。
是年,醫院制定《內蒙古醫院引進與培養心臟外科學科高層次優秀人才的工程實施方案》。
是年,屈志國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醫療衛生科技工作突出貢獻二等獎。
是年,保衛處森坡被自治區公安廳、自治區總工會評為先進保安員。蔡立雄同志被評為“見義勇為積極分子”二等獎。
是年,醫院成立“內科胸腔鏡室”,開展“內科胸腔鏡檢查技術”。
是年,李冬梅獲全區醫德先進個人。
是年,醫院住院樓A座被評為“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720620人次,門診手術12944人次,住院手術13370人次,收治病人50793人次。
-
1月11日,醫院急救中心成功救治自治區農大食用扁豆集體中毒的學員。
1月13日,醫院團委與內蒙古自治區第七地質勘查開發院聯合組織了“為我們的青春喝彩”為主題的迎新年青年聯誼會。
1月17日,醫院急救站被評為“120網絡醫院優秀服務急救站”,許玲春獲“優秀急救工作者”稱號。
1月20日,黨委副書記莎如拉代表醫院黨委前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西菜園鄉蘆花園社區開展執政為民教育基地幫扶對接工作。
是月,醫院正式啟動實施《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十二五”發展規劃》。
是月,醫院護士長荊霞被衛生部、團中央評為2009年度衛生系統全國青年崗位能手。
2月24日上午8點,醫院首例“試管嬰兒”成功降生。標志著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此項技術獲得成功。
3月18日,醫院召開第九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醫院院長、黨委書記歐陽曉暉作了題為《同心同德干事業,開拓進取謀發展,為建設自治區一流的醫學中心而努力奮斗》的工作報告。
3月19日,在全院表彰大會上,有15個先進集體、142名先進個人受到表彰。(7.1)
是日,醫院趙立新、辛瑞強和北京腫瘤醫院專家蘇向前,為80歲高齡患者成功完成了腹腔鏡下直腸癌全直系膜切除術(TME)。
3月28日,醫院成立住院部,隸屬醫務處。
4月1日,醫院被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授予“定點幫扶興安盟工作先進單位”,王孟和獲得“定點幫扶興安盟工作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4月6日,醫院舉辦“青年教師理論課競賽”,眼科教研室選送的選手路強奪得第一名,神經內科教研室獲得“教研室組織獎”。
4月16日,醫院成功舉辦青城首屆臨床影像病理討論會。
4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核準內蒙古自治區醫院更名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
4月27日,醫院舉辦全區感染管理培訓會議同時啟動建立自治區醫院感染監控網。
5月10日,醫院承辦呼和浩特地區首屆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推進暨黨支部書記培訓會。
5月18日,醫院心內科首次完成3例患者外周血干細胞的分離和采集工作。
5月19日,自治區老衛協與內蒙古醫院老衛協分會聯合在土左旗大岱區域服務中心衛生院舉行下鄉義診活動。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名譽會長、自治區老年衛生協會會長云曙碧、自治區老年衛生協會副會長劉樹濤、原內蒙古醫院院長趙玉英等老專家20余人深入基層為老百姓送醫送藥。此次義診活動共免費發放藥品近5000元,診治患者近300人次。
是日,醫院小兒血液科劉建平帶領的團隊在移植專家黃曉君、黃東升的指導下,成功完成首例自體干細胞的采集、凍存工作。為自體干細胞移植奠定了基礎。
是月,衛生廳廳長畢力夫,到醫院干部保健所視察省級干部健康體檢工作及兒科病房。
是月,護理部首次編印了《優質護理服務通訊》,錄制了《護士服務工作規范》光盤。
是月,醫院消化科副主任楊捷,內分泌科副主任李冬梅,腎內科護士長趙愛武,被評為“全區醫德醫風先進個人”受到表彰。
6月1日,醫院心內科首例肺動脈高壓干細胞移植成功。
是日,完成在編人員首次全員崗位聘用。
6月2日,醫院眼科崔巍當選為新一屆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白內障學組委員。
6月14日,自治區檢察院預防職務犯罪處領導,到醫院視察創建“無職務犯罪單位”活動工作。
是月,醫院老干部合唱隊參加“區直機關紀念建黨90周年紅歌會”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
是月,屈志國、任志亮被評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是月,醫院原藥劑處、藥事管理委員會正式更名為藥學處、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
是月,醫院出臺基本醫療保險考察細則、醫療設備租賃調配試行管理辦法、醫療器械(設備、耗材)購置管理辦法。
是月,護士長趙愛武“腹膜透析操作圍裙帶”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專利證書。
7月1日,醫院啟動護理技能培訓中心。
7月8日,醫院開展臨床路徑,新增加55個病種。
7月14日,“2011內蒙古國際微笑行動”在醫院舉行。自治區人大、政府、衛生廳等部門領導以及來自美國、加拿大、泰國、菲律賓、以色列等國家的國際、國內志愿者參加啟動大會。
是日,衛生部全國無煙醫療衛生系統創建工作檢查督導組,對醫院“創建無煙醫院”的工作進行督導檢查。
是日,應醫院邀請,臺灣陽明大學黃碧桃教授在醫院做《臺灣小兒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進展及現狀》及《川崎病診療及遠期追蹤》的學術演講。
7月15日,醫院小兒血液科成功完成兩例兒童造血干細胞移植,填補了這一領域的空白。
7月18日,醫院王舉團隊,成功為55歲患者實施了腹腔鏡下右半結腸切除術該手術的順利完成,標志著醫院在獨立自主施行腹腔鏡腸道腫瘤手術技術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7月19日,自治區衛生廳正式批準醫院籌建內蒙古自治區遠程會診系統(即內蒙古自治區遠程會診醫學中心)。
7月21日,醫院在全國衛生系統第七屆走向人文管理高層論壇上榮獲“醫院文化建設創新獎”、醫學工程處榮獲“具有特色醫院科室文化建設獎”。
是月,衛生廳對醫院申請心臟死亡器官捐獻試點工作進行現場審核。
7月22日,醫院新建門診大樓和住院大樓C座舉行開工奠基儀式,巴特爾、呼爾查、劉新樂、娜仁、牛廣明、楊成旺等自治區領導出席開工奠基儀式。
7月25日,全國醫院“三好一滿意”品牌工程建設專題研討會一行來醫院進行了參觀調研。對醫院落實“三好一滿意”活動給與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7月28日,醫院與武警醫院東蘇旗邊防大隊共同舉行了“真情走邊關”警民共建義診活動。
是月,醫院為102名貧困唇腭裂患者進行免費手術和治療。
是月,醫院獲民主評議政風行風工作成績突出單位。
8月1日,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一行到醫院訪問講學。同時特聘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于君兩位教授為醫院名譽教授。
是年,消化內科成功開展膽管支架植入術,胃底靜脈曲張人體組織膠栓塞術。
8月18日,醫院住院樓B座(干部保健醫院大樓)封頂。
8月24日,原醫院門診掛號室與收費職能合并,成立門診掛號收費科,劃歸計劃財務處;原門診病案室劃歸醫院病案室,隸屬醫務處;內科門診、外科門診、專病門診、注射室由護理部劃歸門診部,隸屬醫務處;住院接診處由護理部劃歸住院部,隸屬醫務處;檢驗科采血室、核醫學科采血室合并為門診采血室劃歸門診部,隸屬醫務處。
8月29日,醫院與天津泰達心血管醫院聯手實施“中國移動愛心行動”,為我區1100名7歲以下兒童免費進行先心病篩查及手術。
8月30日,醫院引進北京國天物業管理公司接管醫院物業管理工作。
8月31日,醫院首次開展院內科研項目評審工作。
是月,醫院被衛生廳授予“全區衛生應急先進集體”。
是月,本年度醫院“博愛一日捐”共籌集善款98932元。
9月6日,醫院胃腸外科成立。
9月8日,醫院首例自主進行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試管嬰兒順利降生。
是月,醫院院報榮獲“全國優秀醫院報刊”。
9月27日,醫院制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十二五”學科建設發展規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科技創新獎勵辦法》。
9月28日,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核準醫院內設機構18個:黨委辦公室、紀檢監察室、工會、老干部處、院長辦公室、計劃財務處、總務處、教學處、醫務處、護理部、干部保健所、人力資源管理處、保衛處、質量管理處、科研處、醫療保險管理處、藥學處、醫學工程處。
9月29日,醫院召開首屆科技大會。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牛廣明、衛生廳廳長畢立夫、副廳長烏蘭,自治區科技廳副廳長馬強出席,并為獲獎人員頒獎。
10月1日,普外一科、普外二科劃分為肝膽胰脾外科、甲狀腺乳腺疝氣血管外科、胃腸外科。
10月23日,臺灣蒙藏基金會組織臺灣醫療考察團一行,到醫院訪問講學。
10月31日,醫院崔巍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1.8mm微小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
是月,醫院王飛、于磊、劉勇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合計金額154萬元。
是月,醫學工程處起草內蒙古自治區地方計量檢定校準規范《血液透析檢定規程》JJF(蒙)016-2011。
11月26日,醫院承辦首屆大草原心血管及心血管疾病質控會議。
是月,醫院心血管內科被確定為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單位,國家投入500萬元,醫院配套500萬元,用于心內科建設。這是醫院首次獲得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
12月6日,由區內94家醫院加盟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聯盟成立。
12月7日,醫院與中國農業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銀醫信息化建設合作項目正式啟動。
12月12日,孫德俊就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
12月14日,胃腸外科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腹腔鏡試管裂孔疝修補和胃底折疊術。
12月16日,醫院腫瘤內科張翠英申報的科研項目《非小細胞肺癌靶向治療和化療與相關基因的關系》獲自治區首次吳階平醫學基金會立項。
12月27日,醫院領導班子,到中國人民解放軍預備役30師88團駐地,開展軍民共建活動。
是月,醫院首次在全院環節干部中開展年度述職工作。
是年,心血管內科團隊榮獲“草原英才創新創業團隊”稱號。
是年,醫院王舉、馬玉珍、劉勇智、韓曉芳、郭瑞芳、高維實、劉相辰榮獲“草原英才”稱號。
是年,醫院劉曉琴、任鴻坤、云麗娜入選“中組部第八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是年,醫院朱華的《國家應制定政策對嬰幼兒實行強制性醫療保險》提案,入選自治區政協提案。(8.1)
是年,醫院實現門診掛號收費“一站式”服務;醫院開通門診醫生工作站,建立門診掛號、就診、交費、檢查、取藥等全面聯網的電子網絡導診系統。
是年,醫院制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實施方案、管理辦法、考核細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保險管理辦法和考核細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保住院患者費用指標控制方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科研經費使用辦法》等制度。
是年,醫院實施《宣傳工作管理辦法》、《宣傳工作獎勵辦法》及《宣傳工作應急預案和條例》。
是年,醫院實施《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考勤暨休假管理辦法》、《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關于調整職務津貼等職工待遇的決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院黨風廉政建設及糾風工作要點》。
是年,院長與各科室主任簽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責任書。
是年,醫院首次設立院內科研專項基金,180萬元,資助36項院內科研項目。
是年,醫院加強醫技護理信息化建設,啟用檢驗標本的條碼管理。
是年,醫院制定頒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志愿者服務實施方案》。
是年,馬國強、高維實、王佳烈等“樹突狀細胞聯合LAK細胞對腫瘤免疫的生物學特性研究”、艾榮、蘇雅拉其木格等《學齡兒童血鉛水平及其對腦電生理和智力發育影響的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是年,馬國強獲“第六屆中國呼吸醫師獎”。
是年,楊捷被評為全國衛生系統“醫德標兵”。
是年,趙興勝榮獲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是年,醫院榮獲全國衛生系統“醫院文化建設創新獎”。
是年,醫院工會被評為全國教科文衛體系統“模范職工之家”。
是年,醫院被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心臟死亡捐獻器官移植(DCD)試點醫院。并成立肝臟移植、腎臟移植和心臟移植工作組。
是年,醫院與中國電信內蒙古分公司簽訂協議,《建設醫院移動醫療、護理管理系統》。
是年,醫院籌備啟動新門診大樓及住院C座的建設工作,成立基礎建設項目領導小組。完成舊食堂、制劑樓、原幼兒園、變電室的拆遷工作。改造擴建洗衣房,增添了大型洗滌設備。
是年,醫院與呼和浩特市交警隊聯合建立交警拓寬協警機制。
是年,醫院在烏海、阿拉善盟、巴彥淖爾市免費篩查先心病患兒5000余人;向基層群眾發放優惠卡1700余張,為患者減免醫療費用共計1554557.39元。
2011年,腫外一科、消化西區、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優質護理服務考核優秀病房;賈秉芳、李素珍、趙娜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優質護理服務考核優秀個人;趙愛武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全區醫德先進個人。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897433人次,門診手術11913人次,住院手術13974人次,收治病人55876人次。
-
1月5日,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任命石向榮、高關心、云志中、袁軍為醫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1月6日,自治區衛生廳審批,醫院在原運動醫學科基礎上成立內蒙古自治區運動醫學中心。
1月11日,自治區衛生廳廳長、黨組書記畢力夫在廳紀檢組組長楊文忠、辦公室主任王占國、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侯鳴一行,慰問醫院特困職工。
1月14日,醫院黨委召開醫院先進模范人物、民主黨派代表、離退休老同志迎春茶話會。
是日,醫院泌尿外科采用腹腔鏡微創技術為一名58歲女性患者成功進行了腎部分切除術,打破了內蒙古自治區首例不開刀腎腫瘤切除術零的歷史。
1月18日,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歐陽曉暉主持召開新任班子第一次會議,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是日,保衛科升格為保衛處,分設消防安全科和治安科。醫療信息管理中心升格為質量管理處,設政策研究室和質量管理科。
2月6日,醫院首次開展全院護士長年度述職匯報。
是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區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審核專家組一行,來醫院檢查指導工作。
2月25日,醫院邀請北京協和醫院病案專家劉愛民教授來醫院作病案書寫與質量控制講座。
是日,醫院甲乳疝血管外科聯合介入科完成巨大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
2月28日,醫院率先在全區啟動籌建“無線數字醫療”。
是月,醫院被衛生部、中央殘聯確定為《貧困聾兒人工耳蝸搶救性康復項目》定點手術醫院。
是月,醫院胃腸外科王舉完成自治區首例“完全腹腔鏡全結腸切除加直腸和肛門切除術(miles手術)”。
3月3日,醫院啟動“志愿服務在醫院”活動,成為自治區首家開展此項活動的單位。
3月8日,自治區“造血干細胞治療技術”評審專家組對醫院小兒血液科開展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技術進行資格審查及檢查。
3月9日,由北京成龍慈善基金會、內蒙古自治區九三學社區委攜手開展的,并由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具體實施的“內蒙古自治區貧困兒童住院大病救治項目”啟動儀式在醫院舉行。
3月10日,醫院成功舉辦首屆聯盟醫院護理部主任培訓班。
3月13日,醫院召開宣傳工作暨通訊員培訓會議。
3月15日,醫院成功舉辦全區感染管理培訓班。
是日,北京協和醫院李學旺教授來醫院進行教學查房示范和教學專題講座。醫院為李教授頒發了客座教授聘書。
3月16日,腫瘤外二科曹中偉、云耀峰、查尼爾通力合作完成了醫院首例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即刻運用背闊肌肌瓣聯合假體乳房重建術,填補了醫院乃至全區此類技術的空白。
3月17日,醫院舉辦首期中高層干部培訓班,領導班子及環節干部參加了培訓。
3月23日,醫院第九屆職工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順利召開。院長、黨委書記歐陽曉暉在會上代表醫院黨委作《全面開展落實“十二五”發展規劃,不斷開創醫院改革與發展的新局面》工作報告。
是月,醫院頒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質量管理與考核方案及實施細則(2012版)》。
是月,泌尿外科首次獨立完成2例解剖性后腹腔鏡腎上腺切除術。
是月,醫院皮膚科引進德國進口UVB紫外光皮膚病全身艙治療儀。
4月1日,醫院舉辦首次消防知識培訓及緊急疏散逃生演練。
是月,救治1例眼部螺紋鋼筋穿刺傷患者。(7.3)配圖片
4月16日,醫院成功舉辦首次學術病例討論會。
4月17日,醫院與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簽約,正式接受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諧家庭專項基金的捐贈。
4月21日,內蒙古自治區運動醫學中心在醫院成立。
4月25日,醫院成為“神華愛心行動”定點醫院。
4月25日,醫院心血管內科入選“草原英才”創新團隊,劉相辰、郭瑞芳、韓曉芳、馬玉珍、高維實、劉勇智入選培養(三類)的“草原英才”,王舉入選剛性引進(三類)的“草原英才”,共獲自治區155萬元的“草原英才獎勵性補貼”。
是年,郭瑞芳獲內蒙古自治區中青年科學技術創新獎。并評為“草原英才”工程科技領軍人才、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入選2012年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4月26日,腫瘤外一科劉彥恒團隊完成醫院首例右肺中下葉?狀切除及上葉支氣管部分切除術。
4月26日~5月3日,醫院舉行首屆藝術作品展示大賽。
4月27日,醫院被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授予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狀。
是日,醫院正式全面實施質量考核工作。
5月3日,醫院手術麻醉一科獨立完成自治區首例CT引導下腹腔神經節毀損手術。
5月9日~6月7日,醫院開展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由原來的41個支部增加到49個。
5月10日,醫院隆重召開紀念“5·12”國際護士節100周年暨表彰大會。
5月14日,衛生部督導檢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萬民醫師工程、骨干醫師培訓及預約診療服務開展情況。
5月16日,醫院腫瘤外二科獨立完成首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結術后即刻保乳術。
5月17日,醫院泌尿外科完成院內首例后腹腔鏡解剖性腎癌根治手術。
5月24日,醫院特邀北京大學哲學系冀建中教授為全院環節干部做中國傳統文化專題講座。
5月25日~5月26日,醫院盧計成、鐵木爾、劉彥恒、陳鳳及李星智作為代表參加了中國工農民主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六次代表大會。鐵木爾主任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委員。
5月26日,醫院肝膽胰脾外科完成首例保胰脾腺腫瘤切除術。
5月29日,醫院全面開展“三好一滿意”活動。
是月,自治區團委授予醫院團委“全區五四紅旗團委”;急診科何濤全區優秀志愿者。
是月,直屬機關團工委授予醫院神經內科團支部、附屬衛生學校團委自治區直屬機關先進基層團組織,授予醫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歐陽曉暉青年貼心人、烏日罕優秀共青團干部、醫院附屬衛校學生田婧優秀共青團員。
6月2~7日,醫院選派20名醫護技骨干,參加跨海區醫療救護拉動訓練。
6月3日,醫院肝膽外科完成一例罕見巨型脾畸胎瘤切除術。
6月5日~6月7日,醫院舉辦“電子護理病歷規范操作”培訓。
6月12日,衛生部醫管司副司長孫陽來醫院視察遠程醫療中心并指導工作。
6月15日,醫院黨委召開新一屆黨支部書記會議,新當選的49名黨支部書記和7個黨總支書記參加了會議。
是日,醫院呼吸科與介入導管室、急診病房、心內科等多科室合作成功救治一例老年肺心病、冠心病、糖尿病合并Ⅲ度房室傳導阻滯患者,成為醫院多學科、多科室共同協作、救死扶傷的典型范例。
6月17日,遠程醫療中心正式成立內蒙古醫院協會遠程醫療管理專業委員會。
6月27日,醫院神經內科正式啟用視頻眼震圖,這一項目的開展填補了自治區此類醫療業務的空白。
7月,高關心入選自治區草原英才、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第二層次,夏慧琳入選新世紀321人才第二層次。
7月1日,中國人權發展基金會和諧家庭基金“早產兒救助”項目啟動儀式在醫院舉行,成為內蒙古地區唯一一家早產兒救治基金管理及救治中心。
是日,小兒血液科團隊開展自治區首例“異基因骨髓及外周血干細胞移植技術治療兒童白血病”,填補自治區空白。
7月2日,泌尿外科開展呼市首例心臟死亡器官捐獻同種異體腎移植術。
7月20日,醫院神經內科首次使用臍血干細胞治療一例大面積腦梗死患者。
是日,醫院首批接受心臟死亡器官捐獻—腎移植患者康復出院。
8月1日,北京成龍慈善基金會首批救助4名先心病貧困兒童,在醫院完成了手術。
8月7日內蒙古自治區機構編制委員會核準撤消醫院保健分院,醫院制劑中心自收自支事業編制35名,醫院內設機構領導職數41名(18正、23副)。
8月10日,醫院重新修訂下發十五項院內核心制度。
8月11日,醫院遠程醫療中心開展首次遠程教學講座。
8月14日~8月15日,醫院首次開展院內科研基金項目評審工作,在68個參加初審的科研立項中,通過初審項目47項,其中基金重點項目5項,基金普通項目42項。
是日,醫院腫瘤外一科成功完成院內首例胸腔鏡下胸腺瘤切除術。
是日,醫院決定設置臨床輸血科。
8月18日,內蒙古醫學會腫瘤內科分會成立大會在醫院召開,醫院腫瘤內科張翠英擔任主任委員。
8月18日~8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專家組前往圖牧吉勞教(戒毒)所為干警、職工、家屬及勞教、戒毒人員進行為期兩天的義診。
8月31日,醫院人類輔助生殖中心開展體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正式運行。
8月,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檢書記莎如拉,帶領專家志愿者醫療隊到呼倫貝爾、烏蘭察布、錫林郭勒、赤峰、通遼、興安盟等六個盟市,十七個旗、縣、鄉、嘎查及醫療點,開展健康萬里行宣教活動。
9月9日~9月22日,醫院委任邢彩霞為隊長,帶領梁秀琴、包春芳等25名護士長赴新加坡中央醫院,執行醫院護士長專業進修培訓任務。(有照片)
9月13日,民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總支成立大會在醫院舉行。
9月14日~9月16日,醫院與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聯合在醫院舉辦了“全國疑難肝膽外科疾病診療進展學習班”。
9月17日,醫院多學科醫務人員聯合,成功搶救一例螺紋鋼筋貫通穿傷患者。
是日,醫院心血管內科團隊被評為自治區創新創業人才團隊。
9月19日~9月20日,醫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孫德俊在全國醫院管理創新交流研討會上,作了題為《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不斷優化門診服務流程》的專題講座。
9月26日,泌尿外科完成自治區首例單孔腹腔鏡腎囊腫去頂減壓術手術。
9月28日,醫院第二屆科技大會召開,醫院對獲得度科研立項、科學技術成果、學術論文和專著、學科建設、專利、科研先進集體和優秀個人、新技術和新業務等10個項目的人員和集體進行表彰獎勵。
是月,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感染管理專業委員會授予劉衛平“全國醫院感染管理優秀青年學者”榮譽稱號。
是月,醫院引進第二代炫速雙源CT。該設備是呼和浩特市首臺超高端CT機。
10月15日,醫院新生兒科成功救治900克袖珍男嬰。
10月23日,中紀委駐衛生部紀檢組組長、衛生部黨組成員李熙一行調研醫院“三好一滿意”的落實情況。
是日,甲乳疝血管外科成功救治一位巨大甲狀腺腫瘤切除術的患者。
10月23~31日,衛生部“醫療質量萬里行”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督導檢查組一行,對醫院“醫療質量萬里行”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優質護理服務及輸血科管理專項整治活動開展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10月25日,成龍基金救助的首例雙足內翻貧困女童痊愈出院。
是日,醫院召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預防與診療培訓會議。
是日,醫院眼科完成自治區首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微切口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
10月29日,自治區首臺SPET/CT落戶醫院,正式投入使用。
是月,世界上最先進的多軸全方位機器人式血管造影和介入系統在醫院投入使用。該設備是醫院在全區建立第一個“復合手術室”(雜交手術室)的主題設備。
是月,醫院生殖中心開展無痛取卵術。
是月,醫院健康體檢中心首次引進使用雙能X線骨密度儀。
11月1日,醫院成立PICC??崎T診。
11月4日~11月17日,醫院委任白雪梅為隊長、帶領雷秀文等25人赴新加坡中央醫院,執行醫院護士長專業進修培訓任務。(有照片)
11月6日~11月7日,醫院楊曉玲在全國衛生系統護士崗位創新技能競賽中,榮獲兒科護理項目全國第五名、內蒙古自治區代表隊團體獎第一名。
11月9日,醫院專家志愿者大講堂再次走進校園,為內蒙古經貿學校的近百名師生進行健康講座。
11月10日,在中華臨床醫學工程及醫療信息化大會暨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第十三次學術年會常委會改選會議中,醫院副院長高關心當選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王學軍和夏慧琳當選本屆學會委員,夏慧琳榮獲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十大杰出青年”稱號。
11月13日,醫院黨委召開“關于授予醫院創先爭優活動示范黨支部、示范黨員和示范黨務工作者的決定”,授予神經內科康復科黨支部等10個支部為示范黨支部,常琛等129名同志為示范黨員,蘇曉煒等21名同志為示范黨務工作者。
11月22日,自治區衛生廳常務副廳長、黨組成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黨委書記歐陽曉暉應邀做客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行風熱線。
11月23~29日,在全國內鏡診療管理和技術交流大會上,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譚朝輝在大會泌尿外科分會場做手術演示,表明醫院泌尿外科內鏡診療技術水平已躋身全國先進行列。
11月29日,醫院召開副處級干部民主推薦大會。
11月,李冬梅榮獲“創先爭優活動示范共產黨員”稱號。
是月,醫院成立自治區首家醫院回訪中心。
12月7日,醫院計劃財務處獲“內蒙古自治區政府采購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2月13日,醫院在全區率先召開廉潔風險防控工作動員大會。
12月27日,醫院制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肺復蘇術培訓考核實施方案》,同時在全院開展心肺復蘇術技能培訓與考核。
是日,醫院啟動門診電子病歷系統。
是月,劉衛平被衛生部醫院感染培訓基地評為“全國醫院感染橫斷面調查先進個人”。
是月,醫院成綏生榮獲“全國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是月,肝膽胰脾外科、血液科、重癥醫學科三個青年集體被區直機關團工委命名為度自治區直屬機關青年文明號。
是年,醫院甲乳疝血管外科完成了院內首例頸動脈—鎖骨下動脈搭橋術。
是年,醫院心胸外科完成院內首例主動脈全弓置換術。
是年,醫院關節骨科為百歲高齡老年患者進行關節置換術(膝、髖關節),讓百歲老人站起來。
是年,醫院急診醫學科被確定為國家臨床重點??平ㄔO項目單位。
是年,醫院檢驗科丁海濤、腫瘤外科高維實、眼科路強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金。
是年,醫院肝膽胰脾外科成功實施首例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
是年,副院長趙興勝榮獲“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獎”。
是年,消化內科郭瑞芳榮獲“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是年,耳鼻咽喉科榮獲“草原英才創新創業團隊”稱號。
是年,副院長高關心,神經內科馬翔凌,兒科朱華,骨關節科徐永勝,耳鼻咽喉科劉曉琴,皮膚性病科木其日,醫學檢驗科趙建平榮獲“草原英才”稱號。
是年,副院長趙興勝、醫學檢驗科趙建平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人選。
是年,腎內科于磊、骨關節科徐永勝、神經外科吳日樂、醫學工程處夏慧琳、醫學檢驗科丁海濤、消化內科郭瑞芳、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是年,醫院申報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64項,其中獲得通過并得到資助的有25項,資助經費共計118萬元。
是年,內蒙古醫學運動中心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骨關節外科開展首例關節鏡下髖關節盂唇撕裂修復、髖關節撞擊征、髖關節滑膜炎清除術及關節游離體摘除術。
是年,醫院被內蒙古自治區醫保局評定為度自治區A級定點醫療機構。
是年,泌尿外科成功完成一例經腹腔鏡下腎盂輸尿管成形術。
是年,醫院正式開通“銀醫一卡通”互聯自助服務系統,在醫院設立了各種自助服務機160多臺。(20.1具體日期)
是年,醫院制定下發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內部審計管理辦法》、《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經濟合同管理審計辦法》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外包工程管理審計辦法》內部審計管理辦法。
是年,醫院自治區本級醫療保險參保職工第二代社會保障卡發放使用。
是年,醫院中醫科莎玫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稱號。
是年,醫院被授為“神華愛心行動”合作醫院。
是年,醫院獲“第四屆全國醫院(衛生)文化建設先進單位”、“醫院宣傳與文化創新優秀網站”兩項殊榮。
是年,冀洪峽“一次性使用呼叫器護理套”;何慧玲“一次性使用催吐容量器”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認證。
是年,醫院制定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院聯盟實施方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績效工資調整方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關于“早產兒救助專項資助金”救助機構的組成及流程方案》
是年,泌尿外科護理單元榮獲“全區巾幗文明崗”。
是年,急診科榮獲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巾幗標兵崗”;王硯麗榮獲全區醫藥衛生系統爭先創優先進個人;急診科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巾幗文明崗”。
-
1月4日~1月8日,院長歐陽曉暉出席呼和浩特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
1月10日,醫院為雪災災區捐贈100套棉被褥,并協同有關部門及時將100套棉被褥送到自治區接收救災捐贈工作站。
1月12日,醫院榮獲衛生部醫療服務監管司授予“醫院改革創新獎”。
1月25日,“逐級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書簽訂儀式暨崗位消防安全培訓講座”在醫院舉行。
1月29日,醫院工會舉辦了2010年度“優秀工會積極分子、優秀工會工作者及先進工會組織”表彰大會。
2月18日,醫院擬聘的168名護士正式進入各臨床科室參與輪轉培訓。
2月19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黨組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人名)十九位處級干部任免職備案的批復》下發至醫院。
是月,腎內科于磊被共青團中央、衛生部評為2011年度全國衛生系統青年崗位能手。
3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歐陽曉暉主持召開黨委中心組學習會暨首批新任處級干部進行黨風廉政教育集體談話會議。
3月7日,青海省衛生廳考察團馬海莉廳長一行來醫院進行考察交流。
3月6日,醫院開展了為期四天的“健康草原行”大型公益活動并赴四子王旗探望草原母親都貴瑪老人。
3月22日—2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第十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召開。大會以無記名投票的形式選舉了第十屆職代會常設委員會委員及干部監督委員會、職工福利委員會、代表提案委員會委員。
3月30日,醫院高關心、劉曉琴、馬翔玲、木其日、徐永勝、趙建平、朱華被正式推選為年度培養“草原人才”人選。
是月,醫院召開第九屆三次職工代表大會,共收到提案65條。
4月1日,醫院召開“反扒、反盜”專項行動動員大會。
4月7日,醫院開展“非典·十年”有獎征文活動,并將獲獎文章刊登在《內蒙古醫院報》450期。
4月19,醫院隆重召開反腐倡廉宣傳教育月和嚴肅工作紀律、整頓工作作風動員大會。
4月22日,受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委托,自治區衛生廳徐宏志副廳長帶隊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領導班子度工作實績進行了考核。
5月16日,醫院團委舉辦的“中國夢·白衣頌”“最美”人物評選表彰活動共選出“最美青年”10名、提名獎13名以及參與獎13名;“最美志愿者”5名、提名獎5名;“最美帶教老師”5名、提名獎5名。
5月23日~5月25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檢查組對醫院進行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認定現場檢查。
5月29日,醫院迎接等級醫院評審自查工作正式啟動。
5月31日,醫院完成內蒙古首例兒童死亡器官捐獻,救治兩名成人尿毒癥病人的腎移植手術。
是月,內鏡中心護士石如玉被自治區團委評選表彰為“全區優秀共青團員”;兒科護士楊曉玲被自治區團委授予“全區最美青工”榮譽稱號。
6月1日,醫院順利通過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專家組的現場考評,成為“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
6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舉行第一屆“健康行·萬步走”活動。
6月22日~23日,醫院成功舉辦聯盟醫院護理技能競賽,競賽共取得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6名。
6月23日,醫院脊柱外科為一名腎癌胸9轉移患者行胸9轉移瘤微波消融術,術后患者截癱癥狀恢復正常,生存期延長,生活質量提高。這一類手術為我區首例,填補了自治區脊柱轉移瘤治療的空白。
6月29日,醫院啟動“萬名醫師對口支援農村衛生工程”。
7月,外周靜脈中心置管技術(PICC)單獨成立科室,成為自治區第一個獨立PICC科室。
7月4日,醫院舉行“三型黨支部”、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表彰大會。表彰神經外科等11個“三型黨支部”、鳳英等85名優秀共產黨員、任志亮等18名黨委工作者。
7月7日,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周海宏教授為醫院全體環節干部及青年朋友進行了一場題為《走進音樂世界——兼談藝術在人類生活中的意義》的講座。
7月17日,物理檢查科心電圖室劃歸醫務處門診部。
7月18日,醫院整頓醫藥、醫療器械領域工作紀律專項工作大會在醫院召開。
7月22日,醫院建立內蒙古自治區基層醫生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培訓基地。
8月3日~4日,2013年院內科研基金項目評審工作完成,共涉及33個學科,受理申報70項,通過科研處初審的共65項。
8月8日,醫院心內科為一位外國友人Jamal Malakut成功實施心血管介入術。
8月16日,醫院肝膽外科成功完成首例78歲高齡老人肝左葉切除術。
8月21日,醫院歐陽曉暉院長和莎如拉副書記做客《行風熱線》直播間。
8月28日,醫院決定用三年時間為科右中旗免費培養100名貧困家庭子女進行學習護理專業。
8月,劉衛平被授予“全國優秀醫院感染管理者”榮譽稱號。
9月1日,醫院派趙興勝為隊長帶領22名處級干部赴新加坡執行為期半個月的醫院管理人員培訓任務。
9月6日,臺灣蒙藏基金會考察團一行在內蒙古衛生廳國際交流中心主任朝克的陪同下來醫院參觀考察。
9月14日,“青城號”流動醫院車走進清水河縣教師隊伍,為一所中學、兩所小學,共430名教師進行了為期兩天的健康體檢。
9月16日,院長歐陽曉暉帶領醫院班子全體成員主動走訪衛生廳征求對醫院的建議和意見。
9月17日~9月18日,歐陽曉暉帶隊帶隊,深入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聯系點開展專題調研。
9月17日,醫院為六位白血病貧困患兒發放“神華——愛心行動”醫療救助款17萬元。
9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廳批復“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建立內蒙古自治區呼吸疾病院士工作基地”的申請報告
10月,醫學工程處成立了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可靠性研究室。
10月15日,衛生廳黨組成員、巡視員、廳群眾路線實踐活動督導一組組長賀豐奇率督導一組進駐醫院,征求職工對醫院班子的意見。
11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谱o士培訓班在醫院正式開班。
11月2日,醫院舉行了第二屆“健康萬步行”大型集體活動。
11月9日,醫院在自治區第三屆“臨床技能競賽”中,學生選手張永榮獲內科組二等獎,王慧婷榮獲婦產科組三等獎,冀麗娜榮獲兒科組三等獎,同時醫院獲得了優秀組織獎。
11月14日,醫院心胸外科為先心病患兒成功實施手術。
11月25日,由內蒙古慈善總會、呼和浩特開發區和創維集團為醫院新建B座住院大樓捐贈的500臺創維液晶電視機抵達醫院。
11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聯盟年會暨首屆醫院聯盟院長論壇隆重召開。
12月5日,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視察醫院重點在建項目工程的建設情況。
12月3日,醫院組織200多名干部、職工參加全區“六·五”普法考試。
是日,丹麥雷度ABL80 Flex血氣分析儀“入駐”醫院麻醉二科。
12月6日~12月7日,醫院舉辦了“首屆護士長技能比武”。
12月20日,醫院隆重召開度科技大會對51個集體和個人,501項科研成果進行了獎勵,獎勵金額達218.9萬。
12月31日,醫院工會舉行2014年度迎新年游藝會。
是月,骨關節科、腫瘤內科三區被區直機關團工委命名為2013年自治區直屬機關青年文明號。
是月,耳鼻喉科開展了自治區首例骨錨式助聽器植入術。
是月,婦產科超聲室并入物檢科,原物檢科更名為超聲醫學科。
是年,內鏡中心趙貴君,骨科脊柱外科王飛,神經外科吳日樂,手術麻醉一科王愛桃,眼科云麗娜、杜紅艷、路強,心血管內科韓雅君、高迎春、劉喜,腫瘤內科東麗,干部保健所海榮榮獲“草原英才”稱號。
春節前夕,醫院在全院各病區的病室內安裝了液晶電視。
是年,醫院肝膽胰脾外科獨立完成精準外科時代的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是年,歐陽曉暉院長率醫院部分政協委員及專家,參加了自治區政協組織的赴蘇尼特右旗的扶貧義診活動。為當地四個衛生院捐贈了價值11萬元藥品及器械。
是年,醫院脊柱外科成功開展經皮穿刺椎間孔微創技術。
是年,醫院率先在自治區內開展超聲造影診斷技術。
是年,醫院正式制定下發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關于加強出國經費管理的相關規定》、《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公務接待制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公務用車管理制度》等三項“三公”經費管理制度。
是年,醫院投資130萬資助院內科研基金34項。其中,重點項目2項,普通項目17項,創新基金15項。
是年,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制定了《學科建設實施方案》、《學科帶頭人選聘與管理辦法》、《學科評價與管理辦法》。
是年,醫院神經外科吳日樂、神經內科申杰、生殖中心馬玉珍、檢驗科謝基明分別申請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各一項。
是年,醫院修訂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內設機構與部門職責》。
是年,印發了《臨床診療指南》、《臨床技術操作規范》、《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工資制度》。
是年,醫院成為“亮康行動建設基地”,醫院完成了九三學社扶持項目亮康行動,免費治療白內障患者200例。
是年,醫院為農村合作醫療及貧困患者減免醫療費用374萬元。
是年,醫院在健康報、內蒙古日報、北方新報、呼和浩特晚報、內蒙古電視臺、呼和浩特市電視臺等主要媒體刊登、播發宣傳信息404條,醫院門戶網站登載動態新聞280篇,衛生廳網站發布新聞76篇,接收廣播、電視媒體采訪219次。
是年,醫院組織編寫完成了全區首部反映醫院醫務人員救死扶傷事跡的《心路——醫者平凡的故事》一書。
是年,醫院小兒血液科劉建平獲“全國醫德標兵”榮譽稱號。
是年,醫院病理科宋曉燕、神經外科趙海霞獲自治區“醫德先進”榮譽稱號。
是年,醫院心血管內科韓雅君獲自治區“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
是年,醫院被中國衛生文化委評為“全國醫院文化載體富有特色的單位”。
是年,消化內科通過了衛生部組織的“臨床藥物實驗基地”驗收。
是年,趙海霞榮獲全區醫德先進個人;楊曉玲榮獲全區五一勞動獎章。
是年,呼吸內科開展“肺泡灌洗液細胞學分析”“鼻灌洗液細胞學分析”“誘導痰細胞學分析”“咳嗽敏感性測定”“呼出氣一氧化氮測定”“24小時食道PH值測定”“哮喘專病門診”“慢阻肺專病門診”。
是年,住院樓B座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草原杯”。
是年,醫學工程處榮獲中國醫院協會頒發的“第一屆醫學影像設備管理優秀獎”。
是年,冀洪峽、張燕“皮試檢測器”;冀洪峽“靜脈輸液留置安全保護套”;醫學工程處“一種腔鏡手術操作訓練器”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認證。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1107716人次,門診手術11274人次,住院手術人次15867人次,收治病人68386人次。
-
1月1日,歐陽曉暉卸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黨委書記,被任命為自治區衛生廳廳長。
1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對醫院主要領導干部進行了調整,孫德俊就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黨委書記。
是日,醫院2014年度“博愛一日捐”活動結束,共計捐款金額161395元。
1月16日~1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首屆醫院感染知識競賽在醫院舉行。
1月23日,醫院召開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代表班子作總結報告,自治區衛生廳黨組成員、巡視員、廳督導一組組長賀豐奇出席會議并講話。
2月15日,醫院召開第十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此次會議共收到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320余份,最后確定為提案65條,建議58條。
2月18日,醫院召開貫徹落實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全院動員大會,并下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貫徹落實醫療衛生行風建設“九不準”實施方案》。
2月21日,醫院舉辦的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篩查與干預工作培訓會。
是月,醫院成功為77歲高齡老人實施巨乳切除術。
3月1日,醫院組織成立了我區首個以“關愛女性、遠離乳癌”為宗旨的乳腺癌之家俱樂部。
3月5日,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孫德俊兩次帶隊,率醫院職能處室負責人赴湖南長沙7所國內知名的醫院進行學習、參觀和考察。
3月8日,由中國癌癥基金會主辦,同時在31所省市舉行的“為了姐妹們的健康與幸福”大型公益活動在醫院啟動。
3月9日,醫院神經內科專家醫療隊深入社區開展腦卒中健康篩查。
3月14日,醫院召開了與鄂倫春自治旗人民醫院遠程會診開通對接儀式。
3月24日,醫院檢驗科成功為兩名腎移植患者完成了基因配型,標志著醫院檢驗科移植配型新技術成功用于臨床。
是日,醫院副院長趙興勝獲“2014年度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醫務處劉衛平副處長榮獲“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3月25日,醫院成功為兩名尿毒癥患者實施腎臟移植手術。
是日,醫院胃腸外科王舉團隊,利用3D腹腔鏡技術,成功地為一名直腸癌患者實施了腹會陰聯合直腸根治術(Miles)。
3月30日,《內蒙古醫院報》更名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報》,同時版面改為對開四版新聞紙的版式。
4月10日,經過一個多月周密的搬遷準備工作后,建筑面積5萬多平方米、設置床位400張的住院樓B座正式搬遷啟用。
4月13日~4月15日,由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孫德俊率隊赴廣州四家大型醫院學習考察,參觀了番禹奧林巴思培訓基地。同時還拜訪了廣州呼吸病研究所鐘南山院士、陳榮昌所長和黃慶暉書記。
4月28日,醫院黨委副書記莎如拉帶領黨辦、工會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到中南大學湘雅一院、二院參觀學習。
4月29日,臨床醫學院組織第二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及就業面試大賽。
4月30日,醫院團員青年參加自治區團委紀念五四運動95周年主題團日活動。
是日,醫院董寶珠榮獲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是月,醫院核醫學科啟用目前國內配置最高等、性能最先進的PET/CT掃描儀。
5月12日,醫院獲內蒙古自治區紅十字會“博愛一日捐”優秀組織獎。
是日,醫院舉辦了慶祝“5·12"國際護士節暨青年護士科普能力大賽決賽。
5月14日,中華慈善總會推出的“慈善醫療陽光救助工程”正式落戶醫院。
5月17日,醫院急診科與北京兄弟醫院進行空中生命接力,使心臟室顫患者轉危為安。
5月30日,副院長趙興勝、檢驗科韓曉芳獲得“首屆內蒙古自治區科技標兵”稱號。
是月,新生兒科護士長楊曉玲被自治區團委授予第六屆“內蒙古青年五四獎章”。
是月,區直機關團工委召開表彰大會,腫瘤內科團支部榮獲先進團組織榮譽稱號;門診部康春艷獲得優秀共青團員榮譽稱號;影像醫學科張雪峰、肝膽外科王石獲得有為青年榮譽稱號。
6月13日,內蒙古自治區呼吸疾病院士專家工作基地啟動儀式在醫院舉行,標志著鐘南山院士全國唯一一家院士專家工作基地落戶醫院。
是日,自治區相關領導為“內蒙古自治區院士專家工作基地”、“內蒙古自治區基層醫生呼吸系統疾病診療技術培訓基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咳嗽實驗室”揭牌。
是日,鐘南山院士為參會人員進行了題為《創新與轉化醫學》的學術講座。
6月18日,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孫德俊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心血管內科研究生導師唐其柱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簽署了聯合培養在職臨床醫學博士研究生長期戰略合作協議。
6月19日~6月22日,第16屆全國白內障與人工晶狀體學術會議在天津召開,醫院醫師崔巍教授連任中華醫學會眼科分會白內障學組委員。
6月20日,由臺灣蒙藏基金委員會組成的醫療考察團一行,就醫院醫療信息化進行了參觀考察。
是月,醫院影像醫學科特聘教授歐陽墉榮獲中國介入放射學杰出貢獻獎。
7月2日,孫德俊等應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邀請,做客行風熱線直播間。
是日,醫院對口幫扶和林格爾縣人民醫院啟動儀式在和林縣舉行。
7月6日,醫院舉行了第三屆職工“健康萬步走”活動,1500余名職工參加了活動。
7月11日,醫院完成全區首例小兒先天性白內障微切口超聲乳化聯合超薄人工晶體植入術。
7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衛計委黨組書記云文霞與巡視員賀豐奇來院調研指導工作。
7月23日,醫院召開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動員大會。
7月25日,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青年委員2014年西部巡講學術活動在醫院舉行。
7月29日,德國柏林心臟中心德籍華裔教授翁渝國先生前來醫院進行考察訪問。
7月31日,全區醫療機構質量安全監察工作在醫院成功召開。
8月6日,醫院營養科更名臨床營養中心。
是日,醫院表彰心血管內科等14個黨支部、夏醫君等78優秀共產黨員、王玲等24名黨務工作者。
8月7日,醫院獨立完成區內首例腹腔鏡輔助小兒腹股溝疝疝囊高位結扎術。
8月8日,國家衛生計生委腦損傷評估中心內蒙古分中心在醫院成立。
是日,東北華北心血管病學術交流大會暨第四屆大草原心血管病大會在醫院召開。
8月9日,中國急性心肌梗死規范化救治項目內蒙古首家救助協作中心在醫院掛牌成立。
8月12日,武漢大學與醫院聯合辦學培養在職臨床醫學博士研究生專業學位班開學典禮暨“武漢大學研究生培養基地”揭牌儀式在醫院舉行。全院共有93名職工被錄取攻讀在職博士學位。
是日,阿托伐他汀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研究在醫院啟動。
8月15日,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2014 “西部行”學術研討會在醫院舉行。
8月18日,英國皇家外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神經外科潘偉生教授來醫院講學、參觀、學術交流。醫院特聘潘偉生教授為醫院特聘客座教授并頒發證書。
8月19日,趙興勝被自治區人民政府授予“2013年度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獎”。
8月2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綜合監督局副局長何翔一行在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張小勤等領導的陪同下來到醫院,針對醫院《執業醫師法》等法律法規的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是月,劉衛平被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和內蒙古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授予“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9月17日~9月19日,醫院副院長云志中帶隊參加全國病案管理學術會議。
9月24日,醫院制定并印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客座教授聘任管理辦法》。
9月24日~9月26日,在第一屆中國國際臨床工程及醫療信息化大會上,醫院副院長高關心當選為中國醫師協會臨床工程分會副會長,夏慧琳科長當選為常務委員,王學軍副處長當選為委員。
是月,錢志敏主任榮獲中華眼科學會獎。
10月8日,醫院副院長趙興勝帶隊前往為毫沁營鎮開展“全國高血壓日”義診活動。
10月9日,上海交通大學衛生政策管理研究所完成“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信息化3-5年戰略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作為信息化建設的頂層設計開始在醫院分步實施。
10月10日,醫院組隊參加內蒙古自治區直屬機關第四屆職工運動會,并取得優異成績。
10月10日~10月12日,云志中當選中國醫師協會男科醫師青年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0月13日~10月15日,孫德俊帶隊赴香港中文大學學習考察,并與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簽訂了以“人才培養”為核心的戰略合作協議。
10月16日~10月20日,醫院成功承辦中華護理學會第十屆全國消毒供應中心發展論壇。
10月19日,醫院眼科榮獲“光明行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10月22日~10月26日,孫德俊一行參加“環渤海醫院促進會年會”,期間分別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病研究所)、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和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參觀學習交流,并與三家醫院簽訂了為期3年的戰略合作協議。
10月24日,醫院官方微信正式開通。
10月30日,國家衛計委財務司監察專員何錦國一行前來醫院督查衛生計生重大政策落實情況,自治區衛計委賀豐奇巡視員陪同督導檢查。
10月,圖書館加入中國醫院協會醫院情報圖書管理專業委員會。
11月1日,鐘南山院士專家團隊為醫院醫務人員進行科研相關學術講座。
11月3日,醫院門戶網站的英文版正式上線。
11月6日,臨床罕見脊柱后凸畸形風濕性心臟病在醫院成功手術。
11月8日,2014年全區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培訓會暨醫院藥學學術年會在醫院成功舉辦。
11月12日,醫院成立手術麻醉三科,成立風濕免疫科,成立內鏡中心,原隸屬消化內科的內窺鏡室從消化內科分出,并入該中心,成立畢業后醫學教育辦公室,隸屬于教學處,下設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部、全科醫師培訓部、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含醫療組、護理組)。原醫務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心及護理部護理技能培訓中心歸屬畢業后醫學教育辦公室。
是日,醫院11月14日~11月15日,醫院成功承辦中國醫師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第三屆內蒙古高血壓論壇。
11月20日,急性心肌梗死規范化救治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救治協作分中心正式啟動。
11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腫瘤學分會2014年學術會議在醫院舉行。
11月23日,醫院神經內科拍攝的微電影《心愿》榮獲首屆中國醫院微電影節優秀獎。
11月25日,孫德俊出席全區衛生計生行業黨建工作座談會并作交流發言。
11月28日,醫院啟動新建9.1萬平方米門診樓的搬遷工作,部分科室開始陸續分批搬遷。
12月1日,國家衛計委婦幼衛生數據監測辦公室調研員梁娟一行來院開展婦幼數據督導檢查工作。
12月2日,自治區副主席劉新樂視察醫院設在玉泉區昭君路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名醫工作室”。
是日,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黨委副書記兼紀檢書記莎如拉當選為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機關黨委第一屆委員。
12月3日,夏醫君再次獲聘全國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內蒙古考區首席考官。
12月4日,醫院團委志愿服務工作辦公室榮獲第十屆“中國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獎”稱號。
12月4日~12月7日,孫德俊出席全國呼吸危重癥與機械通氣高級培訓班暨慢性氣道疾病管理新進展大會。
12月5日,眼科崔巍應邀參加東北亞國際眼科學術會議。
12月13日,神經內科獲國家級首屆青年醫師風采大賽優秀獎。
12月15日,醫院取消原兒一科、兒二科,成立兒科。朱華為主任,艾榮、劉建平、張春麗、竇忠霞為副主任。
12月18日,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正式揭牌。
是日,袁軍榮獲2014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項目”先進個人稱號。
12月19日,云志中帶隊赴玉泉區桃花鄉衛生院工作考察并為當地群眾義診。
12月22日,肝膽胰脾外科完成自治區首例腹腔鏡下保留脾臟及血管的胰體尾切除術。
12月29日,醫院被中國民族衛生協會和內蒙古民族衛生事業促進會確定為“腫瘤預防早診篩查項目”的篩查醫院。
12月31日,醫院麻醉二科成功實施了首例自體回血術。
是月,骨脊柱科、門診部導診組被區直機關團工委命名為2014年度自治區直屬機關青年文明號。
是年,醫院印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科技獎罰辦法》。
是年,醫院心胸外科與心內科合作,為一名64歲男性冠狀動脈多支病變患者成功實施分站式冠狀動脈再血管化雜交手術,填補了自治區空白。
是年,肝膽胰脾外科夏醫君主持開展了自治區領先的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腫瘤切除術及多例復雜肝門膽管癌的手術。
是年,夏醫君醫師獲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執業醫師考核終身成就獎。
是年,肝膽胰脾外科與手術麻醉二科攜手又攻克新難關,通過右半肝切除術救治了一名肝右葉巨大血管瘤患者。
是年,醫院完成首例遠外側經踝旁入路頸靜脈孔區舌下神經鞘瘤切除術。
是年,醫院檢驗科免疫室開展了早期診斷卵巢癌新型腫瘤標志物的新課題。
是年,云志中被遴選為國家衛計委泌尿外科內鏡診療技術項目專家組成員及中國醫師協會男科醫師分會第一屆委員會委員。
是年,醫院泌尿外科與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朝陽醫院合作項目獲華夏醫學進步三等獎。
是年,醫院腫瘤外二科成功開展放射性粒子微創植入治療腫瘤新技術。
是年,醫院成為全國首批縣級醫院血液凈化規范化管理和培訓基地。
是年,醫院成功救治8歲兒童罕見重度骨折脫位、雙下肢癱病。
是年,耳鼻喉科利用鼻內鏡成功開展一系列鼻腔、鼻竇腫瘤切除術。
是年,趙興勝入選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委員。
是年,內蒙古自治區首例WILLIS覆膜支架植入術在醫院獲得成功。
是年,肝膽胰脾外科完成醫院首例解剖性左半肝切除術。
是年,醫院骨關節科成功完成全區首例單髁膝關節置換術。
是年,醫院眼科成功開展注射雷珠單抗治療血管源性眼病新技術,開展治療分支靜脈阻塞性黃斑囊樣水腫的新技術;新生兒科與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成功開展遠程會診業務;脊柱外科成功為一名80歲高齡患者實施同期雙節段經皮椎間孔鏡下間盤摘除微創手術。
是年,崔巍應邀參加第十七屆亞非眼科大會,并作專題講座。
是年,醫院張淼、遲琳琳、李庚在第5屆“中國好醫工”優秀臨床工程師評選中獲“中國好醫工”榮譽稱號。
是年,醫院官方微信正式開通上線;微導診服務平臺開通,以方便患者就醫。
是年,醫院神經內科微電影《心愿》入圍首屆中國醫院微電影節,榮獲2014年九九重陽《我的長輩》全國微視頻大賽三等獎。
是年,醫院門戶網站的蒙文版正式上線。
是年,醫院開展了三維電磁標測引導的房顫射頻消融術、新生兒換血治療、鑒別咳嗽原因的咳嗽實驗室和無痛氣管鏡的臨床使用等多項新技術新業務。
是年,醫院11個臨床專業獲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認定的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資格。
是年,醫院成為了國家衛生計生委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
是年,醫院成為腦卒中篩查基地、急性腦梗死網絡中心內蒙古分中心。
是年,醫院醫師張春麗獲全國健康衛士提名人選獎。
是年,呼吸內科通過“呼吸病專業臨床藥物試驗基地”的國家級驗收。
是年,趙興勝、高關心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是年,崔巍榮獲2014年度“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獎”。
是年,神經外科吳日樂入選“中組部第十一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
2014年度,引進博士研究生10名、培養博士研究生7名。
是年,雷文秀、紀蓮蓮榮獲自治區保健干部先進個人;邢彩霞榮獲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是年,車綏元、李庚“一種醫用清洗操作臺”;郭美英、馮倩倩“小兒頭皮靜脈穿刺床”;王家騏“減震式硬盤架”;王劍、段妍、楊麗敏、宋紅春“一種中藥骨傷提取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認證。
是年,呼吸內科開展“過敏原測定”“無痛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技術”。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1328417人次,門診手術13865人次,住院手術16794人次,收治病人71567人次。
-
1月5日,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鵬新到醫院干部保健所視察。
1月8日,“鐵甲護衛”入駐醫院,加強醫院治安管理。
1月9日,在包頭醫學院舉行的全區首屆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中,醫院選手榮獲技能競賽二等獎,教務科獲得優秀組織獎。
是日,夏醫君及其團隊成功完成了腹腔鏡下肝臟占位切除術。
1月18日,醫院耳鼻喉科劉曉琴、喬在成組成的技術團隊,成功完成了自治區首例鼻內鏡輔助下上頜竇惡性黑色素瘤切除術。
1月27日,自治區衛計委組織專家一行來醫院校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并順利通過了校驗。
是日,“中國慈善醫療陽光救助工程”內蒙古貧困地區先心病兒童救助項目返款儀式在醫院舉行,首批3名患兒共計得到了近5.6萬元的救助金。。
1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組織義務獻血活動。全院共有220多人參加,獻血總量在60000ML以上。
是日,孫德俊代表醫院與新城區政府副區長馮小紅簽署了“名醫工作室”合作協議書。
是月,醫院牽頭組建內蒙古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并于2015年3月被教育部批準。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掛靠在內蒙古醫科大學計算機信息管理學院,成立了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教研室,高關心教授任專業負責人,夏慧琳主任任教研室主任。該專業的成立,填補了內蒙古地區高等學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培養的空白。
2月4日,醫院將門診采血室由醫務處門診部劃歸醫學檢驗科,將注射輸液室由醫務處門診部劃歸急診醫學科。
是日,具有全世界最領先水平的德國羅氏全自動生化免疫檢測流水線落戶醫院。
2月6日,醫院舉辦2015年新春音樂會。
2月10日,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巡視員賀豐奇等一行來院進行節前安全檢查。
2月11日,甲乳疝血管外科陸續開展腹腔鏡小兒疝囊高位結扎術、腹腔鏡下經腹膜外的疝無張力修補術(TEP)、腹腔鏡下經腹的疝無張力修補術(TAPP)、腹腔鏡下切口疝無張力修補術(IPOM)填補醫院腔鏡疝外科空白,達到自治區領先水平。
2月11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黨委組成員巡視員賀豐奇一行來院慰問醫院患病老黨員并送去了慰問金。
2月12日,醫院孫德俊被增選為自治區紅十字會第三屆理事會理事。
2月15日,醫院新門診大樓正式啟用,并已開診接受患者就醫。
2月28日,醫院成功為涼城縣貧困乳腺腫瘤患者張華華實施手術。
是月,醫院蒙醫消化、中醫肛腸??偏@評自治區蒙醫中醫特色優勢重點??平ㄔO項目。
是月,孫德俊分別帶領相關分管領導、職能處室和臨床科室負責人,赴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河北、山西、河南等國內16家知名三甲醫院考察,參觀學習先進的醫院管理經驗、學科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等,同時積極恰談與知名醫院的合作事宜。
3月4日,醫院下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實施方案(修訂)》。
是日,醫院護理專家門診正式開診,共設有糖尿病、PICC、傷口造口三個專業。
3月12日~13日,醫院正式接收全區首批48名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學員。標志著醫院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正式啟動。
3月14日,國家基金委審核專家、教育部長江創新團隊帶頭人王建教授及廣州醫科大學化學致癌研究所所長蔣義國教授代表鐘南山院士專家團隊來參加了由醫院科研處召開的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自評會議。
3月20日,醫院衛計委臨床藥師培訓基地2014級學員的畢業典禮暨2015級學員的開學典禮在醫院隆重召開。來自抗腫瘤藥物和呼吸內科兩個專業6名臨床醫師培訓學員參加考核答辯。
3月27日,醫院藥學處獲“優盛杯”中國藥師職業技能大賽內蒙古自治區選拔賽暨內蒙古首屆“希望杯”藥師職業技能大賽第一名。
3月30日,全美著名心臟外科專家、美國加州大學圣地亞哥scripps紀念醫院心外科主任William Wang教授前來醫院參觀訪問。
3月31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黨組對醫院進行2014年度述職考核。對領導班子和個人進行民主測評。同時對部分職能處室的處長及科主任進行民主談話考核,征求醫院班子及成員的意見和建議。
4月2日,醫院取消原康復醫學科、原理療科,成立康復理療科(康復醫學科)。
4月14日~4月15日,孫德俊院長、莎如拉副書記帶隊,醫務處王孟和處長、院辦吳萬寶一行4人到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彥忙哈蘇木巴彥溫都爾嘎查進行了定點幫扶調研。
4月16日,醫院醫學檢驗科順利通過自治區與人體健康有關的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和實驗活動備案的現場審核工作。
4月18日~4月22日,耳鼻咽喉科劉曉琴開展的課題《表達譜芯片證實上調miRNA及其靶標基因的相關信號通路在喉鱗狀細胞癌中的表達》(Array profiling identified upregulated miRNAs and target genes and pathways in 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入選美國癌癥研究協會2015年年會,并在該年會上做展板交流。這是我區首次入選美國癌癥研究協會年會。
4月21日,醫院急診科介入手術團隊為一名六旬心動過緩老年患者成功植入了一枚可以全身兼容磁共振心臟起搏器。標志著醫院成為繼北京地區醫院后在華北地區范圍內第二家開展此項新技術的醫院,同時此例植入術為自治區首例。
4月22日,全國醫師定期考核工作領導小組郝德明教授一行來訪,就醫院醫師定期考核工作情況進行調研。
4月24日,黨委副書記莎如拉、副院長云志中率醫院醫療專家隊赴烏蘭察布市豐鎮中蒙醫院啟動萬名醫師對口支援工程活動。
4月24日,夏醫君榮獲“2015年自治區勞動模范”和“2015年自治區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4月26日,醫院口腔科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all-on-4手術。開創了我區ALL-on-4即刻種植治療無牙頜的先河。
4月29日,醫院院長孫德俊、黨委副書記莎如拉、院辦主任丁瑞應邀做客內蒙古人民廣播電臺“行風熱線”直播間。
4月30日,醫院新生兒科成功救助一對雙胞胎早產女嬰。
5月7日,醫院將腫瘤外一科、腫瘤外二科與腫瘤內科、放射治療科合并,成立腫瘤中心。腫瘤中心下設胸部腫瘤外科、腹部腫瘤外科、甲狀腺腫瘤外科、乳腺腫瘤外科、腫瘤內科、放射治療科。
5月8日,醫院再獲“博愛一日捐”優秀組織單位獎。
5月10日,醫院榮獲“2015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腦卒中防治示范基地醫院”榮譽稱號。
是日,母親節,黨委副書記莎如拉率醫療專家隊赴四子王旗,探望草原母親都貴瑪,并送去3000元慰問金和價值2000多元的藥品,同時為都貴瑪老人和其他牧區群眾做了細致全面的診查。
5月11日,肝膽胰脾外科專家與國際知名外科專家高崎健教授聯合完成疑難手術,成功救治一名膽囊頸部為惡性腫瘤,且腫瘤已經侵犯到膽道及肝門部患者。
是日,醫院護士長辛潤梨、趙海霞榮獲優質護理服務先進個人;骨關節科、急診科護理單元榮獲優質護理服務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是日,醫院護士李曉玲、馬利英、王丹參加呼和浩特市護理技能比武,獲得護理技能比武團體二等獎;3名選手均獲得個人三等獎。
5月13日,英國皇家英格蘭外科學院副院長Parker教授一行來到醫院訪問,標志著醫院與皇家英格蘭外科學院雙方友好合作關系正式拉開序幕。
5月14日,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召開2015年全區衛生計生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工作會議,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與衛計委黨組書記、主任歐陽曉暉簽訂黨風政風廉政建設目標責任書。
5月15日,新浪網“秀出你的微笑,尋找最美白衣天使”活動評選結果在醫院揭曉,醫院腫瘤外一科護士長賈秉芳獲此殊榮。
是日,醫院成功舉辦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技藝大賽。新生兒科武書麗榮獲一等獎,肝膽外科薛榮泉、腫瘤外科果然榮獲二等獎,婦產科杜潔、心內科鄂璐莎、神經內科晏燕榮獲三等獎。
是日,日本興業株式會社董事長、慈善家高野博先生一行來訪醫院,就人才培養資助計劃等事宜與醫院進行了交流。
是日,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啟動大會在醫院召開。
5月22日,醫院成立招標采購中心,隸屬醫院資產管理委員會,為科級建制。
5月21日~5月22日,醫院組織參加了內蒙古醫科大學舉辦的第47屆田徑運動會。40余名職工在33個項目的比賽中分別獲得個人一、二、三名的好成績,同時獲得團體第二名。
5月29日,醫院建筑面積10606平方米的心臟中心,經過裝修改造后順利竣工啟用。
是月,王智勇團隊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左心耳封堵術。
是月,新生兒科護士長楊曉玲被自治區團委授予全區創新、創優、創業標兵榮譽稱號。
是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PICU病區(兒童重癥監護病區)成立,隸屬于小兒科,收治病人年齡在0到18歲,是內蒙古地區醫療設備最先進、技術力量最雄厚的兒科急救中心。
6月2日,醫院與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簽訂合作協議并舉行揭牌儀式。標志著醫院正式成為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全軍肝膽胃腸病??浦行牡膮f作醫院。
6月10日,內鏡中心新門診開診。
6月16日,醫院新生兒科為一位剛出生4天總膽紅素值高達632.7μmol/L的患兒成功完成了新生兒雙管同步換血術。
6月22日,復旦大學博士生醫療服務團一行赴醫院開展義診活動。
6月23日,醫院成立介入放射中心,
是日,醫院成立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隸屬于科研處。
是日,醫院成立心臟中心(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心臟中心下設心血管外科、急診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內科。
是日,醫院成立胸痛中心。
是日,醫院增設院長辦公室外事科,為科級建制。取消通訊科劃入秘書科,
是日,醫院增設護理部綜合辦公室及護理質量控制辦公室。
6月25日,孫德俊榮獲中國醫師協會呼吸醫師分會第十屆“中國呼吸醫師獎”。
6月30日,醫院臨床醫學院首屆136名本科生畢業。
是月,保健所成立干部保健所團總支。
是年,甲乳疝血管外科正式掛牌中國微循環周圍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篩查基地。
7月1日,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視察醫院。
7月7日,醫院召開慶祝建黨94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對心血管內科等10個先進黨支部、任鴻坤等69名優秀共產黨員、劉雪梅等18名優秀黨務工作者予以表彰。
7月9日,中華護理學會理事長李秀華蒞臨醫院參觀指導。
7月11日,內鏡中心開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7月14日,興安盟衛生計生委母志華主任率隊前來醫院就阿爾山市醫院醫療援助方式進行洽談。
是日,醫院副書記莎如拉、副院長趙興勝率醫院醫療專家隊赴包頭市達茂旗醫院開展大型“醫藥下鄉”健康義診活動。
是日,中法腫瘤放射治療與放射物理合作項目小組馬里內洛(Ginette MARINELLO)教授一行蒞臨醫院調研考察。同時特聘請馬里內洛(Ginette MARINELLO)教授、沙沃德拉(Jean CHAVAUDRA)教授、梅吉(Jean-piere MEGE)教授為客座教授。
7月18日,醫院超聲醫學科成功完成呼市地區首例患腸套疊手術。
7月22日,自治區首家心臟中心心血管外科在醫院成立并開診。
7月24日~7月25日,2015年度全國醫用耗材管理培訓班在醫院舉行。
7月25日,醫院院長孫德俊與北京大學口腔醫院院長郭傳瑸分別代表雙方醫院,就雙方建立合作關系簽訂協議。
7月28日~7月30日,醫院院長孫德俊、黨委副書記莎如拉、副院長云志中一行,先后赴興安盟阿爾山市醫院、錫林郭勒盟烏拉蓋管理區人民醫院,就醫療援助事宜進行了實地考察。
8月3日,醫院甲、乳、疝、血管外科被授予內蒙古自治區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篩查中心。
8月4日,武警內蒙古總隊醫院正式加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聯盟,并舉行了簽約授牌儀式。
8月12日,自治區衛計委副主任尹赤林陪同國家衛計委婦幼健康服務司婦女衛生處處長宋莉、中國疾控中心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樊延軍等一行到醫院生殖中心進行調研。
是日,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老年醫學中心冷曉,前來醫院考察,并開展講座報告和座談。
8月13日~8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召開了“亞太地區癲癇綜合征進展培訓班”。
8月22日,由醫院兒科聯合健康時報舉辦的“中國兒童生長發育健康傳播行動”2015年全國巡講第47站走進內蒙古,在醫院成功舉行。
8月24日,醫院將“健康體檢中心”的更名為“健康管理中心(體檢中心)”。
8月26日,醫院將審計科由紀檢監察室劃歸院長辦公室。
8月31日,呼吸內科更名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并承辦“第九屆全國慢性咳嗽與疑難少見病學習班暨第八屆中國咳嗽論壇”。
8月,李冬梅獲得“全國醫德標兵”稱號。
9月2日,內蒙古自治區消化系統疾病院士專家工作站啟動儀式在醫院舉行,沈祖堯院士全國唯一一家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醫院。
9月6日,醫院與臺灣“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標志著醫院與臺北醫院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開展的合作項目啟動。
9月15日,護理部副主任邢彩霞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首個“南丁格爾獎”。第45屆“南丁格爾獎”頒獎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邢彩霞和獲得此項殊榮的全國共5位獲獎者,受到了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的親切接見并親自頒獎。自治區黨委書記王君、自治區政府主席巴特爾,分別寫賀信予以祝賀,并號召全區醫務工作者向邢彩霞同志學習。自治區專門組織表彰大會和事跡報告會,大力宣傳那彩霞同志的先進事跡。自治區總工會還授予邢彩霞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9月22日,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集善工程”系列公益“愛要讓你聽見”——聾人婚育指導項目內蒙古項目啟動儀式在醫院舉行。
9月26日,醫院舉行第四屆健康萬步走大型活動。30余名衛生計生委干部、1700多名職工、150多名工作人員一同參加了活動。
9月29日,醫院與蘇尼特右旗人民醫院眼科合作簽訂幫扶協議。
10月1日,醫院新《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招標采購管理辦法》(暫行)正式實施。
10月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總醫院生命科學院院長、基礎病學研究所所長、全軍創傷修復與組織再生重點實驗室主任付小兵應邀前來醫院進行考察,并就在醫院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簽署了協議。
10月10日,撤消原醫務處門診部心電圖檢查室、原心血管內科心功能室,成立心功能科并劃歸心臟中心。
10月12日~13日,醫院代表隊在自治區直屬機關職工游泳比賽中獲得佳績。
10月16日,內蒙古自治區住院醫師規范化師資培訓班在醫院成功舉辦。
10月17日,醫院榮獲中國控煙單位貢獻獎。副院長高學文榮獲中國控煙貢獻獎。
10月20日,醫院增設部分科級機構:保衛處增設安全生產管理科;質量管理處增設PDCA項目辦公室;醫學工程處增設應急調配中心;教學處增設就業指導科及臨床學院學生團委;黨委辦公室增設志愿者服務辦公室。
10月22日,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楊成旺率領自治區政協考察調研組一行,在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主任歐陽曉暉的陪同下,前來醫院進行調研并指導工作。
10月25日,醫院聯手內蒙古攝影家協會,組織醫院專家醫療隊及部分駐呼的攝影家及攝影愛好者,到和林縣大紅城鄉九犋牛溝村,為該村的空巢老人進行義診和助困。
10月27日,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中心、超聲醫學科、手麻一科共同合作努力下,順利完成了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例甲狀腺腫瘤的微波消融治療,填補了我區此項領域的空白。
是日,醫院成立控煙領導小組。
是月,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被中國醫院協會確定為“呼吸綜合診療中心”。
是月,醫院團委被呼和浩特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評選表彰為2014—2015年度呼和浩特市優秀志愿服務集體;心內科吳云被選表彰為2014—2015年度呼和浩特市優秀志愿者。
是月,甲乳疝血管外科組織承辦內蒙古乳腺癌高地論壇。
是日,醫院與自治區體育局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11月12日,醫院腸胃外科王舉及其團隊完成了自治區首例無輔助切口的完全腹腹腔鏡下直腸癌保肛手術。
11月13日,高關心正式擔任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第七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11月21日,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成為全國健康管理示范基地。
11月25日,鐘南山院士專家團隊來院,為醫務人員進行國家自然科研基金申報相關學術講座。
11月26日、27日,孫德俊、云志中代表醫院分別與呼和浩特市玉泉區政府及新城區政府在小黑河鎮衛生院、保合少鎮衛生院簽署了醫療聯合體建立協議書,在當地成立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聯合體心臟中心分中心及泌尿外科前列腺疾病分中心。
11月29日,國家衛計委對醫院2015年城鄉對口支援工作開展情況和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認為醫院城鄉對口支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11月30日,醫院召開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安全生產委員會、消防安全委員會、綜合治理委員會、醫療器械管理委員會、醫療器械臨床安全合理使用委員會5個專業管理委員會工作會議,認真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重要講話就醫院安全生產工作進行動員和部署。
11月,李冬梅榮獲首屆內蒙古自治區優秀醫師提名獎。
是月,在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省級醫院分會、宣傳工作委員會、醫院報刊專業委員會年會上,醫院再次榮獲“全國優秀醫院報刊”榮譽稱號;黨委副書記莎如拉,黨辦王博陽、金穎楠三人的論文《關于“紅包”現象的原因分析與思考》獲得三等獎;鄭曉麗榮獲“優秀主編”榮譽稱號。同時醫院院報作為“全國優秀醫院報刊”,以電子院報的形式,在中國衛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醫院報刊專業委員會的官方網展示平臺上亮相。
11月,在全國衛生系統第十屆走向人文管理高層論壇上,醫院榮獲“我心中的人文醫學”征文活動優秀組織獎。神經內科護士渠娟娟的《愛,離我們很近》一文獲得優秀征文三等獎。
是月,醫院與賽罕區等六家醫療機構簽訂“高危孕產婦、嬰兒、五歲以下兒童綠色轉診協議”。
是月,醫院與烏蘭察布市第二醫院簽訂聯盟協議。
12月3日,醫院集中對全院環節干部進行了集體廉政談話,。
是日,心臟心血管內科劉喜及其團隊完成了自治區首例完全可降解乳酸支架植入術。
12月3日-7日,黨委副書記莎如拉組織專家醫療隊赴呼倫貝爾市鄂倫春自治旗,開展以免費救治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為主要內容的“亮康行動”。
12月2日-4日,醫院2014級碩士研究生開題報告會在醫院召開。
12月9日,醫院院長孫德俊、副院長趙興勝帶領醫療專家團隊赴涼城縣醫院,開展“世界慢阻肺日”“十個全覆蓋健康送百姓”大型義診活動。
是日,黨辦宣傳科俎怡然獲得自治區直屬機關首屆干部職工技能競賽普通話項目標兵。
12月10日,醫務處劉衛平被評為“第十屆內蒙古自治區青年科技獎”。
是日,醫院超聲醫學科為30位自治區級勞模進行頸動脈斑塊公益篩查活動。
是日,醫院命名神經內科、心內科、呼吸科、內分泌科、肝膽胰脾外科、甲狀腺腫瘤外科、新生兒科7個臨床科室為院級職工創新工作室。
12月12日,中國腦率中篩查防治工程在醫院啟動,同時,腦卒中分級診療管理培訓基地正式落戶醫院。
12月15-17日,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對醫院進行了為期3天的等級醫院現場評審。
12月18日,醫院PICC團隊通過PICC手術打開靜脈通路成功為體重分別只有950克、1000克的早產龍風胎手術。
12月21日,醫院院長孫德俊、副院長云志中帶領醫療專家隊共20人赴鄂爾多斯神華神東總醫院,舉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聯體心臟中心、胸痛中心和泌尿外科前列腺中心三個分中心的授牌儀式。
是日,醫院召開2013-2014年度科技表彰大會,隆重表彰兩年來醫院在科技創新方面獲獎的醫務工作者,本次設立了包括科研成果、論著、???、科研立項等11個獎項,獎勵金額達500多萬元。其中2013—2014年,醫院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獲得自治區自然科學基金20項,獲得自治區科技廳應用技術研發項目10項,獲得內蒙古科技創新引導項目3項,獲得2014年度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項,有1人獲得“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有1人獲得自治區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是月,內分泌科、甲乳疝血管外科、介入科病房、護理服務隊被區直機關團工委命名為2015年度自治區直屬機關青年文明號。
2015年度,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團隊帶頭人馬玉珍)、腫瘤研究所(團隊帶頭人高維實)榮獲“草原英才創新創業團隊(一層次)”稱號;護理部(團隊帶頭人梁秀琴)、骨科骨關節科(運動醫學中心)(團隊帶頭人徐永勝)榮獲“草原英才創新創業團隊(二層次)”稱號。
2015年度,云志中、劉曉玲、莎玫、曹中偉、張瑞劍、馮天鷹、王玲、王智勇榮獲“草原英才”稱號。
2015年度,肝膽胰脾外科薛榮泉入選“中組部第十二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內蒙古第十批)”。
2015年度,醫務處醫院感染控制科劉衛平,科研處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徐桂華,神經內科張艷梅,神經內科申杰,腎內科于磊,內鏡中心趙貴君,肝膽胰脾外科王石,骨科骨關節科(運動醫學中心)徐永勝,骨科骨關節科(運動醫學中心)包呼日查,骨科骨創傷科王劍,骨科脊柱外科王飛,泌尿外科汪東,神經外科吳日樂,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何金英,眼科路強,皮膚性病科段妍,醫學檢驗科丁海濤,醫學檢驗科白瑞霞,腹部腫瘤外科高艷偉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是年,住院醫師培訓基地落戶醫院,承擔內蒙古自治區住院醫師培養工作。
神經外科蘇寧及其團隊,在術中實時腦B超為一名小腦腫瘤患者實施定位手術,獲得成功。
亞太地區頂配的德國蔡司神經外科手術顯微鏡以及與之配套的蔡司高清3D立體影像系統正式落戶醫院。
神經內科黨支部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組織部評為自治區先進基層黨組織。
是年,醫院成功開展了2例全內窺鏡下經椎板間入路腰椎間盤摘除術,標志著醫院骨脊柱外科的內鏡微創技術達到區內先進水平。
是年,呼和浩特市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對醫院馳援救治3.18不明氣體中毒患者的副院長袁軍、呼吸內科包利清進行通報表彰。
是年,醫院心血管外科成功完成了兩例雜交手術,該類手術的開展填補了醫院的空白。
是年,孫德俊一行,分別赴河南省人民醫院、安徽醫科大一附院、江蘇省常州市第一醫院、河北省人民醫院和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圍繞醫院經濟管理、成本核算、績效考核和JCI管理體系認證等方面進行學習考察。
是年,醫院藥劑處全體黨員走進了呼和浩特市快樂星孤獨癥兒童訓練中心,為那些“星星的孩子”送去溫暖與關愛。
是年,醫院新生兒科成功救治一例重癥Rh溶血病患兒。
是年,醫院第十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共收到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200余份,最后確定為30條提案。
是年,醫院向鄂倫春自治旗人民醫院捐贈醫院胃鏡設備2臺,總價值840,000元。
是年,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被中國哮喘數據中心確定為“全國哮喘研究協作組”。
是年,醫院成功開展自治區首例膽管內射頻消融膽總管癌治療術、PDT治療眼底黃斑部疾病、超聲引導下腫瘤微波消融治療新技術、新業務。
是年,美國、英國、日本等國以及臺灣、香港地區的醫學專家,前來醫院,通過開展講座、手術指導等方式,進行廣泛的國際間學業術交流。
醫院甲乳血管外科曹中偉及其團隊獨立完成自治區首例乳腺癌保乳術聯合部分背闊肌皮瓣乳房再造術。
國家衛生計生委確定醫院為全國“智慧型醫院”建設單位。
是年底,醫院自治區級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增加到11個。
是年,醫院分別與北京協和醫院、解放軍第二炮兵醫院、北京大學口腔醫院等建立了對口支援和合作關系,并簽訂了在加快醫院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開展科研的合作協議。建立與區外醫院協作關系。
是年,成功舉辦了全國呼吸系統疾病大型學術會議、第五屆大草原心血管病大會、亞太地區癲癇綜合征培訓班、第九屆全國慢性咳嗽與疑難少見病學習班、中國醫師協會全國神經損傷專題學術研討會、五省兩市傳染病防治高峰論壇等大型學術會議22次,擴大了醫院的影響力。
是年,美國GB750W3.0T核磁共振、東芝320排CT、世界最先進全自動生化免疫流水線設備等投入運行。
是年,醫院被評選為“全國醫院后勤管理創新先進單位”。
是年,“中國精準醫學臨床研究與應用聯盟”成立,醫院作為西部地區唯一一家“聯盟”發起醫院,同全國24家知名醫院共同入選。
是年,醫院被國家衛生計生委授予“高級卒中中心”建設單位。
是年,醫院被評為“全國控煙貢獻獎”單位。
是年,門診樓和C座大樓同時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草原杯”。
是年,趙明信“一種應用移動X射線機的射線防護裝置”;王學軍、趙明信“嬰兒保溫箱實時中央監測系統”;車綏元、李庚“一種心電監護儀及導聯線護套”;常穩重“一種小兒喂藥器”;莎如拉“一種刮宮器”;李文兵、王學軍“醫學計量設備質量監控系統1.0”;醫院“一種口腔種植體”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認證。
醫院在“呼市最滿意三甲醫院”投票評選活動中高居8家醫院的榜首,共獲24689票。評選活動共有86353名網友參與了投票。
是年,呼吸與危重癥科開展“超聲電子支氣管鏡檢查技術”“控煙專病門診”開展熒光支氣管鏡檢查技術。
年期,醫院完成門急診1522940人次,門診手術18974人次,住院手術17188人次,收治病人77542人次。
-
1月5日,自治區黨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鵬新視察醫院住院樓B座。
1月15日,醫院授予住院收費科、掛號收費科、腫瘤內科、健康管理中心等“最佳服務窗口”稱號;授予腫瘤內科張翠英、婦產科芩堯、肝膽外科夏醫君等“最美醫生”稱號,授予保健所紀蓮蓮、耳鼻喉科劉小媛、健康管理中心衡鈺玉等“最美護士”稱號。
是日,醫院召開十屆四次職工代表大會。大會有正式代表243名,特邀代表14名,收到意見和建議190余份。
是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召開2015年優秀個人及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共表彰164名優秀個人、8個先進集體。
1月19日,自治區衛生計生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會長巴特爾一行到醫院檢查廉潔風險防控工作。
1月19日至22日,醫院護理部組織召開2015年護士長述職大會,全院104名護士長參加述職。
1月21日,醫院榮獲全區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先進集體。
1月23日,醫院神經外科、神經內科聯合舉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首屆神經調控技術論壇”。
是日,醫院主辦“2016內蒙古健康管理論壇”。
1月26日,副院長云志中與和林格爾縣副縣長陳利音簽署了醫聯體合作協議,同時舉行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聯合體泌尿外科前列腺疾病分中心、心臟中心分中心和胸痛中心分中心成立揭牌儀式。
1月27 日,院黨委召開2015年“三嚴三實”專題民主生活會。自治區紀委駐衛生計生委紀檢組組長、委黨組成員王占國蒞臨會議督導并作點評講話。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主持會議,班子的其它成員全部參加會議。
是月,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被國家呼吸疾病研究中心、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中國肺功能聯盟確定為“肺功能檢查規范化培訓單位”。
1月28日至2月2日,醫院工會組織開展了新春游藝會。
是月,醫院吳云入選全國百名“住院醫師心中的好老師”。
是月,醫院泌尿外科李星智、遲寧團隊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腹腔鏡下全膀切除術。
2月1日,醫院心臟中心召開青年工作大會,副院長趙興勝親自參加并做重要講話。
是日,醫院與內蒙古自治區農業大學醫院正式簽署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聯合培養協議,農業大學醫院正式成為醫院全科醫師實踐基地;與賽罕區醫院簽署了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聯合培養協議,同時舉行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全科醫師實踐基地”簽約授牌儀式。
是日,醫院團委成立心臟中心團總支,下設6個團支部。
2月2日,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主任歐陽曉暉帶領安全生產督導專家組一行到醫院進行節前工作督查。
醫院神經外科血管組獨立完成首例介入顱內動脈瘤栓塞術。
2月4日,醫院集中簽訂了2016年行風建設、消防安全、綜合治理、安全生產、耗材管理、醫保管理、藥事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8個科室管理責任狀。
2月5日,內蒙古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尹赤林、人事處處長陳瀟等一行到醫院慰問特困職工。
是日,醫院正式實施經濟運行內部控制規范管理。
2月7日,醫院院長孫德俊帶領班子成員及相關職能處室負責人前往各科室慰問除夕夜值班人員。春節期間,醫院門急診共接待患者10130人次,其中門診7115人次,急診1529人次。兒科門診診療人次達1067人、婦產科門診894人、耳鼻咽喉科門診368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566人;急診內科診療人次達917人、急診外科530人、口腔科急診25人,婦產科急診91人,僅急危重癥搶救人員就達到1000多人。
2月15日,醫院新建門診綜合樓和住院樓C座全面投入使用,標志著醫院發展建設進入新的歷史階段。至此,醫院總建筑面積增加到35萬平方米,床位增加到近3000張,成為全區規模最大的三級甲等綜合性醫院。
2月16日,醫院召開藥學處集體廉政教育談話會議。
2月23日,醫院心臟外科李偉團隊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出生僅27天的新生兒復雜先天性心臟病手術。
是日,心血管外科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正術+房間隔缺損修補術。
2月25日,醫院黨委召開中心組集體學習會,傳達學習中紀委六次全會精神,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和王岐山同志代表中央紀委常委會所作的工作報告。
2月26日,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代表委分管直屬單位與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尹赤林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書。
2月26日-28日,醫院院長孫德俊考察調研組,赴興安盟阿爾山市,就托管阿爾山市醫院,進行前期實地考察調研。
2月29日,醫院黨委副書記莎如拉帶隊參加自治區工會、團委、婦聯聯合舉辦的全區各行各業婦女紀念三八婦女節暨建功“十三五”行動動員大會。
是日,醫院舉行2016年度高值醫用耗材陽光采購遴選會議。
是日,醫院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一站式冠心病小切囗動脈血管搭橋和血管支架手術”。
3月1日,臨床營養中心開設營養門診。
是日,醫院心血管外科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搭四支橋)及前降支內膜剝脫術。
3月2日,醫院組織副處以上干部參加“知紀明規”黨內法規考試。
是日,心血管外科開展自治區首例“完全性心內膜墊缺損修補術”。
3月3日,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尹赤林帶領考核組一行,對醫院領導班子、領導干部進行2015年度考核。
3月4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粉紅絲帶”活動走進女子監獄,為120名服刑人員進行了免費檢查。
是日,醫院舉辦“立足崗位講奉獻、巾幗建功十三五”主題紀念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優秀女職工代表座談會。
是日,醫院南丁格爾護理志愿服務隊參加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明辦“學雷鋒”志愿服務集中示范活動。
3月3日至3月7日,醫院遠程醫療中心主任溫利萍、蒙醫科主任阿拉坦、神經內科張艷梅、骨科張新宇應邀參加“送健康到基層,促覆蓋惠民生”大型送醫義診活動?,F場共為658位農牧民提供義診服務。
3月8日,由中國癌癥基金會主辦,全國40所省市醫院承辦的“為了姐妹們的健康與幸?!贝笮凸婊顒觾让晒耪驹卺t院啟動。醫院婦科與腫瘤內科專家為100名進城務工的婦女姐妹進行了單人費用近500元的免費檢查。
3月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阿爾山分院管理委員會成立暨第一次全體會議在醫院召開。
3月10日,放射防護管理委員會與醫學工程處聯合舉辦醫院首屆放射工作人員放射防護培訓班。
3月16日,醫院舉行職工創新工作室授牌儀式。醫院院長、黨委書記孫德俊,醫院黨委副書記莎如拉,副院長袁軍及被命名為醫院職工創新工作室的領銜人才及團隊代表。
3月17日,醫院下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建設“平安醫院”實施方案》,并成立“平安醫院”建設領導小組,院長孫德俊為小組組長。
3月21日,醫院神經內科開展“美好睡眠放飛夢想”世界睡眠日義診活動。
3月23日,醫院獲2015年度“內蒙古自治區計量誠信示范單位”稱號。
3月24日,醫院黨委召開全院總支、支部書記會,部署醫院基層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
3月25日,健康管理中心黨小組走進自治區第一女子監獄進行義診活動及參觀警示教育。完成50余人次外籍服刑人員義診工作。
3月25日至4月5日,醫院進行2016年研究生招生復試工作。
3月28,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把健康管理服務送到先鋒路小學,為教育一線工作人員進行健康知識講座。
3月29日,心臟中心王智勇團隊成功完成國內罕見鏡面右位心急性下壁心梗介入治療術。
3月31日,《阿爾山市人民政府委托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經營管理阿爾山市醫院托管協議》簽字儀式在阿爾山市舉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阿爾山分院正式揭牌。興安盟行署和阿爾山市政府及醫院副院長云志中,總會計師李月英參加。李賀與孫德俊分別代表阿爾山市人民政府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在《托管協議》上簽字。
是月,肝膽胰脾外科夏醫君團隊完成自治區首例腹腔鏡下左半肝切除術。
是月,醫院神經外科蘇寧、吳日樂團隊成功實施醫院首例顳淺動脈(STA)——大腦中動脈(MCA)血管搭橋手術。
是月,醫院神經外科蘇寧、吳日樂團隊獨立完成醫院首例椎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
是月,醫院呼吸重癥團隊獨立完成醫院首例無創通氣下支氣管鏡檢查。
是月,肝膽胰牌外科完成自治區首例全胰十二指腸切除+脾切除+門靜脈切除+腸系膜上靜脈切除+人工血管重建術。
4月1日,醫院參加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青年發展論壇,黨委辦公室王博陽代表醫院首次在論壇上做主旨發言。
4月4日,神經外科蘇寧團隊為發生動脈瘤破裂的蒙古國留學生巴德爾施行了顱內動脈瘤夾閉術和腦內血腫清除術,經過5個小時的手術成功挽回患者生命,完成對外醫療任務。
4月5日,醫院建設科教樓、腫瘤中心改擴建項目啟動。
4月8日,醫院2臺15噸WNS15—1.571蒸氣鍋爐建成并投入使用,燃氣鍋爐的投入使用,徹底結束了燃煤供氣、供暖的歷史,為首府呼和浩特市環境建設做出了貢獻。
是日,中國護理管理人才培養項目在醫院啟動。
是日,神經內科舉行“世界帕金森病日”義診及宣教活動。
是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與醫院簽訂對口支援協議。
4月13日-14日,醫院舉辦2016年度護理技能競賽。
4月14日,兒科被自治區總工會授予“全區五一巾幗標兵崗”稱號。
4月15日至17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團隊參加由美國胸科醫師協會(CHEST)和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聯合主辦的2016年世界胸科大會并首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做大會發言交流。
4月15日至19日,醫院工會舉辦2016年職工趣味運動會。
4月20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阿爾山分院實現遠程醫療會診。
4月22日,醫院藥學處抗感染藥物專業臨床藥師郭小彬獲得全國優秀臨床藥師獎。
是日,醫院口腔科陳麗春獲2016年國際牙醫師學院中國區院士稱號。
4月26日,共青團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系統委員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大會選舉劉淑清兼任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系統團委第一屆書記。
是日,內鏡中心完成1例內鏡下胃間質瘤的胃壁全層切除術(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
4月27日,中國工程院周宏灝院士專家團隊來院指導工作。為來自醫院臨床醫技系統及部分聯盟醫院的相關臨床科室的醫生近200多人進行了學術講座。
4月28日,醫院團委與自治區公安廳團委聯合開展紀念五四系列活動。
4月29日,醫院召開醫院評審結果通報會。
是日,醫院黨委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動員大會。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對醫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的啟動和開展作了全面的動員部署。
是日,自治區副主席劉新樂、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主任歐陽曉暉、副主任胡文義來院視察新版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啟動工作。
是月,醫院團委實施“情暖孤心”品牌活動,被共青團中央、城市青年工作部授予首屆機關事業單位“團建優品匯”項目榮譽。
是月,醫院副院長云志中在“亞洲男科學會發展與換屆會議”上,當選為常務委員。
是月,醫院榮獲2016年自治區五一勞動獎。
腫瘤中心劉彥恒團隊獨立完成醫院首例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RICU開展PICCO(pul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監測技術,并取得成功。
消化內科武建軍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結腸雙支架植入術。
5月3日,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舉辦“哮喘是能夠控制的主題”世界哮喘日大型義診活動,醫院院長孫德俊帶領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專家團隊現場為患者義診。
5月4日,醫院首屆青年醫師知識技能大賽結束,本次大賽共有192名臨床、醫技科室的青年醫師踴躍參加。最終有三人獲得一等獎;六人獲得二等獎;九人獲得三等獎;十二人獲得優秀獎;三個學科獲得優秀團隊獎。
5月5日,醫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單病種質量控制指標管理的通知》。
是日,副院長袁軍榮獲2016年“國家衛生計生委腦中篩查與防治基地醫院”模范院長獎。
5月8日,醫院產科主辦的孕媽媽專場胎教音樂會暨產科孕校十一周年獻禮”在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舉行。
5月9日,孫德俊獲區直機關“青年貼心人”榮譽稱號。
是日,自治區團委召開內蒙古青年五四獎章暨共青團“兩優兩紅”表彰大會,醫院團委榮獲2015年度“全區五四紅旗團委”榮譽稱號,神經外科副主任吳日樂榮獲第七屆內蒙古青年五四獎章,內鏡中心主任趙貴君被評為自治區直屬機關有為青年。
是日,醫院召開2016年度慶?!?·12”國際護節暨表彰大會。
是日,醫院黨委召開黨支部書記、支部委員“兩學一做”學習會。
5月11日,胃腸外科開展世界肥胖日大型義診活動。
5月12日,口腔科黨支部11名黨員走進呼和浩特市老年公寓管理處,開展“情系老人獻愛心、黨旗飄在我心中”主題口腔義診活動。
是日,計劃財務處黨支部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專題學習會。
5月16日,“內蒙古自治區2016年兒科醫師轉崗培訓班”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正式開班。
是日,副院長高關心參加保衛、質管處黨支部“兩學一做”學習會。
5月18日,自治區首家胸痛中心在醫院正式啟動運營。
5月19日,內鏡中心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內鏡下切除大于4.0cm胃間質瘤的胃壁全層切除手術(EFR)。
5月19日-20日,在內蒙古醫科大學第48屆田徑運動會上,醫院職工代表隊獲團體第一名及精神文明兩個獎項。
5月20日,由中醫、蒙醫、中西醫、營養科黨支部11名黨員組成的醫療隊,前往呼和浩特市賽罕區昭烏達路金橋社區開展“蒙醫、中醫進社區辦實事”主題免費義診活動。
5月22日,介入診療科黨支部為呼和浩特市高速公路服務區的全體員工義診。
是日,兒科黨支部赴巧爾齊召小學開展“兩學一做”愛心義診活動。
5月27日,孫德俊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院辦黨支部“兩學一做”支部組織生活會,與全體黨員共同學習了《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
5月28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泌尿外科、胃腸外科、心臟中心等科室赴賽罕區太平莊中心衛生院,免費為當地百姓義診。
5月30日,醫院科研處黨支部召開了“兩學一做”專題組織生活會,趙興勝以普通黨員身份參加了會議并給科研處黨支部全體黨員上黨課。
5月31日,醫院舉辦2016年世界無煙日義診宣傳活動,孫德俊作為戒煙門診首席專家親自出診,并為患者講解吸煙的危害、控煙的意義,并系統介紹了戒煙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是日,由12名專家組成的第二批醫療隊啟程赴阿爾山分院,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醫療工作。
是月,新生兒科武書麗榮獲2015年全國高校(醫學類)微課教學比賽三等獎。
6月1日,醫院啟動醫院建院70周年慶?;顒踊I備工作方案。
是日,袖經內科黨支部及團支部赴兒童福利院開展“黨團共建送溫情”義診活動。
是日,施工改造后的新病理科成為自治區唯一一家符合國家標準的醫院。
6月6日,孫德俊出席全國高等學校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臨床工程方向)第一輪國家衛生計生委“十三五”規劃教材主編人會議。
是日,醫院崔巍一行赴阿爾山分院為當地貧困白內障患者實施復明手術,此次為貧困群眾復明,從術前檢查、手術實施、到晶體植入、藥物使用等全部免費,為患者免除醫療費用共計6萬余元。
6月7日至8日,孫德俊、莎如拉帶隊到興安盟科右中旗巴忙哈蘇木巴彥溫都爾嘎查進行幫扶工作調研。
6月8日,趙興勝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教學處黨支部“兩學一做”黨課教育活動。
6月12日,醫院呼吸感染科黨支部開展了“慢阻肺、哮喘健康宣傳”主題黨日義診活動。
6月13日,高關心為保衛質管黨支部全體黨員講“兩學一做”專題黨課。
6月14日,“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肺結節診治分中心”作為自治區首家在該項領域,針對早期肺癌篩查的診治中心在醫院正式啟動。
6月15日,腫瘤中心黨支部開展《在臨床一線上做名合格共產黨員》“兩學一做”活動。
6月16日,醫院總務處獲2016年全區“責任擔當服務圓夢”先進集體。
醫院獲“全國2013-2015年度中國控煙先進單位”稱號。
是日,內蒙古自治區首家“PRP骨科臨床應用學術交流中心”落戶醫院創傷骨科。
是日,教學處黨支部舉行慶祝建黨95周年暨“兩學一做”黨章知識測評活動。
6月16日-17日,醫院與國家衛生計生委共同合作舉辦中國衛生人才培養項目第一期護理管理培訓班。
6月17日,烏拉蓋管理區舉行“烏拉蓋人民醫院成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療聯合體及重點對口支單位援揭牌儀式”。
6月18日,呼和浩特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杰翔一行到醫院開展現場辦公,針對醫院整體及周邊交通、環境改造等多個方面進行了重點調研。。
6月21日,醫院舉行2016年度第一期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及演練。
6月21日,藥學處踐行“兩學一做”,開展《藥師在您身邊為健康護航》的主題黨日活動。
6月22日,計劃財務處黨支部、超聲醫學科黨支部、神經內科黨支部、檢驗科黨支部前往沙爾沁鎮衛生室舉行義診活動。
6月24日,“中國心臟聯盟心血管疾病預防與康復專業委員會內蒙古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內蒙古心臟康復論壇”在心臟中心舉行。
是日,內蒙古自治區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醫院召開。
6月25日、26日,“高級講師團基層行”暨“皮膚病擊落診療基層大講堂”醫學教育項目會議在醫院舉辦。
6月26日,全區骨科大手術ERAS及圍術期VTE預防學術論壇在醫院舉辦。
6月27日,后勤黨總支在全院范圍內開展以“抓控煙、樹形象、保健康”為主題的“兩學一做”黨日活動。
6月28日,醫院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暨“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對兒科等13個先進黨支部,李素珍等91位優秀共產黨員,云春梅等23名優秀黨務工作者進行了表彰。
是日,神經內科舉辦“國際癲癇關愛日”義診活動。
是日,心臟中心心血管外科黨支部舉行“心希望,關愛福利院”“兩學一做”主題黨日活動。
6月29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召開第二屆學位評定分委會本科學位授予審議會議。
是月,自治區首家“支架人生俱樂部”在內成立,是全國第24家。
是月,泌尿外科成功開展了兩例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填補了醫院這一技術領域的空白。
是月,醫院新建連廊南段正式開通投入使用。
是月,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機關黨委授予干部保健所副所長云雅麗“青年貼心人”稱號。
是月,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機關黨委授予重癥醫學科團支部“優秀團組織”稱號;介入病房常磊磊、兒科病房周思超、中西醫結合科趙靜等“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干部保健所烏日罕、兒科門診韓笑“優秀團干部”稱號;肝膽外科薛榮泉、呼吸與重癥醫學科高麗、兒科張國棟、急診科靳夏等“有為青年”稱號。
6月30日-7月2日,醫院承辦2016年中華護理學會全國院感及門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
7月2日,醫院杜玉娟獲中國醫院協會臨床藥師工作專家委員會“臨床藥師帶教之星”。
7月5日,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檢書記莎如拉被評為自治區直屬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心血管內科副主任王玲被評為自治區直屬機關優秀共產黨員,藥學處黨支部被評為自治區直屬機關學習先進黨支部。
7月6日,“十三?五”期間京蒙醫療對口支援項目之協和醫院對口支援醫院正式啟動。啟動會上,醫院院長孫德俊宣布對協和醫院劉海元教授被聘為婦產科副主任、蔣穎教授被聘為風濕免疫科副主任,并頒發聘書。
是日,血液科黨支部及護理部走進快樂星孤獨癥兒童訓練中心,為自閉癥兒童進行義診。
7月7日、8日,黨委副書記莎如拉率醫療隊赴蘇尼特右旗賽汗塔拉幼二園、第二幼兒園、七彩陽光幼兒園開展自治區紅十字會“小天使陽光”項目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篩查工作,共篩查兒童550名。
7月8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對口幫扶蘇尼特右旗人民醫院項目啟動儀式舉行。
是日,醫院婦產科主辦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婦產科聯盟會議在醫院正式召開。
7月11日,副院長趙興勝帶領醫療衛生服務隊赴涼城縣部分鄉鎮、衛生院開展為期四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7月12日,醫院《臨床用血信息系統》程序化管理全面升級。
7月13日,“國家‘十二五’重大科技項目——H型高血壓比較效果學研究”項目啟動會在醫院心臟中心召開。
7月14日,醫院專家醫療隊赴托克托縣伍什家鄉大北夭村為群眾義診,共接待患者271人次。
是日,婦科岑堯主任醫師、胡玉崇醫師、董瑞麗醫師及趙娟醫師組成的醫療團隊成功獨立完成的醫院首例婦科腹腔鏡下惡性腫瘤手術。
7月15日,由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分會主辦,醫院承辦的中華醫學會醫學工程分會第七屆青年委員會暨全國醫學工程青年發展論壇在呼和浩特開幕。
是日,內蒙古自治區首家母乳庫在醫院新生兒科舉行揭牌儀式,標志著內蒙古首家純公益性母乳庫正式啟用。
是日,后勤系統黨總支開展“兩學一做”總支主題黨日活動,院黨委委員、副院長、后勤系統黨總支書記石向榮講授黨課。
是日,醫院骨創傷科主任李臨齊、內分泌科分別被中國醫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授予全國人文醫師和全國人文科室稱號。
7月20日,醫院醫療隊專家應邀為通遼市四個旗縣的國標貧困人口進行為期60天的義診活動。
7月22日,醫院成立創傷創面治療中心。
7月23日,首屆京蒙青年消化內鏡醫師論壇暨第二屆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消化內鏡周在醫院召開。
是日,夏醫君當選首屆肝膽胰脾外科醫師分會常務副主任委員,王石、薛榮泉、王烯冬醫師當選常務委員。
7月27日,自治區創面治療院士專家工作站在醫院正式啟動,由付小兵院士牽頭的體表慢性難治性創面疾病防控與治療領域的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醫院。
是日,醫院黨委召開緊急會議,組織黨委班子成員集體觀看警示教育片《鏡鑒》。
7月28日,醫院參加衛生計生委中青年發展論壇,檢驗科副主任丁海濤代表醫院第二次做主旨發言。
7月29日,美愛荷華大學醫院耳鼻咽喉科與醫院耳鼻喉科正式簽約合作,由Richard Tyler教授和Marlan Hansen教授牽頭的耳鼻喉科、聽力言語病理中心正式落戶醫院。
是月,醫學工程處消毒供應科黨支部榮獲自治區衛計委機關黨委“學習型基層黨組織”稱號。
是月,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被中國肺癌防治聯盟確定為“中國肺癌防治聯盟內蒙古分聯盟”;被上海呼吸疾病研究所確定為“上海呼吸病研究所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物聯網醫學示范基地”
是日,崔巍連任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眼科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是日,醫院專家醫療隊跟隨內蒙古電視合生活頻道走進玉泉區五塔北街社區進行義診。
8月1日,全國醫院醫保服務示范單位督導組蒞臨醫院檢查工作。
8月3日,醫院對口幫扶化德縣醫院項目啟動儀式在烏蘭察布市化德縣舉行。
是日,醫院小兒血液科開展自治區首例“異體臍血干細胞移植治療兒童急性白血病”,填補自治區空白。
8月6日,醫院副院長云志中帶領外科黨總支暨泌尿外科黨支部前往革命老區土左旗把什村,開展大型義診活動。
8月8日,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獲選為藥學處周宏灝院士工作站實驗室基地。
是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宏灝自治區首家個體化用藥院士專家工作站在醫院正式啟動。
8月9日,副院長云志中帶領醫院泌尿外科團隊分別前往四個醫聯體單位坐診,當日醫聯體單位共接診患234人次。
8月11日,醫院內鏡中心舉辦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消化系統疾病沈祖堯院士專家工作站學術活動周之學術講座。
8月12日,美國JCI醫院評審咨詢師、復且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質控辦公室副主任曹艷佩來院指導工作。
是日,醫院傷囗造口護理學習班正式開課。
8月12日-14日,趙興勝一行赴赤峰參加內蒙古醫科大學“首屆臨床醫學院教師臨床實踐能力竟賽”。醫院教師選手分別獲得二等獎和三等獎。
8月13日,“西北、華北地區肝膽胰脾外科抗感染專家共識論壇”在醫院召開。
8月14日,“自身免疫病實驗診斷技術全國推廣學習班”在醫院召開,醫院檢驗科韓曉芳擔任大會主席。
8月16日,孫德俊為醫院處級以上干部做“兩學一做”主題黨課。
8月17—19日,神經內科護士云飛飛、甲乳疝血管外科護士張廣蘊分別獲得“中國夢*勞動美”全區職工職業技能比賽急診急救和外科護理專業組護理比賽第一名。
8月18日,孫德俊、趙興勝被聘為武漢大學博士生導師。
8月18-20日,趙興勝當選內蒙古自治區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王玲當選為副會長。
8月19日,內蒙古自治區教科文衛工會主辦,醫院工會承辦的內蒙古自治區護理行業職工職業技能比賽圓滿閉幕。來自全區12個盟市的30支代表隊、120名參賽選手在各盟市選拔賽的基礎上代表各地區分別參加了內科護理、外科護理、兒科護理、急診急救四個專業的比賽。
8月25日,醫院與準格爾旗大路醫院醫療聯合體揭牌儀式舉行。
8月26-27日,“2016年內蒙老年醫學大會暨內蒙古老年醫學分會2016年學術年會在醫院舉行。
8月27日,內蒙古自治區醫師協會首屆胃腸與結直腸外科醫師分會成立大會暨首屆胃腸與結直腸外科醫師分會學術年會在醫院召開。
是月,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組織部授予兒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草原英才”工程,“內蒙古自治區產業創新人才團隊”。
是月,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被中日醫院確定為“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中日醫院呼吸??漆t聯體單位”。
醫院神經外科蘇寧、王忠、張義松采用國內最先進的博醫來功能神經導航及Leksell立體定向儀成功實施3例腦膿腫穿刺引流術及1例顱內占位活檢手術。
醫院泌尿外科引進目前國際領先的最新型泌尿外科激光設備——德國1.9微米Vela銩激光(120瓦),并在學科帶頭人云志中帶領下成功開展自治區首例經尿道前列腺銩激光氣化切除術,在國內亦屬于先進。
健康管理中心黨支部開展“兩學一做”黨日活動,為醫院離退休老專家、老干部進行義診。
是日,醫院內鏡中心趙貴君當選為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組委員。
9月6日,醫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入學教育會召開。
9月12-13日,醫院袁軍副院長帶領專家醫療隊赴呼為浩特市賽罕區中專路辦事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呼和浩特市金橋開發區達爾登社區廣場開展全國“服務百姓健康行動”義診活動。
9月13日、14日,副院長石向榮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
9月21日,醫院與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醫院聯盟簽約揭牌儀式,同日專家在醫院義診。
是日,神經內科開展“世界老年癡呆日”義診宣教活動。
9月23日,醫院成功承辦內蒙古自治區醫師協會超聲醫師分會成立大會。
9月27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貴興專家工作站醫院正式啟動,標志著在內蒙古自治區范圍內,由邱貴興院士牽頭的以脊柱疾病診療及科研為主要工作內容的院土專家工作站落戶醫院。
9月28日,醫院成立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孫德俊任小組組長。
是日,醫院黨委中心組舉行集體學習會,傳達學習李紀恒書記在全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推進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
是日,由醫院承辦的中華護理學會第十八屆全國骨科護理學術交流會、全國社區護理學術交流會在醫院開幕。
是月,甲乳疝血管外科獲內蒙古自治區直屬機關廣播體操一等獎。
9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獲2015年度全國醫療服務價格和成本監測與研究網絡先進集體,沈晨光科長獲2015年度全國醫療服務價格和成本監測與研究網絡先進個人。
10月7日-9日,醫院木其日當選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第十二屆委員會主任委員。
10月9日,內蒙古圖書館內蒙古自治區干部保健所分館掛牌簽約儀式在醫院住院樓B座舉行。
10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谱o士培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基地開班典禮在醫院舉行。
10月12日,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紅十字天使計劃”定點醫院正式落戶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隨著定點醫院確立,“紅十字天使計劃”中“天使陽光基金”和“小天使基金”也同時落戶醫院,這是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有關救助小兒先心病、小兒白血病貧困患兒公益慈善基金首次以定點醫院救助的形式走進內蒙古自治區。
10月14日,醫院獲“2013-2014年度全國醫院醫療保險管理先進單位”稱號;云志中榮獲“2015年度先進個人”稱號;陳素平榮獲“2013-2014年度先進個人”稱號。
10月15日,醫院乳腺腫瘤外科舉辦“粉紅經帶——關愛乳房健康”大型義診活動。
10月17日,崔巍及其團隊成功完成自治區首例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聯合TECNIS Ssymon連續視程人工晶體植入術。
10月20日,醫院印發《迎接自治區醫療衛生領先重點學科現場評審工作方案》及《關于下發<迎接自治區醫療衛生領先重點學科現場評審工作方案>的通知》。
是日,泌尿外科成功舉辦2016年世界男性健康日義診活動。
10月24日,國家衛生計生委全國血液安全技術核查專家組來院檢查指導工作。
10月2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戴尅戎專家工作站在醫院正式啟動,標志著在內蒙古自治區范圍內,由戴尅戎教授牽頭的以關節外科特別是人工關節方面診療及科研為主要內容的數字化人工關節設計與應用院士專家工作站落戶醫院。
10月28日,醫院舉行2016年度第二期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及演練。
10月29日至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典型內蒙古巡回報告團分別在廣西南寧和桂林舉行了主題為“敬佑生命,守衛健康”的巡回報告。全國先進工作者袁軍、“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邢彩霞做了先進事跡報告。
是月,在北京舉辦的首屆國際臨床工程日慶?;顒又?,夏慧琳獲優秀國際臨床工程師獎。
是月,神經內科開展2016慢性病宣傳日活動,現場接待咨詢人員30余人次,發放“腦卒中百問”100余冊。
是月,醫院后勤黨總支舉行“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表彰大會。
11月2日,醫院下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十三五”發展規劃》及《關于印發<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十三五”發展規劃>的通知》。
11月3日,由內蒙古醫師協會主辦,醫院承辦的內蒙古醫協會人文醫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呼和浩特召開。
11月5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蒞臨醫院視指導工作。自治區政府主席布小林、自治區政府副主席劉新樂,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主任歐陽曉暉、副主任尹赤林、王占國,呼和浩特市政府市長李杰翔,國家衛生計生委基層司司長李滔辦公廳副主任杜希學、體改司副司長朱洪彪等陪同到醫院考察。
是日,醫院承辦內蒙古醫科大學2016年大學臨床技能競賽,9家臨床醫學院及教學醫院參賽,醫院組織培訓的選手榮內、外、婦、兒四個單項一等獎和團體一等獎。
11月9日,醫院黨委召開中心組學習會,學習貫徹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嚴受內監督條例》。
11月10日,醫院醫療專家隊赴蘇尼特右旗醫院開展為期半年的對口幫扶。
11月14日,醫院黨委召開緊急會議,傳達自治區紀委11月9日通報的7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和自治區28項配套規定精神的典型案例。
是日,醫院老年醫學中心內分泌科開展糖尿病日宣講活動。
11月15日至17日,醫院院長孫德俊參加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互聯網之光博覽會并參觀考察當地醫院信息化建設。
11月16日,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開展“科學呼吸”世界慢阻肺日義診活動。
11月17日,醫院舉辦全院范圍內的放射事件應急演練。
是日,醫院主辦的首屆醫學基礎知識競賽決賽于內蒙古醫科大學金山校區舉行。
是日,孫德俊獲2016年度全國優秀醫院院長稱號。
是日,醫院黨委組織全院黨總支、支部書記觀看由中央紀委宣傳部和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警示教育片《永遠在路上》。
是日,醫院黨委召開全院總支、支部書記會議,重點部署了2016年度民主評議黨員和基層黨組織開展檔案管理及建設等工作。
是日,趙興勝帶領心臟中心心血管內科醫護人員開展“全國心力衰竭日”義診活動。
11月24日,醫院召開2016年度行風監督員座談會。
11月25日,醫院召開2017年工作務虛會。
11月25日~11月27日,由中華醫學會心身醫學分會雙心協作組主辦,醫院心內科心臟康復中心承辦的“雙心論壇及培訓班”在醫院舉辦。
11月26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心導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復旦大學干細胞組織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葛均教授與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教授共同簽署建立自治區心血管疾病診療院士工作站協議。
是日,“第六屆大草原心血管病大會(GCC)暨第五屆內蒙古高血壓論壇(IMHF)在醫院隆重舉行。
11月28日~11月29日,由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婦幼處、內蒙古婦幼保健院以及烏海市婦幼保健院組成的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產前篩查技術評審專家組蒞臨醫院,進行了產前篩查技術評審工作,并通過評審。
11月29日,醫院黨委召開傳達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精神中心組學習會。
是日,醫院心臟中心心血管外科成功為內蒙古年齡最大的復雜先心病法洛氏四聯癥患者實施手術。
是日,民盟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醫院召開。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盟內蒙古區委主委董恒宇,內蒙古自治區政協秘書長、民盟內蒙古區委副主委李相合,民盟內蒙古組織部部長徐麗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孫德俊出席了會議。
是月,內蒙古衛生思想政治促進會青年分會成立,醫院團委書記劉淑清當選為會長。
是月,醫院健康管理中心正式啟用健康體檢法國鷹眼全身掃描檢測系統。
是月,醫院副院長云志中在全國“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進會”做經驗匯報。
是月,醫院舉行第五屆職工“健康萬步走”活動,參加人數達2200余名。自治區總工會、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領導和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有關領導參加活動。
12月3日,在暨寧波志愿服務交流會中,甲乳疝血管外科曹中偉主持開展的《內蒙古粉紅絲帶乳腺癌防治俱樂部》志愿服務項目獲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金獎;團委主持開展的《情暖孤心——關注孤殘兒童》項目獲銀獎。
是日,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核準醫院為自治區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12月5日,袁軍、邢彩霞參加“敬佑生命、守衛健康”內蒙古衛計系統先進典型事跡報告團,并作巡回報告。
12月7日,自治區直屬機關黨建考核調研組對醫院的黨建工作進行實地考核及調研。
12月9日,“攜手共建,共同推動呼吸學科發展”國家呼吸臨床研究中心·中日醫院呼吸??漆t聯體內蒙古培訓班等系列學術活動在醫院舉行。自治區首個??漆t聯體“內蒙古呼吸??漆t聯體”及“內蒙古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在醫院正式揭牌。
12月11日,衛生計生系統安全生產專項督查組來院檢查指導工作。
12月14日,醫院介入診療科成功開展自治區首例經皮肝穿刺門靜脈胃冠狀靜脈栓塞術。
12月16日,中國農工民主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委員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在醫院勝利召開,中國農工民主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委員會正式成立。大會以無記名投票形式選舉產生了中國農工民主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組成,由鐵木爾任主任委員,劉彥恒、云麗霞、李星智、陳鳳為副主任委員,王烯東、代建國、張晨華、范惟為委員,范惟為秘書長。
12月20日,醫院脊柱外科成功治愈首例由“威高愛心工程”資助的重度脊柱側凸患兒。
12月23日,醫院特邀鐘南山院士團隊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深評委廣州醫科大學的王健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胡清華教授來醫院對201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報注意事項及申請書書寫規范進行指導。
12月24日,醫院承辦的“2016年內蒙古醫學會醫學工程學分會學術年會暨醫療設備管理質量控制培訓會”在醫院召開。
是日,醫院獲2016年全國“醫療扶貧貢獻獎”,云志中獲全國優秀個人“扶貧榜樣獎”。
12月27日,醫院成立醫用高壓氧治療科,為科級建制。
12月29日,賽罕區區委書記王繼平率賽罕區安監局、賽罕區消防大隊、賽罕區質監分局等相關部門人員來醫院進行安全生產檢查。
12月30日,孫德俊、趙建平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是月,韓曉芳獲2015年度“內蒙古自治區杰出人才”獎。
是月,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被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廳確定為“內蒙古自治區呼吸病專業臨床重點實驗室”。
是月,神經外科、新生兒科被區直機關團工委命名為2016年度自治區直屬機關青年文明號。
是月,血液科被評為省級青年文明號。
是月,醫學工程處車綏元同志獲得第七屆“中國好醫工”全國十佳優秀臨床工程師稱號。
是年,孫德俊任“中國戒煙聯盟副主席”。
2016年度,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團隊帶頭人孫德俊)、心臟中心心血管內科(團隊帶頭人趙興勝)、兒科(團隊帶頭人朱華)、藥學處(團隊帶頭人楊宏昕)、醫學檢驗科(團隊帶頭人丁海濤)榮獲“草原英才創新創業團隊(一層次)”稱號;皮膚性病科(團隊帶頭人木其日)榮獲“草原英才創新創業團隊(二層次)”稱號;耳鼻咽喉科(團隊帶頭人劉勇智)獲得“草原英才創新創業團隊”稱號;腫瘤內科張翠英、腎內科于磊榮獲“草原英才”稱號。
2016年度,神經外科吳日樂榮獲“西部之光優秀訪問學者”稱號。
是年,華北地區第8屆麻醉英文病例比賽,醫院麻醉科派出選手獲得三等獎的好成績,實現了內蒙古地區零的突破。
是年,醫院第十屆職工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共收代表提出的意見和建議195份,最后確定為48條提案。
是年,孫德俊帶領高一兵、武永豐、丁瑞、劉宏偉、劉嘉吉赴臺灣臺北醫院進行考察與洽談合作。
是年,孫德俊獲“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是年,夏醫君獲得中國醫師協會2016年“住院醫師心中好老師”稱號。
是年,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開設“肺結節專病門診”。
是年,醫院成功開展自治區首例腔靜脈、肝靜脈支架開通術;成功開展自治區首例經皮頸靜脈穿刺肝靜脈-門靜脈分流術(TIPS)。
是年,云青青榮獲全國內鏡視頻大賽二等獎;白舸榮獲全國院感防控最佳實踐大賽二等獎;吳燕榮獲全國院感防控最佳實踐大賽優秀獎;云飛飛、李進鑫榮獲自治區護理學會優秀護士;張鳳聯榮獲自治區護理學會優秀護理管理者;劉華鑫等5人榮獲全區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賽漢等2人榮獲全區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二等獎;白雪榮獲全區職工職業技能競賽三等獎;云飛飛等2人榮獲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是年,門診樓榮獲“中國建筑工程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
是年,車綏元、烏日罕“一種除顫監護儀導電貼”;醫院“一種治療灰指甲的中藥”;劉瑞芳“一種折疊式便攜臥床患者稱重墊”和“軟袋液體配藥擺藥架”;任利東“一種皮瓣牽開器”;雷文秀、烏日罕“一次性化療袋”;白雪梅“新型急救車”;趙愛武“新型醫用培訓訓練床”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認證。
是年,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開展“硬質支氣管鏡檢查技術”“硬質支氣管鏡下支架置入技術”“電子支氣管鏡下氣道熱成型技術”。
年底,醫院完成門急診1849948人次,門診手術25111人次,住院手術19720人次,收治病人86691人次。
-
1月6日,第十二屆草原醫學影像論壇暨第一屆內蒙古自治區CT質量控制培訓會議在醫院召開。
1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2017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醫院組成專家醫療隊參加。
1月11日,王智勇被授予“全區敬業奉獻道德模范”稱號。
1月17日,在2016年度國家衛計委改善醫療服務計劃典型經驗宣傳推廣會中,醫院獲“全國先進示范醫院”榮譽稱號,云志中獲“2016年度改善醫療服務先進優秀管理者”稱號,骨創傷科獲“改善醫療服務先進優質服務崗”稱號。
1月18日,醫院第十一屆職工代表大會暨第七屆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順利召開。大會選舉丁海濤、丁瑞、千軍、馬宏生、于磊、王舉、王琴、劉小玲、何濤、辛潤梨、陳嘉松、宋慧成、張艷、荊霞、梁子紅為職代會常委會常委,王琴任秘書長,陳嘉松任副秘書長。同時選舉馬宏生、王琴、云雅麗、劉淑清、李冬梅、張艷、陳嘉松、宋慧成、趙建平、賀慧玲、荊霞為工會委員會委員,王琴任工會主席,陳嘉松任工會副主席。
1月19日,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主任、黨組書記歐陽曉暉,黨組成員、巡視員保勒德巴根等人一行代表區直機關工委、衛計委走訪慰問醫院困難黨員。
是日,醫院與共青團中央中國光華科技基金會簽署了公益項目捐助框架協議,這標志著醫院成為“百家醫院人才培養公益促進計劃”的受贈醫院之一,將接受100萬元專項基金用于醫院醫療人才培養。
1月22日,醫院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莎如拉,黨委委員、副院長云志中率隊赴呼和浩特朝聚眼科醫院開展“三聯三促一爭當”活動。
1月23日,自治區黨委書記李紀恒在黨委秘書長羅永綱、人大副主任杭桂林及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的陪同下,來到醫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劉勇智和醫學檢驗科副主任丁海濤夫婦家里,看望“草原英才”夫婦。
1月24至25日,醫院工會舉辦迎新春游藝會。
1月25日,醫院副院長袁軍代表醫院為北京協和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師王遷頒發聘書,正式聘其為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并且于每周周二上午和周三下午出診。
是月,《2016年度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發布,醫院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膚性病科、心血管內科、心血管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外科、風濕免疫科于各自學科范疇的排行榜上列名。
是月,孫穎浩院士泌尿外科工作站正式落戶醫院。
是月,醫院骨創傷科第2個院士工作站—王正國院士“交通事故醫學救治”院士工作站批準建立。
是月,醫院團委榮獲十佳志愿服務集體,團委書記劉淑清、門診部導診員賀欣春、神經內科重癥監護病房護師渠娟娟入選“百名優秀志愿者”。
2月3日,醫院急診科、心胸血管外科、口腔科、麻醉三科、骨創傷科等科室為一名32歲車禍男性患者開通綠色通道進行多學科聯合手術,將患者在保全肢體的前提下成功救治。
2月15日,醫院第十一屆職工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共收到代表提出的建議200余條,33條建議被確定為提案。
是日,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第十屆委員會,孫德俊當選常務委員。這是內蒙古呼吸科醫生首次當選該項職務。
2月21日,醫院成功舉辦內蒙古醫院協會醫保專委會首屆“醫保知識競賽”活動。
2月23日,國家衛生計生委改善醫療服務督察組處長向準一行在自治區衛生計生委醫政醫管處處長李玉成的陪同下到醫院檢查指導工作。
是日,醫院臨床營養中心主任郭瑞芳獲自治區三八紅旗手稱號。
2月24日,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與醫院全面戰略協作啟動儀式在醫院舉行。
是日,醫院呼吸疾病院士專家工作基地項目順利通過內蒙古自治區科技計劃項目驗收。
3月2日,由自治區衛生計生委主辦的全區衛生計生宣傳工作會議隆重召開,由醫院選送的醫院官方微信公眾號、《心路—醫者平凡的故事》、“雷蒙健康小屋”公益健康大講堂以及《“草原安貞”內蒙古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心血管外科紀實》通訊報道等四個作品被表彰,授予醫院“健康內蒙古”優秀作品評選工作的優秀組織獎。
是日,醫院院長孫德俊與呼市120指揮中心主任張良就“胸痛救治合作”項目正式簽約。
是日,王智勇當選中國心電學會無創心臟電生理委員會常務委員,并擔任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心電學技術分會“無創心臟電生理”呼和浩特培訓中心主任。
3月3日,醫院100多名志愿者參加“青春獻禮70載志愿服務亮北疆”—百萬青年志愿者迎大慶展風采建新功誓師大會暨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是日,自治區直屬機關首家“愛心媽咪小屋”在醫院正式揭牌。
是日,醫院胸部腫瘤外科成功完成首例全腔鏡食管癌手術。
3月6日,航天科工六院359廠團委、389廠團委組織青年志愿者在醫院開展主題為“用愛點燃希望—關愛白血病患兒”的愛心共建活動。
是日,醫院下發《建院70周年院史展館建設方案》,各相關處室按照《方案》要求,認真完成工作任務,確保院史展館院慶活動結束前建成使用。
是日,護理部總護士長呂艷萍帶隊,組織醫院乳腺腫瘤外科、超聲醫學科、婦科門診及片區護士長16人來到呼市快樂星孤獨癥兒童訓練中心開展主題為“關愛女性,呵護健康”的活動。
3月8日,醫院與呼和浩特周邊的五家旗縣級醫院正式簽署協議,確定這五家醫院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胸痛中心合作醫院。該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為中心,以周邊旗縣級醫院為輻射半徑的內蒙古首個區域型胸痛聯合救治中心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3月11日,“第十五屆全國醫學院畢業生醫療衛生、生物制藥專場巡回招聘會”在醫院舉行。
是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心血管外科論壇暨聯盟醫院學術交流會”在醫院舉行。
是日,由醫院牽頭負責的內蒙古自治區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與呼吸??漆t聯體輻射基層鄉鎮衛生院的工作正式啟動,呼和浩特賽罕區太平莊衛生院成為醫院幫扶的首家呼吸疾病防治聯盟與呼吸??漆t聯體的鄉鎮衛生院掛牌單位。內蒙古自治區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主席、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副院長云志中,賽罕區副區長蔡鐵雷,呼和浩特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王興建以及賽罕區醫院、太平莊衛生院的領導出席授牌儀式。
是日,受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委托,自治區衛計委黨組對醫院領導班子及成員進行2016年實績考核。
3月18日,哮喘指南中國行全國巡講高級專家研討會成功舉辦,醫院孫德俊院長作為本次大會主席出席會議并講話。
是日,第四期“走遍中國前列縣(腺)—診療泌尿疾病、關愛老年健康”公益行動呼和浩特站系列活動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與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醫聯體協作醫院簽約儀式在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舉行。
3月20日,自治區公安廳團委組織30多名青年民警,到醫院開展“學雷鋒月”志愿服務活動。
3月23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第六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會議以無記名投票的形式選舉孫德俊任黨委書記,莎如拉任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選舉孫德俊、莎如拉、趙興勝、石向榮、高關心、云志中、袁軍、丁瑞為醫院第六屆黨委委員;選舉莎如拉、云志中、李建軍、王琴、馬躍光為醫院第六屆紀委委員。
是日,國家衛計委健康扶貧評估專家組來院進行健康扶貧評估工作。
3月25日,醫院向自治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上報《關于醫院報廢舊門診樓的申請》。
3月26日,醫院首次在阿爾山分院舉行阿爾山分院年度總結大會。院長、黨委書記孫德俊、副院長云志中、總會計師李月英、院長辦公室主任武永豐,興安盟衛生計生委主任母志華、副主任毛洪海、阿爾山市委書記高長勝、人大常委會主任周學文,政協主席王福森,副市長宋興鶴等四大班子領導,市部分局(辦)負責人,興安盟盟、市、旗(縣)醫院院領導,阿爾山分院全體員工及醫院派出的第六批專家醫療隊隊員參加大會。一年來,分院門診量達到近5萬人次,出院量達2500人次,手術量806例(其中:四級手術37例、三級手術66例),各項指標均超過了接管前醫院幾年的總和,業務收入大幅增加,超額完成了年度工資任務。
3月27日,醫院醫學高壓氧科護士作品《生日》獲“首屆全國護士微電影節”提名影片。
3月28日,醫院眼科成功完成一例眼角膜移植手術,標志著醫院人體眼角膜移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眼角膜庫的建成和眼科臨床技能培訓實驗的啟用,使醫院角膜移植醫師梯隊建設得到提升,眼角膜移植手術達到規范化,常態化。
是日,醫院將統計室由院長辦公室劃歸質量管理處。
是日,北美病理學專家定期到醫院病理診斷讀片項目正式啟動,孫德俊院長為美國紐約布魯克戴爾大學醫院及醫療中心病理學副教授姜茗頒發了客座教授聘書。
是日,由九三學社內蒙古區委與醫院共同開展的成龍慈善基金會重病兒童救助活動返款儀式在自治區黨派大樓舉行。
是日,在第六屆感動內蒙古人物頒獎盛典大會上,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王智勇獲得感動內蒙古人物稱號。
是月,在由天津抗癌協會癌癥與姑息治療專業委員會舉辦的華北地區選拔賽暨“華北地區2017年度GPM(癌痛規范化治療示范病房)最強音演講比賽”中,醫院腫瘤中心內科的醫護人員呂爽、李瑞霞獲華北賽區一等獎。
4月1日,醫院與賽罕區醫院舉行內蒙古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及呼吸??漆t聯體簽約儀式暨大型義診活動。賽罕區醫院成為內蒙古呼吸病防治聯盟單位和醫院第三家呼吸??漆t聯體單位。
4月6日,《新英格蘭醫學雜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簡稱NEJM)編委照日格圖教授在醫院A座報告廳為全院碩士學歷或副高級以上職稱的在職和規培人員進行了學術講座。
是日,由藥物臨床試驗機構醫療器械臨床試驗中心組織的紫杉醇控釋球囊導管臨床試驗啟動會在醫院召開。
4月7日,醫院遠程醫療中心通過網絡終端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互聯,為醫院術后患者的繼續治療進行會診。
4月8日,營養中心阿麗瑪獲 “第一屆全國青年營養師膳食營養知識與技能大賽復賽”全國第三名的成績。
4月11日,醫院成立呼吸疾病診療中心,院長孫德俊兼任中心主任,成員部門包括: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腫瘤內科、心胸血管外科、介入診療科、放射治療科、臨床營養中心、醫學檢驗科、影像醫學科、核醫學科、超聲醫學科、病理科、科研處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4月13日,美國梅奧醫學中心胃腸及肝臟科顧問醫生、結腸鏡專家、內科學教授、明尼蘇達大學醫學教授Piet C.De Groen教授應邀訪問醫院進行學術交流并參觀了醫院內鏡中心和臨床醫學中心。
是日,內蒙古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機關黨委對醫院2016年黨建工作進行考核??己私M由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生焰明帶隊,一行5人,從思想建設、基層組織建設、作風建設、黨風廉政建設、制度建設、群團組織建設等六個方面開展考核工作,考核組通過查閱黨委黨建材料、部分支部黨建檔案、黨費收繳憑證、黨工人員微信等方式,對醫院2016年黨建工作進行全面考核。
4月15日,醫院500余名職工參加由自治區直屬機關工委、內蒙古體育局聯合舉辦的“毅行者.城市健步走”活動,全程10.4公里。
4月15-16日,第八屆全國高等醫學院校大學生臨床技能競賽華北分區賽中,醫院四名學生憑借扎實的功底,在華北分區賽中榮獲一等獎,晉級全國總決賽。
4月15-22日,醫院黨委副書記莎如拉及黨委辦公室王博陽,宣傳科白嘉一行分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唐山市就醫院70周年大慶籌備工作中有關醫院文化線索方面進行了實地調研。在專題調研過程中收集了大量寶貴的歷史資料,最大程度還原了當時的珍貴歷史情景,重新梳理了醫院歷史文化脈絡,對70周年醫院歷史回顧的開展及完善醫院檔案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4月17日醫院護理部舉辦5.12國際護士節專題系列活動之“首屆護理創新成果評選”活動。
是日,由自治區計劃生育協會安排至醫院的兩名蒙古國家庭福祉協會的進修人員到達醫院,這是醫院首次接收外籍人員進修學習。
4月17 -19日,醫院首屆標準化病人師資培訓班圓滿完成,來自醫院內、外、婦、兒等科室的10名臨床帶教老師參與此次培訓。
4月21日下午,自治區直屬機關工會工委基層工會對醫院工會工作進行了檢查指導。
4月25日,醫院黨委召開2017年度第四次中心組集中學習會,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主持會議,全體中心組成員參加會議。
是日,由自治區綜治辦、衛生計生委、司法廳組成的“內蒙古自治區平安醫院示范單位”督導組一行對醫院“平安醫院”創建工作進行考評。
4月28日,王舉獲得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5月4日,醫院護士渠娟娟被自治區團委評為“創新創業創優”標兵。
5月10日下午,醫院阿爾山分院2017 年工作會議在醫院召開。本次會議的工作任務是全面總結阿爾山分院運行一年來所取得的成績,查找工作不足,研究布置2017年度工作目標任務。阿爾山市副市長宋興鶴、阿爾山市衛計局局長谷躍軍、醫院院長孫德俊等領導、醫務處處長兼阿爾山分院院長王孟和、護理部副主任兼阿爾山分院副院長白雪梅等參加會議。
5月11至12日,醫院工會組隊參加內蒙古醫科大學第49屆田徑運動會,獲得團體第一名及精神文明獎。
5月18日,在內蒙古自治區醫學會臨床藥學分會成立大會暨第一屆學術會議上,醫院藥學處處長劉小玲當選為首屆主任委員,楊宏昕當選為副主任委員,張勇當選常務委員,郭小彬、杜玉娟、王丹當選委員。
5月23日上午,四子王旗人民醫院成為內蒙古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及??漆t聯體掛牌單位。
是日,醫院院長孫德俊,黨委副書記莎如拉,副院長云志中帶醫療隊探望草原母親都貴瑪。
是日,醫院成立醫療質量與控制指標管理委員會。孫德俊擔任主任委員,高關心任副主任委員,馬可為等35人為委員。劉嘉吉任辦公室主任,賈晚慶任副主任。
5月24日上午,醫院代表隊在 “公仆杯”職工體育健身游泳比賽中,獲得團體第三名,個人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等9個獎項。
5月27日,由醫院內鏡中心(暨內蒙古自治區內鏡消化疾病重點實驗室)主辦,聯合臨床醫學中心、醫學工程處、麻醉一科合辦的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治療內鏡技術培訓班(第一期)開班。本次內鏡技術培訓規格填補了自治區的空白。
5月31日,醫院將婦產科從事遺傳實驗工作人員劃歸科研處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管理。
6月1日,“新陽光學校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教室”正式開學。這是內蒙古地區第一個“新陽光病房學?!苯淌?。北京新陽光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基金會創始人劉正琛,博世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陳玉東,著名演員、新陽光病房學校形象代言人陶虹,醫院黨委副書記、紀檢書記莎如拉及黨委辦公室負責人等出席儀式。
是日,醫院黨委書記兼院長孫德俊帶領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醫療隊,赴阿拉善盟中心醫院舉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聯體(聯盟)和呼吸??漆t聯體簽約揭牌儀式暨大型義診活動”。
6月2日,衛生計生委系統團委 “一學一做”教育實踐表彰大會在醫院召開,醫院神經外科團支部和護理服務隊團支部兩個集體、康春艷等2 9名優秀共青團員受到表彰。
是日,在衛生計生系統團委組織的主題為“健康夢?天使情”演講朗誦比賽中,醫院演講組俎怡然、云麗婭獲得二等獎,譚雪、趙鑫磊、魏薇、學生杜霞獲得優秀獎;朗誦組蘇婷婷獲得三等獎。
6月3-4日,2017年國家醫師資格(臨床類別)分階段考試實證研究第一階段臨床技能考試在醫院順利完成,這是醫院作為內蒙古醫科大學的執考考點,首次承擔的國家級醫學教育類考試。
是日,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許宏智一行來院實地督查人感染H7N9禽流感應急救治準備工作。
6月5日—6日,自治區衛計委大型醫院督查組一行來院,開展為期兩天的2017年大型醫院巡查“回頭看”工作。
6月7日,醫院組織了H7N9禽流感疑似患者多學科會診與疫情應急處置演練。
是日,由中國卒中學會腦血流與代謝分會主辦,醫院承辦的"中美腦血流高峰論壇"呼和浩特站順利召開。自治區衛計委副主任王占國與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共同為醫院的“高級卒中中心”揭牌。
是日,醫院下發應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應急預案。同時成立7個小組(領導小組、醫療救治領導小組、醫療救治組、疫情報告領導小組、醫院感染控制領導小組、藥品設備及后勤保障領導小組、監督宣傳領導小組),并就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防控、會診、上報、物資等問題召開了專題工作布置會
6月7—9日,醫院首次完成內蒙古醫科大學2012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客觀結構化考試(OSCE考試)。
6月8日,以“全面落實醫院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為主題的醫院2017年“安全生產月”活動正式啟動。
6月14日,中國神經外科重癥管理協作組內蒙古研討會暨第一屆內蒙古自治區神經外科重癥學習班在醫院開班。
是日,醫院畢業后醫學教育辦公室在內科大樓八樓報告廳舉辦戒煙-醫者先行的專題講座。
是日,國家人社部社保中心處長李淑春、李云一行,來院就跨省異地就醫平臺進行測試并取得成功。
6月15日,醫院黨委召開2017年度第五次中心組學習會。
6月16日,“全面落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主題活動在醫院舉行。
是日,醫院舉辦“醫療廢物處理應急演練”。
6月17日,內蒙古醫院協會遠程醫療管理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遠程醫療管理發展論壇在醫院開幕。內蒙古自治區遠程醫療專業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這標志著以自治區遠程醫療中心牽頭,輻射全區醫療衛生單位的遠程醫療管理工作邁出堅實的一步。
是日,醫院甲乳疝血管外科主任曹中偉在醫聯體(聯盟)成員單位涼城縣醫院開展手術帶教期間,救治一名上腹部刀刺傷、多臟器破裂并伴有失血性休克的15歲男性患者。搶救歷時12個小時,曹主任僅補充了半瓶糖鹽水。曹主任拒絕接受媒體采訪,立即返回醫院準備第二天的手術。
6月19日,工會舉辦全院職工乒乓球大賽。
6月20日,醫院召開2017年學位評定分委員會會議。
6月22日-25日,醫院院長孫德俊率隊參加2017(CACP2017)暨第十六屆中國呼吸醫師論壇。孫德俊當選為本屆呼吸醫師分會政策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6月24日上午,醫院黨委與內蒙古攝影家協會聯手組織醫院專家及攝影家,赴革命老區卓資縣紅召鄉官莊子村進行義診和免費攝影系列活動。專家醫療隊共接診200多人次,其中多為60歲以上的老人。
6月25日上午,醫院影像醫學科黨支部參觀烏蘭夫紀念館,接受黨的光輝歷史和革命傳統教育。
6月26日,院黨委書記、院長孫德俊一行,到新教學樓實地考察指導整體搬遷工作。
是日,心胸血管外科更名為胸外科;醫務處社會服務辦公室更名為醫聯體辦公室(醫務社辦公室),調整為醫院直屬科級機構;原醫務處社會服務辦公室內設機構內蒙古自治區遠程醫療會診中心,更名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遠程醫療會診中心,調整為醫務處內設科級機構。
6月27日,醫院黨委召開2017年“兩優一先”表彰大會。大會對老干部處第二黨支部等8個先進基層黨支部、王棟等56名優秀共產黨員、丁瑞等12名黨務工作者進行表彰。
是日,醫院正式掛牌包頭醫學院內蒙古臨床醫學院。
6月28日,“國際癲癇關愛日”醫院開展多學科聯合義診活動。
是日,美國內穆爾(沃夫森)兒童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ERIC.S.SANDLER及美國醫生Rita Browning來到醫院進行學術交流。
是日,醫院舉辦內蒙古臨床醫學院2017屆畢業生告別文藝演出。
是日,健康管理中心黨支部舉行“立足本職愛崗敬業”主題黨日活動。
是日,計劃財務處黨支部開展“踐行‘四講四有’,做合格黨員” “兩學一做”支部書記講黨課學習教育活動。
是月,醫院黨委被自治區衛生計生委評為“一類黨組織”。
是月,醫院獨立開展首例經腹腔鏡下全膀胱根治性切除術。